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手,怎么又趴下了?手要立起来!!!”
“这个音弹得不对,是这么弹么?2,3,5,怎么成了1,2,4?”
“手放在1上,你放哪去了?”
“这个地方是2拍,别拖这么长!!”
。。。。。。
如果有过陪孩子练习钢琴经历的家长一定对以上的对话不会陌生,这就是我最近每天都要重复的功课:陪我5岁的女儿进行钢琴练习。
在没有开始钢琴学习之前,在我的想象中,和孩子练琴的时光应该是一种甜蜜陪伴时光,就像下图这样:
但是当坐到钢琴前,一切都变了。刚开始小家伙觉得一切还新鲜,还比较配合,兴致比较高,但是当练习一点点深入,难度一点点加大,小家伙就开始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不配合。而陪练的我们(包括我和宝妈,起初以宝妈为主),从开始的鼓励,一步步变成了不耐烦,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就变成了训斥,一直到。。。。
宝妈就这样子败下阵来,被小家伙折磨的几乎绝望。而我,只能独自挑起重担。
也许换了新的陪练比较新鲜,小家伙一开始还是比较配合的,但是慢慢的,还是经常闹情绪,然后就不好好的练习。我慢慢的发现,孩子的情绪,还有孩子对于练习困难的认知,可能是影响孩子练琴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决定不像妈妈一样蛮干,而是改变方式,不再一遍遍的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当发现孩子的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就停下来,和孩子交流,虽然也还是不耐烦(这个地方应该再有耐心一点),但是耐着性子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找到产生情绪的原因。
几次交流之后,发现孩子往往在弹错了的时候往往特别沮丧,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就做不好了,做不好了,就不想做了,带着这种情绪就更容易出错,而渐渐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练习无法进行。找到这个原因之后,我就会一遍遍跟孩子解释,做错了不代表这个事情做不好,只是意味着你练习的次数还不够多,练习的不够好。只要坚持练习,出错的时候及时纠正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随着这样的沟通越来越多,孩子的变化就产生了,从一开始出错了就生气哭闹,慢慢的就开始减少了哭闹的频率,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越来越多的鼓励,让孩子意识到,犯错了没关系,只要改正过来就好了。孩子也逐渐认识到,弹错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时不时的还自己对我说,“爸爸,我又弹错了,不过我重新弹一次就好了。”
正确的方式,必然带来理想的结果。随着练习越来越顺利,孩子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2天左右就可以弹会1-2首简单的曲子,而且练习的过程越来越顺利,效果也越来越好。很多情况下,我都还没把谱子看会,她就已经开始弹了。我也会为自己的这一点小成绩而感到一点小骄傲!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也发现和孩子建立正确沟通方式的重要性,要学会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去逼孩子就范,而更应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从而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使得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就是我的作为一名父亲收获到的一点小确幸。也希望我的一点经验可以帮助到同为父母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