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主要是想写一种思维方式——创业者如何进行借势。后来查阅资料发现大家对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并不太认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想做那个开天辟地的人,所以又写了借势并不可耻,和普通创业者应该在整个架构上怎么站位,整体文章篇幅就比预期长了些。如果只对“如何借势”这部分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拉到文章最后一块。
借势并不可耻,巨人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不知是否从小接受的教育问题,在大家的心中,创新和发明之间画上了等号,开创性的发明是骄傲的,模仿是带着一丝可耻的。而发明家离我们如此遥远,他们只会安静地躺在教科书里对我们微笑。
那么,你所崇拜的发明家真的像你以为,具有独创性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请各位看官先回答我两个问题:
1. 蒸汽机是谁发明的?
2. 电是谁发明的?
可能大家觉得智商被鄙视了,这明明就是小学生都能对答如流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我也曾在吃饭时问过朋友,他们头也不抬的告诉我,1瓦特,2爱迪生。
真的是这样么?
1.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它比工业革命早了二千年,后来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而瓦特是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
2. 此处先不讨论交流电,单在直流电领域,就不能忽视法拉第的贡献,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且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当然,如果你们都忘记了富兰克林,他估计会难过的想把自己绑在风筝上去追逐闪电……
问这两个问题,不是为了跟大家来核实史事,而是想说那些我们坚信的崇拜的发明家,他们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优化改良推广。
那你能说他们模仿就是可耻么?他们的功绩难道不值得赞颂么?
毕竟,我们无法否定瓦特和爱迪生的贡献。经瓦特改良后,蒸汽机才有了实用价值,成为万能的原动机,才得以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因为应用方面的需求,发电厂才迅速发展起来。
巨人,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其实放大了,从整个物种来看,人类的智慧是整体性的、积累性的,是在前人所奠定的基础上实现随后的成长。这一点本就是人类这个物种的一种进步,也是人从所有动物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蓄势,造势,借势
回过头来,我们把瓦特和爱迪生的两段历史拉长来看,你会发现这就是一条巨人踩着巨人的长链条。
牛顿在理论科学的突破,虽然没有直接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但是瓦特等一大批人驾着他的研究成果,在工程科学方面突破,发明改良了蒸汽机。而蒸汽机的应用,正式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棉纺织业为代表,大量的资本家看准趋势兴建工厂,以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赚的盆满钵满。
同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也对人类生活没有直接影响,但爱迪生、特斯拉将电的推广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车、电钻、电焊、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们熟知的企业如爱立信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它最初的业务是修理电报仪器。
在这里,我们把这这两次工业革命理解为一种趋势,可以对这些巨人在链条上的角色进行定义。
通常借势者也会同时扮演着造势者的角色,被其他人所借势。比如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被造就,张小龙借势创造了微信,也便建立起了庞大的微信帝国,微商、公众号开发商、微信自媒体作家等一大票机构也在借微信的势而生长。
所以,创业者应该扮演哪个角色?
不难看出,蓄势者通常像被神选中的孩子一样稀少,他们对理论科学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但往往也赚不到钱。创业者通常要追求经济上的回报,所以我不建议一开始就去扮演蓄势者的角色。
对于背景资源一般的创业者,我认为,先找到一个趋势,以最小成本开始做好一个借势者。待成长到一定体量,再往造势者的方向发展,建立生态。
创业者如何借势?
当然,扯这些都有点湿,还是应该上点干货,给大家讲一个我的思路——关于如何高效简单的借势?
将已有市场成熟的商业模式,移植到新兴市场。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大家可以把自己熟悉的商业模式拿出来分析,基本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原型。他们只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做了微调,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好吧,我知道不举一些例子你是懒得去思考的。
首先,我们将这句话中的市场做下定义,指代行业和地域。
1、行业
将证券市场成熟的高频交易模式,移植到比特币市场,他们拿到了300%的利润率。
如果你对证券市场有一定了解,想必一定听过“高频交易”这个词。
在金融世界里,风险与回报是密切相关的,风险越低回报也就越少。 但高频交易却能利用高频的优势,将稍纵即逝的低风险、低回报机会汇聚成巨大利润。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器进行快速的买入和卖出,以获得收益。高频交易在证券市场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据统计,美国证券市场已有73%的交易量来自高频交易,欧洲的这一比例也已达到40%。
这个时候创业公司再切入证券市场去做高频交易,物理服务器的搭建,算法工程师的雇佣,甚至还要托关系把服务器尽量近的搭在交易所旁边,成本是极其高的。
高昂的成本,断绝了创业公司使用此路径创业的机会。
2009年,一个叫中本聪的天才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一度成为另类投资的热点,被大家所追捧。比特币在若干不同的交易所交易,这一点有些类似于外汇市场(不完善的)。而这些交易所都是民间爱好者自己搭建起来的草根网站,所以有心人会发现,在整个机制不是非常成熟,交易量不够大,且各个交易所价格传导有时间差的情况下,各个交易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价。早期发现这个机会并敢于入场的人,利用机器进行高频交易,年化利润率接近300%!
和证券市场一样,入场的玩家越来越多,现在年利润率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高了,记得三个月前看的项目,一个澳大利亚的天才少年做的系统,年利润率超过70%。
这块现在不建议大家再去尝试了,央行在今年年初约谈了各大交易所,要求对比特币的交易量进行控制,各交易所也都开始加收手续费。
2、地域
单在互联网领域,打地域差的例子就数不胜数。
最典型的就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被诟病最多的C2C(Copy to China)模式,百度模仿谷歌,QQ模仿MSN,淘宝模仿ebay,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几个公司BAT,都能从美国找到原型。
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可以说将这点发挥到极致,不仅把美国的东西搬进来,在国内市场成熟后,还将国内的模式再搬到国外,也就是去年炒的火热的“互联网出海”。
其中有个经典的案例就是猎豹。猎豹创始人傅盛之前是360的员工,是他一手打造出了360安全卫士这个明星产品,但是后来因为和周鸿祎关系的问题,从360离职。老周这个人江湖气很重,傅盛出来后创业一有动向,他就去堵。加上当时360在国内的地位已经很稳定,这时候再想分一块蛋糕出来已经不容易。所以傅盛开始寻找新兴市场,360做pc端的安全卫士,猎豹做手机端的清理大师。360做国内,猎豹做海外。现在猎豹在纽交所上市,市值16亿美金。
而且,这个市场比你想象的还要大,老周的小舅子,也是之前360的员工,把这套模式搬出去做了个公司,叫APUS,估值也已经超过15亿。
也许你讨厌这种模式的搬运工,但你所崇拜的创业导师们也是这样一步步站起来的,毕竟,巨人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边界国,对有价值的体系进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