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老师:
您写的这篇教育反思是关于纠正孩子“小怪癖”事例的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文中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通过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喜欢讲故事,并以发展兴趣为源给予发挥的平台,让孩子感到兴趣爱好带给他人的快乐和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慢慢转移了孩子的紧张情绪,并在无声无息中改掉了孩子无意识咬指甲的“小毛病”。
写到这不禁默默为您点赞,为您用心引导孩子的教育方式点赞!幼儿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您用潜移默化的方法不仅增强了欣欣的自信心,还无意识的让欣欣改掉了一紧张咬指甲的不良习惯。这正应证了一个好习惯的诞生正好改掉了一个“坏”习惯的蓄积!
说到这,大家肯定想先“读”为快,那就一起分享何娇老师的教育随笔吧!
文/何娇
欣欣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第一眼看到欣欣就异常喜欢她,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精致的小脸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舒服,那么的讨人喜欢。可是漂亮的欣欣却有个改不掉的习惯,那就是咬手指甲。紧张的时候会咬,怕羞的时候也会咬。每天如此,所以她的指甲总是“伤痕累累”。并且欣欣还有点“小自卑”,不管是什么时候总是一副很畏惧的模样,胆小不敢说话,也总是一个人躲到角落里,似乎怕别人明白她的存在似的。
活动中老师偶尔提问她,让回答问题,她怯怯地看着老师不敢说话;游戏中和小朋友玩也是默默的在一旁,不远不近,虽然参与,但从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高声的笑出来……我不明白这么一个漂亮的孩子,究竟是在想什么。
于是我有意识关注她。在和她相处了几天之后,我发现欣欣基础就不是一个内向的孩子,相反我觉得她是个性格生动的人。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她在幼儿园会是这样的?
为了能让欣欣打开心扉,和小朋友们每一天愉快的没有记挂的玩耍。每次只要一有机会,我总是找话题和欣欣拉近距离。
慢慢的,欣欣开始理解了老师对她的亲近,和老师的话也多起来,还会把她开心的事情讲给老师听,比如她有什么好朋友,她们在一齐都做了些什么等等。我发现欣欣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且喜欢讲故事,所以每次在餐前准备时,我就邀请欣欣给小朋友讲故事。每次讲完,小朋友都会送上热烈的掌声,欣欣总是笑眯眯的,先前那种怯怯的感觉似乎没了,她变得大方起来了。每天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新故事,有时还会带来新故事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从那以后,欣欣每天上幼儿园就带着故事书,来讲给小朋友们听。每次自主活动或区域活动时,大多时候她都选择阅读区,给小朋友讲《三只小猪》、《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乖乖》等等。
小朋友知道她会讲这么多故事,一有时间,她们总围着欣欣,无数羡慕的目光投向欣欣。
慢慢的,我发现欣欣咬指甲的“小怪癖”不见了,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已经从一个“小沉默”变成了“小开心”。见到老师会很开心的跑过来抱一抱,和小朋友也能大胆友好地相处。
和欣欣妈妈沟通后,欣欣妈妈也非常认同欣欣自上幼儿园以来变化很大。性格变得开朗了,胆子也变大了,在家也特别喜欢讲故事,最关键的是咬手指的“小毛病”改了许多,还一个劲儿的谢谢老师对她的用心……
此刻,我想说,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老师就要对孩子负责,老师也期望每个孩子在生长的历程中每一天都是健康健康、快欢乐乐的!
我的心语:
初入园的小孩子,总有各种各样的、与众不同的习惯。这些习惯在家庭在来看,只是一个个人习惯,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也无觉得有大碍。并且在传统的“树大自然直”的家教观念中,大多数家长会觉得孩子长大了有些不良习惯自然就没有了。
实事并不是这样,要知道一个人习惯养成的最佳敏感期在0—6岁。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孩子上了幼儿园,就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重点就是习惯培养和兴趣培养。
何老师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为了纠正孩子一紧张咬指甲的“小毛病”,没有从正面直接阻止孩子无意识的举动,而是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有事干”,从而有效缓解了孩子的紧张情绪,还很好的纠正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我觉得我们幼儿老师教育孩子就要这样,一切都在无声的环境中进行,提升正向,弱化反向,最终养成的有益于终身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