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名约四五年级的男生同桌早餐。
十几分钟全程高分贝且攻击式聊天让我不得不留心关注。
校报男生:你们昨天值日没值完就走了!
绿衣男生:哪有?!
校报男生:地都没扫!
绿衣男生:地不是我扫的好不好?!
校报男生:桌子也没摆整齐!
绿衣男生:我摆了!只是后来又被人弄乱了!
绿衣男生:你昨天把英语作业擦了!
校报男生:哪有?!
绿衣男生:擦了!我去抄作业的时候被擦掉了!
送儿子进校门的路上,我问他与同学之前的谈话是否也是充满着攻击否定告状?
他平静地说,有时会。
内心深处觉得孩子应该文明守礼,温和待人,反之则是无教养。
抽身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时发现,我给八九岁的孩子贴上标签,以篇概全,忽略特殊年纪里的特别心理反应现象这件事,也属于以上无教养行为。
如何真正做到宽恕?
百度之答案千百种,但大都不离 “别人怎么样自己都不生气” 的模式。
如何才能不生气呢?
柴静在《看见》里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题外音:“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不是百度而来,是在自己脑海里取的,因为我看过《看见》。谁说阅读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