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蒙田

      这是我第二次读蒙田的书。

      知道蒙田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那时学校刚好来了一批新书,装帧得非常漂亮,外表鲜丽吸引眼球,其中有几本就是蒙田的田园随笔。所以与其书相遇,纯属“以貌取书”。

      多年后偶然在别人的书里看到了蒙田的话语:

“依我看,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

      又让我想起了这个差不多活在五个世纪以前、三十八岁就辞掉公职、然后蜗居在庄园城堡的某个房间里、死心塌地过起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的法国贵族。——好久不见,蒙田。

      现在的人恐怕很难做到像蒙田那样写书的。到不是说没有写书的技艺,而是,恐怕很难拥有他那种写书的心境,以及周遭的环境。据说,蒙田辞掉公职回到城堡过退隐生活,并非是被迫无奈之选,而是主动选择,热烈拥抱这种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方式。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

      再者说,平常人可能没有那种真诚面对自己并剖析自己的勇气。而蒙田却能够做到这一点。他说“吾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其书之风格,别开生面,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代表之一。蒙田的话语,都是从心出发,很少遮掩,比如:

  “谁抛弃自己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去为别人劳累,这在我看来也是个违背自然的馊主意。”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他的书里,这样的话大讲特讲,似乎并没有什么忌讳。大凡有点名望的人,讲这种大实话,总会有所顾忌,一言不慎,可能会招来如潮口水。蒙田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与顾虑,这一方面应该是那时候没有激烈的與论环境,另一方面是蒙田剖析得更多的是自己,很少抨击别人。这一优点值得他的后代们学习学习,别动不动就对别人指手划脚,应该改改这个臭毛病了。

      这个毫无虚伪作风的法国贵族,曾这样评价自己:我知道什么?这一谦逊表白非但没有降低他的作品的价值,反而获得后人高度的评价。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

  “这样议论自己,辨析自己飘忽的思维,把灵魂在其惶惑、变动、未完满状态下的重量、色彩与曲折和盘托出。这个艺术只属于一个人,他就是蒙田。总是有一群人站在这张画像前,凝视它的深度,看到里面反映出自己的面孔,他们停留愈久看到的愈多,也永远不能说清楚看到的是什么。”

      是的,当每一个真实的文字跳入眼帘时,飘忽的思维会安静,惶恐的灵魂得到慰籍,凝视对方反映出自己的面孔。或许,重遇蒙田,会遇见那个丢失已久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蒙田的祖辈原姓埃康,几个世代在西南部一座城镇贩运腌货和葡萄酒。曾祖父一代勤奋发家,购下附近破败的蒙田庄园。父亲皮埃...
    未名之初阅读 948评论 5 6
  • 晚饭过后,独自在家收拾碗筷,又是一个稀松平常的周五夜。 周五曾是一周内最令我兴奋的日子,或者说,是令曾经的我们最兴...
    你的四爷阅读 482评论 2 3
  • 你好,啥时候有空一起吃个饭吧。 这句话我发了6个人。三个女闺蜜,三个男闺蜜。 三个女闺蜜,一个约我去小西埕,一个问...
    Queen_Guo阅读 345评论 0 1
  • ——读人物传记《蒙田》心得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寒假阅读了斯蒂芬·茨威格著的人物传记《蒙田》,米歇尔·...
    eggplant阅读 675评论 0 0
  • 世界上有名与物。名指代物,但不是物的一部分,更不是它实质的一部分。名只是依附在物的外表而已。 上帝本身就是相当...
    LOVELESS阅读 1,36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