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苏州,第一脚踏进研究生三年的那会,我曾经很认真很认真的想过,想成为一只用功念书的学术狗。当时的想法真的很纯粹,就觉得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不能像大学那会那样散漫不能把太多时间放在学生活动放在社会兼职上,要珍惜多出来的这3年学习生涯,最好天天呆在图书馆里做文献阅读笔记,从学术文章里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及论文研究的可能切入点,争取写出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彼时最大的念想,不过是在核刊上发表论文,然后争取考上博士,毕业后进入大学教书,那时候觉得大学老师真的是份很好很好的工作,有清闲时光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校园的学术氛围。
而今早已走过那一路,却发现原来校园并非眼中所见那般纯粹,学术也并非单纯脑子一热就可以踏出一方天地的,想要一直有清闲时光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需要的不是一个安静的校园,而是一颗安静的心。
Anyway,那个简单的林二狗,那一年,诚然活出了一个学术狗的模样,虽然没有获得学术狗的成就!
2016年9月3日
昨晚在门前小院纳凉,问起奶奶和邻家婆婆认识了多少年,奶奶说有53年多了,奶奶22岁嫁给爷爷,住到这边来,认识了婆婆,两个人这辈子就这样,不是特别好,但是却从来没有吵过架,就好像“君子之交淡若水”一样。我想着,现在我也22岁了,也希望这辈子能有这样一个真心的姐妹朋友,能就这样,淡淡地,陪伴一辈子,不需要多么热烈,彼此在需要的时候在身边就好。
2016年9月4日
乡野的夜晚,就是门前的纳凉、马路上的散步、躺在藤椅上闲谈……
2016年9月5日
晚上散步,我在开导完老爸之后问老妈,什么是矛盾。老妈说一个人说我有天下最锋利的矛,另一个人说我有天下最坚固的盾,我说,老妈,结果他们两个人没有斗争,而是选择了合作,于是就有了天底下最麻烦的事---矛盾。人生真是处处充满矛盾啊!好像小时候我们都是先通过漫画故事才懂得一个个成语的呢,而今却是我们狼吞虎咽的吸收着学习知识,到真正遇见了这样的图景时,才蓦然发现,好像此刻才懂,当时那个知识的真正意义。
2016年9月9日
今天散步的时候,看到一片地里面,三分之一是绿色的,三分之一是黄色的,还有一些是金黄色的,很好看。突然就觉得,稻谷何尝不像人生呢,同样都是一片土地里,得到的自然养分不同,稻谷也不一样,人生也是啊,都是胚胎里成长,不一样的环境,日后的发展也不一样。不过,相比稻谷,人的优势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些东西。
2016年9月13日
今天开学第一课,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我觉得感悟良多,从学校的百年历史里我觉得,一所大学的发展,首先要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然后是要看清学校的优缺点在哪里,再辩证的对症下药,优化长处,补齐短板,实现大学的百年蜕变。其实反观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我一直觉得,想要让自己学的更好一些,首先要打下扎实的根基,有自己的底蕴,然后要有“位商”,明晰自己的定位,于是便可以朝着这个方向走去,自己适合与擅长什么,就把它最好化。因为这个世界这么大,知识网络这么密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自己最想和最适合的那一块学好,就已是一生的课题了。老林加油!学校的三年由此开始,脚踏实地,做一个平凡而又幸福的人!
2016年9月17日
今天在梳理完之后的感悟:以后也是一样,凡是当我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要去考虑结果,而是要先用心去投入。握紧手,会发现其实一无所有,但松开手,却会发现拥有了一切。今日中午在图书馆里看闲书看到的一句话,以此作为今后处世的准则吧——先不问结果,先用心投入。
2016年9月19日
昨晚妮子向我约稿,今天早上政治课上我用了将近1个半小时时间写完,觉得并不好,因为没有打动自己,以前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有“行云流水”的境界,也因此常常写出好文章,但今天,下笔的时候,虽然对于知识储备的调动非常快,我却明显感觉文字没有深度、没有逻辑、也没有灵魂,因为这些文字并没有抒写出我满腔的胸臆。也许,是这类题材不适合我,也许文字于我,已经是一个抒发胸臆的地方,是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所以一旦我的文字没有带动我的情绪,没有让我心中某个地方为之触动,我就觉得不快乐。
今天上思政课的时候我在想,从小学到高中,即使当时有些课堂知识根本毫无用处,但我仍会专心的听完每一堂课,并认真的做好笔记,没有任何违和之感。但经过大学四年的“荒废”之后,我那么可悲的发现,我早已没有了那种对于课堂的虔诚和热枕,课堂求知于我,已经是一项任务,并且是一项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任务,而并非完善自我的阶梯。这之中或许有身体原因的成分,但我认为更多的是缘于我早已丧失了孩提时代对于任何新奇事物的求知欲望。我看待与衡量这个世界的眼光,已经不是艺术的美丑,而是实用主义的虚无。没错,我在评判它于我的发展是否有用,而不是它是否会让我感到更加平和与幸福。我说我喜欢学习的状态,实则是我喜欢一个人自我叩问的状态,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喧嚣与浮躁并且那么绝望的发现自己已然被其同化。或许我坚持自我学习的状态,是我唯一能与这个世界对抗的方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对抗。
2016年9月20日
诗和远方教室天花板上暗黄的灯光打下老师智慧的头脑闪闪发光投影布上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沿着外交历史的卷轴徐徐打开一排、两排、三排……
第七排的座位上一只铅笔写下一撇和一捺那是谁的诗 交织着文言和白话日复一日中偏离了轨道那是谁的远方 凝结成了心的形状孤寂里一抬头便是清冷的月光
2016年9月21日
今天听了《金融纵横》主编的讲座,说一篇学术论文,要有好的选题(自己感兴趣+热点),再找好的切入点,然后有好的论证方式,好的数据,要有创新和价值。所以我决定,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
1.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
2.在《金融纵横》上发表一篇文章。
2016年9月22日
今天很开心呢!晚上在看《中级金融学》的时候,发现在看第一章时里面用到了“新制度经济学里面的交易成本理论”,我就想着可以梳理出一个“经济理论专题笔记本”,以后写论文可能会用到,结果我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自己也拟一个题目啊——“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研究我国的汇率制度变迁”,结果发现这样子好像确实可行啊!于是瞬间思路非常清晰和活跃,就列了个计划表,接下来可有的忙了!发现没,新制度经济学、汇率改革、货币政策中介变量这些都是我最感兴趣的词汇啊!这启示我以后可以在新学到一种理论之后就有意识的去想想,能不能用这种理论去研究以上这些问题,因为这两个现在是热点。以后写文章,研究领域就定位这两大块,然后专门看有关这两块的文献和书籍,有新知识就有意识的与这两个主题联系,凡写文章就往这两个我最感兴趣的写。Fighting!这还只是开始哦,找到了兴趣点,接下来就是:知识深化;实证强化;交叉点广化。Yes,I believe I can!
2016年9月23日
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宏大的口号就可以解决的,更多的时间里面,我们遇到的是无数琐碎的挑战,然而正是一步步努力的对这些琐碎的解决,铺就了这条通向公平和正义的道路。 -----感悟于思政课上老师所言
今天下午去敬文书库里阅读了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书籍,发现好像交易成本的具体分类构成与测算并没有专门的研究,说明对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数据研究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给我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2016年9月24日
今天下午考完英语,虽然自己也没有很准备,但是考完还是一身轻松,今天早上在看制度经济学的时候觉得用制度变迁理论来研究似乎会更好,因为交易成本实在是太难于测量和抽象出来。联想起大三时张老师给我们分析的用制度经济学视角去解释民营银行的发展,突然觉得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外延是非常宽广的,因为我们现处于的这一个时代,就是一个被制度规范和约束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镣铐跳舞,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但是由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难以最好的兼得,在稀缺资源的约束下,社会始终会有不稳定因素,我们只可能在一定时期里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新的需求出现,就会自发性的向制度变迁的过程进发。所以我认为,从大的宏观全局视野来看,一切经济现象,以后我都可以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去看,所以搭建起制度思维和制度框架对我以后的研究至关重要。
2016年9月25日
今天在看书的时候发现我的这篇论文后期函数构建上真的难度很大,现在是处于一个矛盾:从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交易成本函数?还是从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政府的目标函数?两者的难度都很大,打算明天开始看论文,然后再理清楚后发邮件给导师,讲明情况,请老师指点下。今天看文献的时候发现文献的搜集和分析真是一个找不到好方法的细活,加油,先干着再说。先投入,产出自然会有的!
2016年9月26日
或者可以从汇率制度变迁使得我国的经济效率提高这一角度出发:构建Y=C+I+G+NX,从2005年汇改后的Y和2015年汇改后的Y的对比来说制度变迁。
2016年9月27日
今日在阅读文献之后转了一个弯,决定先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作为梳理,于是说干就干,搭好了框架,并着手查文献进行了第一部分的文献梳理,在学术狗的路上屁颠屁颠的往前跑,不亦乐乎!发现当遇到一个壁垒时,不妨退一步先换一个思路,先完成一些简单却基础性的工作。Only
those who have the patience to do simple things perfectly ever acquire the
skill to do difficult things easily!只要有耐心圆满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困难的事。——席勒
你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铺就一条通往梦彼岸的路!
2016年9月28日
今天早上花了一早上打完了字,完成了前面部分,后面还有两部分重头戏要完成。但是我原计划是花今天一天时间完成的,但是我超额完成了,瞬间觉得自己棒棒哒!刚刚码完了字,重新修改了妮子向我约的那篇时事评论稿子。不求什么,只是每天用心完成自己既定的那部分目标任务就好了,就用自己今天稿子里的末端来结尾吧:“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必定是艰辛坎坷的,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谆谆教诲,那么,再难走的路,也总有一天会抵达!”
这是我的人生信条:慢慢走,一步一个脚印,总会抵达,想去的那个地方!
2016年10月1日
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但绝对不会是卑微,凝视崇高。——毕淑敏
现代人所缺失的其实是:在该简单的时候复杂(赤子之心),而在该追求和欣赏繁文缛节的时候却选择了忽略。我绝不会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就像那篇文章里说的那样,用纸盘子而不是精美的瓷盘来盛放。
今天完成论文啦,从有想法到今天一共花了10天,从转为写一篇文献综述到今天恰好5天,5一直是我的幸运数字哦!发现没,你身上的潜力真的是无穷大啊,在完全没看懂文章的实证分析的窘境下你竟然都能运用从小到大强大的语文逻辑概括能力和大学四年尤其是考研期间锻炼出来的搭建框架的分析理解能力写完文献综述!哈哈哈~仰天长笑下,现在打算好好犒劳下我“呆滞的眼神”,出去放松下喽!
2016年10月7日
7天国庆过得真快,我很享受这段自己一个人的时光。用1、2号这两天拼命完成论文和思政作业1,然后2号晚上开始到5号中午结束和YL一起逛了苏州,虽然没有玩很多地方,但这3天却是我很开心的一段间隙,真的,虽然每天都很累,但和YL说了很多真心话,感觉那么久以来憋在心里的真心话终于可以找个人倾诉一下了,这种感觉真好!其实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去过哪里,留下过你的足迹,而是和谁一起,你们谱写了共同的回忆,而是让心在一阵匆忙和压力之后,得以舒缓得以解脱,我觉得,和YL在“猫的天空之城”里拍的那些视频,真的是我的真情流露,老友,我们之间要一直这样,即使不在一起生活,也不会特别想念,偶尔一起了,也会心无芥蒂,就好像很好很好的老朋友见面一样,道一句:“你来了啊!”5号到6号这一天在懈怠,放松一下看了“W-两个世界”,钟硕欧巴是真爱!
2016年10月17日
经济学的道统是自由主义,因为斯密认为人有同情心且人受激励鼓励人有欲望,因此自由市场可以缔结契约精神,当时的目标是通胀。后来大萧条出现,失业问题严重,凯恩斯从需求决定供给出发认为充分就业产出达不到,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由利率决定,因此利率是货币政策核心传导变量而非货币供应量,主张扩张政策。后来滞胀出现,自由主义再度崛起,弗里德曼从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产出和适应性预期出发,认为失业不是政策目的,而是控制通胀,于是从现代货币数量论指出利率由货币供应量决定,M稳定,主张单一规则。
2016年10月20日
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可以这样写:泰勒最早用理论研究汇率变动与通胀的关系,并得出什么结论。然后我国学者最初是因为什么开始研究这两者的关系,最初用什么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后来在2005年后学者的聚焦点在于人民币升值能否抑制通胀,一些学者从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出发,认为怎样。然后学者们分别用了什么什么方法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么根据这种结论,在当下低通胀区间,人民币贬值应该会导致通胀,然而实际上却没有,与学者研究矛盾,本文认为是因为学者们没有考虑预期因素,仅从汇率传递理论出发考虑了进出口机制,而没有考虑在当前国际化开放出下由于资本出逃带来的贬值预期强化下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在模型中引入预期因子......
2016年10月23日
虽然说都是监考专升本的,但是今天却觉得更正式一些,今天真的感觉自己当了一回监考老师,发现了几个考生真的很用心在写呢!作文题目是《我的幸福观》,偷偷的看了几个考生的作文哦。一个是刚毕业的小伙子吧(我猜的),一个是工作3年了的管理者,还有一个年轻妈妈呢,她真的写得好认真啊。发现大家虽然层次不一,年龄不一,文化水平也不一,但是朴素的文字里却有真情流露,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啊,希望自己家庭和睦,亲人安康,工作上可以更上一层楼,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可以更好一些。突然发现当老师其实挺好的,教书育人,相夫教子,平凡琐碎里感受人生每一个阶段每一种状态里的小小幸福、难过、悲伤快乐!
2016年10月30日
写在10月末尾
来学校的第2个月,感觉步入了正轨,探索出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这个月一直在写论文,从有想法到开始行动,从完全不懂到了解这个领域的已有研究,再到现在自己摸爬滚打地去学习和使用stata去做实证,真的,收获良多!
其中,导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老师的两次指点让我明白了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当我把文献综述发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回复邮件里提到我可以在现有某一小领域的研究基础上用实证分析去研究和写出一篇文章,再拿去投稿。于是,我开始了这篇论文的探索和写作。这几天在实证上遇到一些难题与困惑,老师昨晚和我聊了很多,老师说可以尝试着用门限回归还指导我怎样去学习门限回归,并告诉我平时应该多阅读国内外一流的文献,要努力去看英文,还原研究本身,从数据和理论本身出发,而不是单纯地去追求模型的复杂。并告诉我可以先把手头正在写的这篇var的先完成然后去投稿,接下来,努力去学习和攻克门限回归,真正深入地去写好一篇文章,学精一种实证方式和一种计量软件编程,这是老师给我的学习建议。感觉要在学术狗之路上越走越远了呢!
到达目的地的航线,往往不会是我们在地图上凭空画出的那条线路,可在足够渴望和迂回的努力路线中,我们最终会有所斩获。
饭后在“十点读书”上看到这篇推文,被最后这句话感动到了。这么多天,从10月18日有这个写论文的初步打算到今天10月30日,一共13天了,每天都是有种废寝忘食的感觉,似乎从睁开眼第一刻到晚上闭眼那一刻,甚至在梦中,都在想着这篇论文,感觉被自己设定的小目标激励,在强烈的渴望下一点一点去完成,但是在实证上遇到了瓶颈,而且困难很大,因为数据得不到好的,数据处理也做不好,更为关键的是昨晚老师的一席话更让我觉得手头上这篇VAR建模的论文怕是写不好了。今天把它写完了,但是心里那么强烈的感觉告诉我它可能应该是发不了核刊了,连3级核刊应该也是发不了了吧。
但是吃饭路上突然转了个弯换个思路去想,可以看成是自己用了5天左右时间(实证这些天)去完成了本学期期末要交的至少2篇论文啊,而且前面论文思索的那些天以及这篇论文的框架都可以用作发核刊的基础啊,可以去学习门限回归,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最初我想要研究的课题,再拿去发核刊,因为没有了期末论文的压力了,接下来的11月和12月都可以安安心心地学习门限回归与stata编程,想要发论文,光急是急不出来的,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去积累,所以换个思路去想,这些天的废寝忘食虽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小目标,但却是开辟和指明了另一条道路。
接下来2个月,要放松调整好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在生活好、学习好的状态下安安心心地去努力吧!在足够渴望和迂回的努力路线中,最终一定会有所斩获。
2016年11月14日
看到一句话,很美:世界上最深的是人心和夜空。如果琢磨不透人心,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最勇敢最美好的自己。
不知道为何,晚饭后一直胃胀胃痛,让晚上都没效率,不过庆幸的是,我终于完成了以前安排的计划:晚上进行读书笔记,这几天看了好多书,真的,以前那么羡慕和渴望地就是有朝一日可以自在安然的看书写字,初高中是想看而没有时间和条件看,大学是可以看但却没有那种心境去看,而今研一,虽然自己仍然做不到曾经想象中的那样安然无争,全为兴趣和真心去看一本书,但如今的自己,已经可以渐渐做到不与他人比较,看自己的书,写自己的笔记,构思自己的论文。我现在渐渐认为,并不是说去看教科书以外的书才叫做阅读,因为阅读的意义与本来目的就是启发智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明白自己心中所爱所求、明白天地人、明白时间无涯人生有涯。诚然,读文学读美学读史学是阅读,因为可以增加生命体验,但我现在却越发觉得,读数学读经济读那些专业书籍也是阅读,因为我读这些书不是老师或者其他人逼迫我去读,而是我自己想要弄清楚一个观点想清楚一个道理我自发去寻求去阅读去做笔记的,因而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诱致性阅读,而非由上到下的强制性灌输。想起培根那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当年不懂,而今有些懂了。
所谓阅读,是我主动去书中探索,再与书对话与自己对话后更加明晰自我,洞察天地人生,增加生命体验,明白何为人,为何为人,如何为人!
2016年11月19日
今天阿X的生活给我了一个启示:我突然觉得,高中时候的阿X是被压抑着的,但现在大学里的阿X是自由的,实验课专心工作,周末和室友钓鱼骑行,平时参加校体育部篮球赛运动会跳远,今天看着阿X的照片,背影孤独,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成熟,真的。我觉得阿X的大学生活应该会比阿J过得好,因为阿J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是抱怨无聊无聊,而阿X从不抱怨,却一点一点的成长,活出了自己的模样。就像昨晚Y评论诗诗女神一样,她说诗诗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争不抢,反而在娱乐圈里成了一股清流,独自盛开,热闹非凡!其实自己想想,相比身边的同学,我好像一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会一直追逐追逐,但却会时不时地迷茫和质疑生活。所以,接下来,我必须要学会协调平衡:生活、学业、健康,我要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样,就不会盲目的热枕了。
2016年11月27日
今天早上看完了《如此星辰如此月》的最后一卷,曲终人散,但他们三人又在天堂聚首。写了自己的一些读后心得,现在就是每天有想说的话就写进日记本里,隔段时间就打进电脑里,目前已经接近4万字了,等这三年过完,估计接近10万字,到时候自己把它打印出来,设计一些插画装订成一本书。以后,这个习惯要一直保持下去,这是我与这个世界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想想以后给家人看时、老来自己翻翻时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把杨绛先生百岁时的一句话送给自己: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那些你生命中值得爱的人,也要被爱!
2016年11月27日
《如此星辰如此月》是默存写给季康的一首诗里的一句话
大一的时候最爱三毛,三毛的张扬与浪漫,天真与倔强,接连着便很喜欢荷西,觉得荷西是个好丈夫,因为有了荷西,三毛才是三毛。
后来考研了,渐渐喜欢上了钱钟书与杨绛,而且是越来越歆羡,昨夜静静地回顾了二人的一生平淡故事,几度想要落泪,钱先生的“痴”,杨先生的“柔”,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好多场景在脑海里定格:清华园里的一见倾心与相互澄清;初次分离时的鸿雁传书与公媳通信;一年里最热时候举行的婚礼;牛津时图书馆对坐,各自看书时而抬眼相视一笑;每天早上的牛奶红茶和每天傍晚的街头探险;暑假间隙里的巴黎之旅;钱先生午睡睡醒见杨先生还在睡觉,就用毛笔蘸墨水在杨先生身上画花脸结果杨先生的脸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于是钱先生再不敢对妻子的脸下手,而是自己画了一幅妻子的肖像每天对着画画;阿圆出生那日一个在医院里分明那么疼痛却也不哭喊一声,一个因为紧张从学校到医院来回辗转了四次;文革时期钱先生被莫名打倒时杨先生“终于”忍不住愤慨地发声敲鼓鸣不平;下乡接受再次教育时杨先生把钱先生写给她的书信藏在贴身的口袋里,后来书信越来越多走路的时候都会一响一响的;干校里每晚钱先生赶来菜园与杨先生相守坐着看晚霞与天黑;《围城》创作过程中每晚钱先生把今日写好的500字手稿给杨先生看时,杨先生笑,钱先生也笑,杨先生大笑,钱先生也大笑;钱先生和杨先生不在一处时,钱先生叮嘱女儿阿圆好好照顾母亲;暮年时钱先生每天都要犯哮喘杨先生就每天夜里仔细聆听钱先生的呼吸声,听到呼吸声安稳才肯安眠……
钱先生是一个顽童,在谈及文学言及艺术的时候,他的身上永远有最夺目的光华,但在属于他们夫妻二人的家里,又是一个痴心未泯的孩子。我总觉得,在杨先生身边,钱先生才是内心安稳平和的,才会有那么多笑容。而杨先生是最最温柔也最最朴实平和的女子,她是钱先生内心的支柱,愿意为她学会洗衣做饭也愿意为他承担生活琐碎,是最贤的妻,也是最才的女!
每当二人不在一处时,钱先生总会把生活情思写进书信里寄给杨先生,在干校的时候还嘱咐杨先生不用回。有时候我会想,钱先生的赤子之心是孤独的,因而他写信给杨先生;而钱先生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所有话语所有快乐孤独所有伤心苦闷,杨先生都懂。钱先生有杨先生陪伴,精神上和生活上都有一个人可以依赖可以在这孤独世间有倾诉和思念的对象。
想起那段最黑暗时代里的境遇,可他们二人竟然还能做到苦中作乐,现在想来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那句话——在最该哭的时候我们应当要笑,在苦难里我们要有喜剧,因为那是对生命的乐观与豁达,也是因为只有心中保留着这样一份希望,才有勇气迎接未来。可是两位老人,在那时那么小小的心愿——“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可是只差几天,等不及这个生日,他就得下干校。”在如此悲惨的境遇里,两人还有这样的小小心愿,该是多么超拔的心灵。可是那么小小心愿都实现不了,又多么令人唏嘘令人脊背发凉,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后来杨先生也被下放到干校,彼时已经8月之久,再见到默存,她说:“干校的默存又黑又瘦,简直换了个样儿,奇怪的是我还一见就认识。”这样一句话,那么平实,却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情话!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先生们”,就是那些可爱又智慧的老头儿,因为我总是想起电视剧里,在主人公最彷徨无助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给主人公以指点,那么遗世独立却又那么贴近生活的样子。因为我总是希望,在我人生的每个关头,也有这样一个人出现,给我指点,从小到大,我其实一直在追逐,追逐一座灯塔,在暗夜里给我指引方向。
2016年11月30日
写在11月末尾
今天是11月30日,11月的最后一天了,不知不觉来到学校已经快3个月了,这些日子,快乐有时,伤心有时,但孤独却是常态。11月的末半段,总觉得生活中像是没了目标没了方向,没了每天晨起睁开眼就心心念念要去做的事情,生活似乎是放松下来了,实则是更深的心理负担。11月,真的是什么事都做了:写论文、看书、看电视、看小说,真是够了,可是反而心里越来越空虚,真的。因为我渐渐觉得好像什么事突然在我眼里都不重要了,上课不听,论文写完了不想再去写,书也不想看,玩又不敢去玩,想回家可又不敢回家,真的,便只能烂在小说里了!
现在真的发现,生活里你必须给自己一个目标,不然真的会觉得生无可恋产生一种人生无意义论,因为找不到什么事让自己觉得是必须要做的,要用心去对待的。生命中必须要有一些事将你牵绊,不然这辈子你真的会觉得没有什么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原来最可怕的竟是——对任何事都不上心,然后觉得人生无意义,有多少人,都因为这样而选择轻生啊!不过我不会的,我深知生命是平凡的,只希望好好过好自己的这一生。
值得开心的是,终于要到12月了,终于快要可以回家了,好想好想回家啊!
2016年12月9日
好久没有写日记了,刚睡醒头很痛,最近的状态是:论文待审核心慌慌,不知道干嘛;一边该论文导致CPA书也看的断断续续人也没精神没斗志了,其实仔细想想,我现在2篇论文也写完了也修改好了也投了,接下来就是坐等期末了,真的很期待期末了呢!自己在家鼓捣番薯和爷爷奶奶一起晒腊肉,和老爸老妈一起打羽毛球,和阿J阿X开开玩笑,再去LN家里逛逛!
真的,论文写完了,你只要问心无愧,结果中不中就由天决定吧!坦然舒心一点,不要争太多,人自然会轻松些!
2016年12月17日
今天去监考4级了,感觉今天思绪又清明了一些,虽然再次情绪出现了反复,想要再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有这种想法了。也许这就是人生吧,没得到的永远是玫瑰,即使带刺。情绪会反复很正常,说明我对未来的用心,还有好多年呢,不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反复,那才悲哀。所幸我是在最清醒也最沉沦的年纪里思索。
杨绛先生说:“这世界是自己的!”是啊,自己开心就好!
今天坐在讲台中央,思绪万千,就写下了一些东西:
坐在讲台中央
看着台下那些青涩和稚嫩的脸庞
蓦地就想起了高一那年
也是坐在讲台中间
那时候啊
是小小的学习委员
每周都要轮流坐在讲台上
维持晚自习的秩序
明明还在昨天
再一抬头
却是七年光阴流转
这时间 是一座城
围城围城
里面的人看不透
外面的人进不得
这人间 甜蜜却又苦涩
2016年12月22日
晚上导师说这篇文章以发表为主,瞬间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决定了,明天就投《价格理论与实践》,投不上再投《上海金融学院学报》,这是导师推荐的。Anyway,有小目标,并为之日夜努力,就足矣了,真的!
即使心情不好,也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
2016年12月22日
早上看到一对伉俪——周有光先生和张允和女士。周有光,经济学家和语言学家。他说:“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平凡的人,都是没有大作为的人,都是随波逐流的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平凡的人怎么生活,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对这门科学和艺术没有贡献,我的一生就是平凡生活的经验,如此而已。”
是啊,每个人的一生,本质底色都是平凡的,但淡而有味,就是人生的非凡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