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國頭師兄提出的:修行,為什麼有些人很精進,有些人卻難精進?

关于“精进”,大寶積經中,佛陀是這樣解釋的:

阿難白佛言。

世尊。若彌勒菩薩。久已證得無生法忍。何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告阿難。

菩薩有二種莊嚴二種攝取。所謂

攝取眾生。莊嚴眾生。

攝取佛國。莊嚴佛國。

彌勒菩薩。於過去世修菩薩行。常樂攝取佛國。莊嚴佛國。

我於往昔修菩薩行。常樂攝取眾生。莊嚴眾生。

然彼彌勒。修菩薩行經四十劫。我時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進力故。便超九劫。於賢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成唯識論》中,精進的定義是: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

研讀、聽講過佛教一些基礎知識的,一定知道,「善惡品修斷事」其實就是四正勤:

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

而「勇悍」的「勇」是說克服懈怠的主觀能動性,「悍」則是無所畏懼的意志力。

六度般若波羅蜜之一的「精進度」,它度(對治)的就是懈怠。

雲何懈怠?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

我們接下去再深思一下,我們應當不難找出懈怠的原因在於什麼?懈怠的原因在於:對一切善法不存恭敬之心。再延展,乃至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造成一個人對其懈怠的究竟原因就是——恭敬心不夠!

再囉嗦幾句——

切勿把「執著」與「精進」混淆起來,前者注重於外相、以結果為導向;後者注重於過程,是一種隨緣努力,亦即「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因此,真正的精進,應當是皆大欢喜、自在的!

那么,我們怎麼精進?首先要連接聖賢,追隨正法,時時內觀省察,走向生命覺醒,爾後,以王陽明的心學來說: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同修共勉,阿彌陀佛(合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王绪兵,来自重庆奉节,用文章记录生活,书写人生。 这是我19年记录的第26篇原创日记(3月7日23:14,重庆...
    大兵日记阅读 351评论 0 4
  • 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文案课里面的起、承、转、合分析一下情话绵绵的魅族手机文案,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细水长流式的文案如何创作:
    云南好好妈妈阅读 629评论 0 0
  • 今天见秀啦见秀啦 说好的去岭南印象城的结果因为自己一拖再拖时间搞得去到都要闭馆了[捂脸][捂脸] 然后就去了网红广...
    _大果子小阅读 2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