
多数情况下,“坚持”是一件好事。
坚持健身,坚持养生,坚持早睡早起,坚持努力学习,坚持在梦想的路上前行。因为坚持,所以勇敢。因为坚持,所以见效。因为坚持,所以成功。
少数情况下,坚持并非一件好事。
一双不合脚的鞋,你舍不得扔掉,坚持穿着,你的脚一定蓝瘦香菇,最终两败俱伤;创业路上与你个人资源、能力不相匹配的项目,你只是认为符合趋势,你拼了老命死撑,最终可能搞得活不下去;还有,某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或者想法,明明已经落伍,无法再带来好处,但是为了保全我们的面子,任由其他人怎么批判、怎么劝解,我们都不愿意放弃,这种固执己见的坚持也会带来很多危害。
那么,为什么有时候放弃那么难呢?

0 1
被神化的“坚持”
在我们传统教育和观念里面,坚持是一再被强调和肯定的。比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等等。《三字经》里面还以“子不学,断机杼”来形象地说明持之以恒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有错吗?当然没错!从哲学的角度来说,量变到了一定阶段才能引起质变,例如农作物只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才会成熟,技能只有多次练习到一定程度才能掌握。这证明,多数情况下的坚持是符合事物发展要求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坚持”如此重要,我们才不知不觉把“坚持”神化了,以至于在不合适的情形下也在坚持,一旦成了执迷不悟,就会带来一些危害。例如,创业路上,某些符合趋势但不一定适合我们自己能力和个性的方向选择,我们往往坚持自己对趋势的判断,而不愿意听从身边的朋友对我们是否合适這项创业的客观判断。
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对待。有些事,不是坚持就能成的,不要被神化的“坚持”所误导。

0 2
“付出—回报”求对等的心理
从心理需求要被满足的角度看,人们习惯于“付出总有回报”的思维定势,往往对自己花了时间,投入经历和金钱的事,报以很大期望,觉得付出了就应该有所回报。如果一时之间还没有得到回报,就会选择坚持。因为这时如果放弃,就会觉得之前的付出“付之东流”了,这是一件不划算的事。
举个例子来说吧。老张在商场楼下租了间商铺,做家电生意。前期的房租、水电、装修以及产品进货费用、人工工资等投入不小,但因为经营不善,2年还没有回本。朋友劝他改行,他会觉得前期投入那么多资金,如果中途放弃,白白亏了一笔。这时候,他会因为“付出——回报”的心理,盲目坚持下去,就极有可能导致亏得更多。

0 3
好机会来自于放下之后
其实,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好机会来自于放下之后。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选择了坚持原来的道路,意味着失去了选择新道路的机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机会不可均沾”。这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础定律之一。
如果一个农民丰收了,他就会发财,如果所有的农民都丰收了,所有的农民都会破产。当所有人都骑自行车,你可以买辆汽车跑在前面,当所有人都开上汽车的时候,你最好买辆自行车,以便在堵车的时候照样跑在前面。
你放弃骑自行车,就有了选择开车在人群中领跑的机会;你放弃开车,就有了骑着单车悠哉游哉躲避塞车苦恼的机会。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如果选择了不适合的“坚持”,意味着失去选择重新开始的机会!

所以:
如果你现在正挣扎在繁琐之中,不妨选择精简;
如果你陷于苦夺第一的压力中,不妨选择看淡;
如果你为所谓的生活质量而疲于奔波,不妨选择顺其自然,过好眼前的小日子。
人生比较悲哀的事,不是没有诗和远方;而是苦苦追逐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追而不得,眼前的苟且也被冷落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