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困扰呢,明明嘴上心里都是想戒烟的,但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戒烟的确辛苦,就连身为历史名人的曾国藩也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他的戒烟也是一波三折的。今天呢,我们就来谈谈曾国藩是如何成功戒烟的。
首先,聊一聊曾国藩的烟瘾大到什么程度?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烟不离手”。
身为一代名臣的曾国藩,烟瘾可不小。
在他十四五岁时就开始抽烟,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染上了烟瘾。
染上烟瘾的曾国藩成天抱着水烟袋不离手,一边读书,一边吞云吐雾,吸个不停。
第一次戒烟
直到1831年,那年,曾国藩转学到涟滨书院。山长刘元堂先生叹赏其诗文,以为大器,认为曾国藩是可造之材。
可有一次,平日里一贯和颜悦色的刘元堂看见曾国藩抽烟,立马脸色大变,大骂:我真是瞎了眼,觉着你有才,没想到你竟染上这种嗜好,还敢说自己是有志青年!
这是曾国藩第一次因抽烟太滥受到师长的呵斥。也正是这当头一棒让他幡然醒悟:不改掉陋习,何以颜面谈及自己的远大志向呢?
于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戒烟决心,曾国藩决定改名立志,将“曾子城”改为“曾国藩”,改号“居武”为“涤生”。
至于“涤生”二字,曾国藩这样解释道: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意思就是,浴火重生,痛改前非。昨天的曾子城已经死了,从今天开始,一个新的曾国藩出现了。
但是,这第一次戒烟对当时年少气盛的曾国藩来说,只是三分钟热度罢了,并没有真的动枪动刀。
而且,当时的曾国藩时常被“写文章少了个精神支柱、总觉着心头丢了个什么东西似的、怎么也睡不着觉”等在现代医学上称为“戒断反应”的各种症状折磨到不行。
最后,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戒烟
而后几年,曾国藩一度陷入了戒而复吸,吸而又戒的循环里。
直到1840年春,他觉着实在不好意思了,并自我检讨说,改名字都十年了,还是抽烟如故,真是可叹可恨。
于是,为了表示此次戒烟的决心,曾国藩当众发誓:“从今永不吸烟!”
公开宣布自己要戒烟的消息,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家能够不抽烟,但只要出门在外,看见他人抽烟,嗓子便会痒起来,这时再遇上他人敬烟,盛情难却,又情不自禁地抽上几口。
所以,这第二次兴师动众的戒烟,又以失败告终了。
第三次戒烟
直到1842年,在曾国藩32岁时,身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的他彻底认识到:
这一辈子如果连戒烟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经世伟国呢?
随之,他默默举起锤子,铿锵几下砸烂了最爱的那支白铜杆水烟壶,又抱出那捆金黄色头等烟叶子将它们付之一炬。
这一次曾国藩终于将烟彻底戒绝,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再吸过。
曾国藩之所以能戒烟成功,还得益于他有这样一个好习惯——总结反思。
同年间,他曾向一位理学家请教修身之法,这位理学家告诫他“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于册,以便逐日克之”。
就这样,曾国藩坚持每天写日记,对自己每天的言行进行检查、反思。没想到,写日记的行为,无形之中帮助他戒烟。
从曾国藩几经波折的戒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戒烟是一种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想要落实在行动上,却是一件很难很辛苦的事。
此外,从曾国藩戒烟经历里头,不难发现这3点实战经验:
1.戒烟不是三分钟热度,一定要付出行动
2.远离诱惑,拒绝他人敬烟,是有必要的
3.学会写日记,不断反思,对戒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