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的四心、四端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 :人有同情心,就是仁慈仁爱的开始,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去爱别人,同情别人,把别人想象成和自己一样。感同身受。所以有了侧隐之心,就是“仁”的开端;有羞耻憎恶之心,知道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就有了“义”的开端;做事情知道了先后顺序也就有了谦辞礼让之心,就是“礼”的开端;有了辨别是非得失的能力,就是“智慧”的开端。孟子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这四心又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端”是开始的意思,有了这些开始,还需要“扩而充之”这样才能发扬光大。可以看出孟子也相当重视实践,重视后天的努力,后天的培养。
针对孟子提出的“四心四端”写300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性情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0 论文类别:文化论文 > 歷史学论文论文作者: 梁 涛上传时间:2006/5...
- 如前一章所论,“仁”是人之存在的必需条件,却不是人之存在的全部。一个“仁”人之存在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他各个方面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