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韩宏先生以标题为〝真实〞的感悟。
其实我们相信的东西,根本是基于人品的信任,有多少我们能自己直接亲证?
亲证可能也是错的。
唯一能靠谱的是我们因之更好地存在着。
那偏听偏信选错了路怎么办?多听多信无所适从怎么办?
知行合一只是外在手段,根本是命,就这么残酷。
对这感悟,我颇有感觉的…
其实,韩先生的文字内涵,真的是很深的。所以,我只要有片面解、肤浅解,那就是很对不起人家的金玉良言了。只是说,要从人家的文字当中去找着相应于自己的启发时,这时,借用人家的文字,来开展自己的思路,这倒还真是可以一试的。只要心真的是存着敬重时,这种试,其实也是练思维功夫的其中一种。
现在,来练练…
偏听偏信,选错了路,怎么办?
偏听偏信,总选对路,怎办到?
多听多信,无所适从,怎么办?
多听多信,从善如流,怎办到?
从怎么办,到怎办到,其间的历程,必要有绝对的觉知意识的在场,这样子,就行了。
譬如,我设定要由广州搭车到北京,这个设定,这就是命。我行进在途中时,走得好好的,既定的命,岂可更改。因为这是我一开始就决意要进行的途程,我要是因为有一段的路的风景不好,我就不搭车了,说要改到兰州,还要在疾速行进的车上跳车,这岂不是颠三倒四的吗?这种〝改命〞最是危险,而且还相当不智!
交通工具,可换乘,只要我带够钱,我就可以买到相应的票,换乘更贵的交通工具,在适当的接驳处转乘。但摸摸口袋,阮囊羞涩、盘缠有限时,一切能到北京的路、交通工具,我就要选择与我资粮匹配的方式来行进着。除非我找到可以边行进、边赚钱的工作,这倒另当别论;但这也得积攒到足够的换票钱,才足以实现得了的。
贪心的话,欲速则不达呀!想偷票,被抓到,就糗了。
至于,改走到兰州,这并不是改命,这则是与原设定相冲突,而是在做一件无法完成使命的错误抉择,推其实质,其实是见异思迁哪!愈往兰州走,离北京的原设定愈远,这哪里是好事呀?
作为外在手段的知行合一,这种层级的知行合一,确实是解决能力很有限的工具。
但作为内在奥秘的知行合一,这种水平的知行合一,解决能力就变得不可思议了!
同样词的知行合一,看是用在哪?怎么用?
用在既定路径上的流畅化时,尽管我经过一段路的风景不好,特难走,我居然还能保有以明白级别的知行合一,这种级别的知行合一,未必很难,凡是初心不改的,都不难。
我知道我走在对的道上,是去北京的,不是去兰州的,也搭乘了最适于我当下经济条件的交通工具,哪怕这道上的这段风景特难看、交通工具特不舒适,但也因为我对我识知的确认为适,于是,我就能从此适而如流(从适如流=从善如流),而不是光凭交通工具的舒适度来决定我的心情、也不让特难看的风景来决定我的心情,更不让兰州的美好风光来改变我既已决定的路径设定…
我这种不为外境(交通工具、外面风景)所动摇的状态就会创造出相应于这种状态的心情,无疑的,这种心情,是超越于外在美好的美好,也同样是能超越外在险恶的美好。作为内在奥秘的知行合一,指的,就是我现在所说的这个。
有了这个,就愈快能从莫衷一是的窘境…升级到从善如流,当然也能够更容易地由选错了路的糗相切换到总选对路的幸运之途。哪怕一时之间还处在窘境与发糗的处境,但只要有足够的觉知意识,超脱于处境的心境就能带领自己冷静下来,并掌握到脱离于窘糗的秘诀。这才是 王阳明先生所提的〝知行合一〞的本义之其一呀!
当然,以上的,目前的我,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但也因为我能解得出隐在于水平面下的冰上的结构脉络,如是而后,其实我也在流露文字的当下,已经在对这冰山上的各处关键节点处埋下了足以解构的炸弹了,一处都不能少。
就好像…大楼的爆破,火药也是要安置在重要节点处,这些安放的前置作业,要作足。直到引爆的时候,凡所有关键节点都放入足且适量的火药,一时之间,有着合理时间差的连环爆炸,如此,便足以在最短的时间让这冰山消失,而且,还不会造成危害,对后续的清碴又会起到最为方便的处置。
这,正是现在的我,正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