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写最近的社会心理学学习。上篇文章揭示了行为与信念、判断的关系,这篇文章主要考虑行为对人的其他方面的影响。诸如态度、知觉,并且将从另外一个方面揭示我们的态度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同样会影响我们都的态度。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要分三部分写下行为与态度的相关讨论:态度会影响行为吗? 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吗?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首先是第一部分: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吗?
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这是被广为接受的一个看法,但是与此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却给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那就是态度与行为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并不是直接相关的,他们受到非常多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对作弊的态度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作弊的行为;人们对教堂的态度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祈祷行为。
所以,基于这一实验结果,心理学家做出了更多的重复实验来验证这一看法。结果表明:态度总是会与总体行为或者通常行为有关,对单独一次的行为影响甚小。在态度影响行为的情形中,往往具有以下的特征:1、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因素最大化;2、态度与其行为本身相关;3、态度的强弱。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心理学概念:自我知觉,它是指当我们明确的直觉到我们的态度时,态度更能预测行为(当表达态度的人处在公众下,或者聚光灯中)。
原因事件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总是倾向于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而我们的态度只是我们展示在外面的一个样子。所以我们会有言行不一的情况,而在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态度具有其外在的意义时,我们便会调整我们的行为以适应我们的态度。这就是自我知觉效应!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行为能影响态度吗?
就我们的常识而言,应该是态度决定行为的,而行为往往对态度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关于这一问题心理学理论和实验还是给出了相反的答案:行为不仅能够影响我们的态度,而且还会强烈的影响我们的态度。
在与此相关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下几个心理学现象:第一,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一旦你进入角色,那么你就会逐渐融入角色;第二,语言描述:你说出的话会逐渐变成你的信念;第三,登门槛效应:如果你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先让他帮你一个小忙。这是在社会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三个效应,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骗小女生[邪恶脸]
行为影响态度这一效应在这一种情况,显得尤为突出:当我们主动而非被迫选择某一行为时,行为能够强烈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所以,经常会有这一效应:对他人的积极行为能够增加我们对他的好感。
看到上面一段文字,我们不由想问: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这一问题也是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积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心理学家做出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并且提出了几个颇为有效的假说。第一个是自我展示理论:我们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某种良好的形象;于此相关的另一个理论是印象管理:人们倾向于使自己于他人的印象(行为及态度)保持一致。第二个是自我辩解理论:但我们的行为与信念不相适应时,我们会尝试自我辩解(通常是对信念的改变),而使我们的行为与信念相适应。
第一种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较第二种不太实用,所以我们接下来继续介绍几种自我辩解理论的内容。认
知不协调效应:当同时存在我们心里的两种可以意识到的信念(行为与态度)时,我们心里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并且因为行为具有更强的表征而发生改变。
理由不足效应:当促使行为的外部因素不够强烈时,人们通常会内化其动因。(相反,当外部原因过于强烈时,我们便会弱化行为的内部动因————即过度合理化效应)。决策后的不协调:当我们在做出决策后,为了平衡选择对自己的影响,我们会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选择并低估其他选择。
以上是基于自我辩解所产生的几个效应,其实基于自我展示理论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比如:情绪传染效应,它是指为了使我们展示的形象不与周围的人差异太大,我们倾向于模仿周围人的行为、表情等,而情绪因而获得传染。在社会心理学中,与此理论相关的还有刻奇效应(追逐潮流,刻意表现的很奇怪,但是与大众一致)
在看来行为与态度的这些关系后,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是惯例的心理学忠告:1、角色扮演、语言表达(描述)可以在悄然间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2、登门槛效应:如果要找别人帮一个大忙,先让他帮一个小忙。————答应小要求前,多考虑
3、如何让人保持积极性————用理由不足内化动因,拒绝过度合理化————最小的刺激
4、情绪传染:在快乐的人群中会让人快乐,沮丧的人群中会让人沮丧————情绪是会传染的
5、最重要的一点: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首先改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