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11(20190317-20190324)

【本周金句】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一、上周计划完成情况:

总体评分:6

完成情况:

工作:

完成调研,出差北京听取专家建议;报奖材料基本完成,由于内心的抵触造成了效率不高周末加班。

学习:

晨读私塾:每天按计划完成晨读私塾以及作业

python:完成6-10四个课时

家庭:问题暴露的一周

1.出差全面暴露了父女矛盾,主要集中在辅导作业上,萌爸无法理解萌萌错的那些“不可理喻”的低级错误,萌萌嫌弃爸爸态度不好,矛盾全面爆发,不在家的两天家里鸡飞狗跳,娃被揍了。

反思自己之前大包大揽,一直没怎么让萌爸插手学习辅导,他也乐得清闲,“不食人间烟火”,无法理解普娃教育路上的磨难;家庭教育还是两个人的事情,其中一个人的缺位,会造成认知的不同频,往后矛盾会越来越多,终有一天会大爆发。

2.陪娃上数学课外班发现上课存在走神的问题

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实时互动,导致走神,正巧被喊起来回答问题答不上来,脸瞬间红到耳朵根,下课羞愧地哭了,很伤心。

以前也曾经发现过这种情况,但没被戳破,而且课后作业也会写,就那样过去了,没有意识到这个毛病在学习之路上是多大的敌人。现在矛盾暴露出来了,就不能一味掩盖和遗忘,就要想办法解决,在此和她提到上课这段不愉快的经历,痛是痛的,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进步的可能的。

分析原因:(1)这节课难度提升,涉及到多种进制的转换和计算,有点儿烧脑,概念总是会和十进制混;(没预习,以后预习复习一定不能漏)

(2)这学期换了新老师,高年级下来,思路清晰、作风犀利,不再是以前那种哄着夸着的低幼模式(心理建设,老师对事不对人)

(3)本节课有大量的计算,老师过得很快,观察发现只要是计算跟不上的都会有挫败感,一题跟不上两题跟不上,后面就直接放弃计算环节,等着老师和别的小朋友算,这个阶段放空自己,但又不能每次及时收回来,一不小心放飞时间太长就连后面的一起走神了。(计算能力还要每天练习)

3.每天睡觉时间越来越晚

本来规定好十点前必须睡觉的,最近有往十点半拖延的趋势。

原因是效率不太高,本来一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写一遍擦一遍再订正一遍,浪费了大量时间;加上本身备考KET就任务比较重;每周一三五下午还得上舞蹈课。时间真的很紧张,舞蹈课不能停,作业不能不做,考试是自己要去考的,内容没法减,必须向单位时间要效率了。

健康:

运动:出差没时间去健身房,就改为尽可能多走路,一周中有五天超过1w步;

轻食:依旧没有完成,一加班就特别容易饿;出差还被招待了海鲜和韩式烤肉,喝了酒热量爆棚……只在周六完成了一次轻食,flag又倒了。

二、下周计划

工作:部门评优材料、质量检查

学习:晨读私塾、python、专业内容

家庭:缓解父女矛盾,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健康:两次运动,三次轻食

三、话题思考:

结营倒计时,改进or保持?

1.状态有所下滑,总是想偷懒或应付

2.措施:

(1)以日志和周记保持自己的状态【最低要求】 ,并提高日志和周记质量

(2)复习108课程,并应用于实践

(3)准备一次分享,以输出倒逼输入

四、他山之石

昨天临时抓了桑榆班长分享“应对写作词穷小妙招”,纯干货,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桑榆班长的分享提纲】
1.梳理思路,列出大纲(逻辑层面)
2.以写代思,逐渐成型(方法论)
3.拆解文章,日积月累(修炼内功)
4.真心实意,思想碰撞(底层内核)

    桑桑真的好棒,一边在超市买菜,一边就给我们即兴上了一课,要不是内力深厚,又何来举重若轻。

    会后又好好地把她讲的内容回顾了一遍,列了个提纲(也算是个小拆文的实践吧)愈发觉得精妙,短短八分钟,讲了四个层次。

首先从逻辑层面,写东西首先把逻辑要理顺,表现在文章上就是框架结构先搭出来。写文就像盖房子,房屋结构有了,剩下的无非就是添砖加瓦,装修装饰。

第二从方法论上来教我们这些小白,如果实在词穷,就先无目的地写脑子里想到什么就先什么,用意识流带动输出,只要你愿意写,不畏惧,从涓涓细流到大江奔涌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这一点,让我特别有感悟,其实把脑子里的东西写出来,并不是为了有人看,而是你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事情的原委写出来,别人为什么如此,你为什么纠结,从而释放了脑容量。任何事情放在脑子里,只会越来越混乱,而写出来,才会变得条理清晰。

第三,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注意修炼内功,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内功不是先天异禀,都是习得来的,介绍了拆文法(源自肉肉小可爱),通过对优秀文章的拆解,看看高手的思维逻辑,品味金句,最终目的是化为己用。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写文章或者评论一定要真诚,这是文字的魂。发自内心的赞赏或者评论,即使没有华丽的词藻、精妙的语句,别人看了也是能够叩动心灵、形成共振的。

再次感谢桑榆。鞠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