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受生命

2019年6月15-16日两天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第二次大课,更为高兴的是我见到了刘老师和六六老师本尊,近距离感受到了师的力量,第一次见到二位我最敬佩的老师,真的很想去拥抱一下。

每次大课都有很多感动,有很多老师的话语触动到自己的内心,我都会把很有感触的内容记下来,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页,总想把老师传授的内容都刻在脑子里印在心里。两天课程结束,在返程的火车上,跟同行的小伙伴一路交谈上课的心得,感觉收获满满。

这次课上,刘老师反复讲了感性文明和理性文明,应该并存,缺一不可。强调了感性文明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医道传承就是要传承这两个文明。“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中华传统文化促成这个“和”的途径就是“礼”和“乐”。但是现在学校教育大多是在教给我们“理”,感性文明的教育是缺失的,读书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感受。生命不仅仅是对错和是非,那样生命会很僵,很死板,生命需要感性。他不希望我们大家也缺失这一部分感受,一定要重视起来。

那么如何建设感性文明呢?

通过刘老师的讲授,和这段时间的践行,对“感”有了一点点体会。

导引,每天早上五点多自然醒来,不着急起床,先把双手放在身体正中线上做导引,去感觉自己的身体,感觉身体里面的变化,有时双手放在膻中穴,导引后,双手沉而无力,十指麻木。有时双手放在中脘穴或神阙穴,会感觉到腹部肠道的蠕动,咕噜噜,然后会有排气。有时我会感觉到后腰疼痛,我知道,十指连心,我的身体感受到了心之君主的感召,在进行自我修复。在导引过程中也会有心急的状态,我记得师姐所言“勿希勿惧”,平静的接受身体所发出来的任何反应。

右手中指放于肚脐

毛笔字的练习,最初开始练习毛笔字时,毛笔是软的,怎么写都不听话,看着字帖上的字,照着描,也难画出心中想要的样子,特别是在心不静的时候,就会越写越毛,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学生一样,挫败感涌上心头,很不爽。如刘老师所说,我们不是要做书法家,而是通过书写的过程,来磨炼自己的心性。调整状态,每天抽时间安静的坐下来,润好笔,备好墨水,铺好纸,认真的书写每一个字,感受一笔一划笔墨的变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过几天,就感觉到了写出来的字的变化,真的是字由心生,我明白了刘老师让我们坚持书写毛笔字的用意,不仅仅是功夫的磨炼,更是身心的静修,也是一种“感”的培养,通过书写感受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平静下来,不毛躁,实现内心平和。

最初的书写


最近的一次书写

诵读,诵读经典,学习经典,用经典这面镜子,照见真实的自己,检点自己。这一周在读《大学》,读到熟悉的句子,就像遇到了老朋友,不熟悉的句子,几天之后再读,感觉对它有了新的理解,每次诵读,都会有新的发现。之前听到一位老师说,《大学》读上三百遍,都会有新的发现,真懂了,真行动了,就是圣人门徒了。我读《大学》不是想做圣人,而是希望能够从中感悟到一点点人生的道理,希望能够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希望自己能够回馈社会。

目前的小目标是,下次大课前,读《大学》十五遍,坚持诵读《黄帝内经》。

用正确的方法,加上时间的积累,得到的就是功夫,用心去修炼这种功夫,培养感而遂通的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