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间,隔着一个“后来”

楔子

城市的午后,总是带着一种慵懒的倦意。咖啡馆里,冷气开得很足,舒缓的爵士乐像一层薄纱,轻轻笼罩着每一个角落。

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男人,叫周屿。

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反复划过同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婚礼请柬的电子版,设计得很精美,新郎不是他,新娘的名字,却像一根极细的针,轻轻刺了一下他的心脏。

她叫,陈念。

他关掉屏幕,端起那杯早已冷掉的美式,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窗外,一棵高大的香樟树,在夏日的风里,摇晃着满树浓绿的光影。

周屿的思绪,也跟着那光影,回到了很多年前。

那个时候,香樟树的叶子,好像也绿得这么晃眼。那个时候,他总以为,他和陈念之间,还有无数个理所当然的“后来”。

他从没想过,原来“后来”,才是他们之间,最遥远的距离。

一、那听被喝掉一半的可乐

他们认识的那年,都还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一脸青涩的模样。

周屿是班里最闹腾的那个男生,篮球打得好,总是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笑得没心没肺。而陈念,是坐在第一排的语文课代表,安静,温和,像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读懂的书。

两个世界的人,本不该有什么交集。

转折发生在一个闷热的体育课后。周屿打完球,满头大汗地冲回教室,从书包里摸出最后一罐冰可乐,正要拉开拉环,却看到了趴在桌上,脸色有些苍白的陈念。

“喂,你怎么了?”他走过去,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她。

陈念抬起头,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声音很小:“没事,就是有点……中暑。”

周屿想也没想,就把那罐冰可乐,“啪”地一声,贴在了她的额头上。冰凉的触感,让陈念舒服得轻哼了一声。

“给你喝吧。”他说。

“那你呢?”

“我没你那么娇气。”周屿嘴上逞着强,喉咙却干得快要冒烟。

那天,陈念小口小口地,喝了半罐可乐。剩下的半罐,她又递还给了周屿。

“一人一半才公平。”她看着他,眼睛里有细碎的笑意,像落满了星星。

周屿接过那罐可乐,仰头一饮而尽。那一刻,他尝到的,除了可乐的甜,好像还有一点别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从那天起,他们的世界,开始有了交集。

周屿会故意把作业本丢在陈念桌上,理直气壮地说:“课代表,江湖救急!”陈念会白他一眼,却总是在第二天,把写得工工整整的作业,还给他。

陈念的自行车坏了,周屿会二话不说,骑着自己的车,载着她穿过长长的林荫道。傍晚的风,吹起她的长发,轻轻拂过他的后背,痒痒的。

他们会一起在晚自习后,去学校后门的那家小书店,蹭着看最新一期的杂志。狭小的空间里,他们肩膀挨着肩膀,能闻到彼此身上,淡淡的洗衣粉味道。

那时候的喜欢,是很简单,也很笨拙的事情。它藏在一句句的斗嘴里,藏在一个个不经意的眼神里,藏在那听被喝掉一半的可乐里。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只有他们两个,还在小心翼翼地,假装这只是“革命友谊”。

二、那场被大雨困住的电影

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蝉鸣声吵得人心里发慌。毕业聚会上,所有人都像是要把三年的压抑,一次性释放出来。喝酒,唱歌,又哭又笑。

周屿被灌了不少酒,借着酒劲,他把陈念拉到了KTV外面的走廊上。

“陈念,我……”他看着她,那句在心里排练了无数遍的“我喜欢你”,就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陈念看着他涨红的脸,轻声问:“你想说什么?”

“我……”周屿深吸一口气,话锋一转,“我……想请你看电影,明天,就我们俩。”

他终究,还是选择了最怂的那一种方式。

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们并排坐在电影院里,看的是一部爱情片,讲的什么,周屿一点也没记住。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身边的陈念身上。

他能闻到她头发上洗发水的清香,能看到她因为电影情节而微微颤动的睫毛。他甚至能听到自己,擂鼓一样的心跳声。

电影散场时,雨下得更大了。他们被困在电影院的屋檐下,看着眼前白茫茫的雨幕,谁也没有说话。

“周屿,”陈念突然开口,“你报了哪里的大学?”

“南边,一座沿海的城市。”周屿说,“你呢?”

“北边,离家近。”

一南一北。两个简单的词,像一道无形的墙,瞬间横亘在他们之间。

沉默,在雨声里被无限放大。

周屿看着她被雨水打湿的帆布鞋,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他想,就是现在了,如果再不说,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他转过身,正要开口,陈念的手机却响了。是她妈妈打来的,催她快点回家。

“我得走了,我爸来接我了。”她挂掉电话,对他笑了笑。

一辆车,停在了路边。她撑开伞,跑进了雨里。在上车前,她回头,对他用力地挥了挥手。

周屿站在原地,看着那辆车消失在雨幕的尽头。那句“我喜欢你”,和他所有的勇气,都被那场大雨,浇得一干二净。他安慰自己,没关系,等上了大学,还有机会。

他不知道,人生里很多的机会,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有些话,没说出口,就被大雨冲走了

三、我们都变成了不动声色的大人

上了大学,他们真的去了,一南一北,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

他们依旧保持着联系,但隔着屏幕的关心,终究抵不过现实里的陪伴。

周屿的身边,出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学妹。陈念的身边,也有了一个温柔体贴的学长。他们很有默契地,没有告诉对方。只是在某一次的通话里,周屿听到了电话那头,有另一个男生的声音在问:“念念,你在跟谁打电话呀?”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说:“你有事就先忙吧,不聊了。”

从那以后,他们的联系,就真的变成了“不聊了”。

他们开始有各自的新生活,新的朋友,新的圈子。他们把彼此,妥善地安放在了“老同学”那个分组里。偶尔在朋友圈里,看到对方的动态,会点个赞,但再也没有了评论的冲动。

他们都变成了,不动声色的大人。学会了把所有的遗憾和心事,都藏在心底,然后对生活,报以一个标准化的微笑。

再次见面,是几年后的一场同学婚礼。

他们被分在了同一桌。周屿看着眼前的陈念,她剪了短发,化了淡妆,比记忆里,更多了几分成熟和从容。

席间,有人起哄,说:“周屿,我可记得,你高中那会儿,最喜欢跟咱们课代表混在一起了啊!”

周屿笑了笑,端起酒杯,对陈念说:“是啊,那时候多亏课代表照顾了。来,我敬你一杯。”

陈念也端起酒杯,和他轻轻碰了一下,说:“客气了,都是同学嘛。”

那语气,客气,疏离,又得体。

那一刻,周屿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是真的回不去了。那些曾经在心里翻江倒海的情愫,如今,只剩下了一句云淡风轻的“都是同学嘛”。

这不是谁的错。只是时间,推着他们,走向了不同的轨道,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他们都很好,只是,不再属于同一个世界了。

尾声

咖啡馆里,周屿终于还是点开了那个对话框。

他删删改改了很久,最后,只打出了七个字:

“陈念,新婚快乐啊。”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他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终于落了地。

很快,那边就回了过来。是一个微笑的表情,和一句:“谢谢你啊,周屿。”

简单,平静,像两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周屿笑了。他知道,这就够了。

有些故事,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有些人,只适合放在心里,用来怀念,而不是用来拥有。

他把那杯冷掉的咖啡,喝得一滴不剩。然后起身,走出了咖啡馆。

外面的阳光,依旧刺眼。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周屿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一眼那棵高大的香樟树。

他想,他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

在那个遥远的,兵荒马乱的青春里,曾有那么一个女孩,和他共享过半罐可乐,陪他看过一场被大雨困住的电影。

他们之间,隔着一句没说出口的“我喜欢你”,隔着一场错过的大雨,隔着一整个,回不去的“后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