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孩子的身上有太多父母的影子。
首先是外表,当然,这是基因所决定的,但有时候看到孩子好像是小版的大人的样子,又不禁感叹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
其次是性格,父母是销售,孩子可能也特别会说话;父母比较平和,孩子的求胜心可能也没有那么强;父母采取放养,孩子身体素质可能就会比较好;父母照顾得比较好,可能孩子就比较娇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原生家庭”也成为了很多事情的“源头”。
最后是言行。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那你就是什么样子就好了,身教的效果远远大于言传。
但是我并不会把太多的问题指向原生家庭,在这一问题上,阿德勒的目的论是我更为赞同的,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是从我们这个迷茫而又胆怯年龄慢慢成长起来的,面对需求不断变化的孩子,他们也会慌张、也会自责、也会无奈,我始终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100%了。的确,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负面影响,但是如何看待既定发生的事实,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始终相信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有很多可能性,决定我们未来如何的一直都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今后有个孩子,首先,我可能更希望他是个男孩,那么就不用受很多女性特有的不公平待遇了,容貌、性格、生理、职业等都会对其影响少一点;然后,我会带他读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是所有的前提;接着,我希望他能够精神和物质独立,对待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态度,但我会为他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最后呢,我希望他的生活多样化、敢于且有勇气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做一个有趣的人、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闪闪发光。
但是这只是想象而已啦,因为,我还没有想过自己什么时候会组建一个家庭,和谁组建一个家庭,离我似乎很遥远很遥远。
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遇见谁?发生什么?
就只要把短期目标实现,把当下的每一天过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然后对家人和朋友好一点,保持不断学习的尽头,不断追求理想中的自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