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何必曾相识

01

有人说相逢于茫茫人海是一种前世修来的福分,两个陌生人能有一面之缘,对于彼此来说都是极大的幸运,因为这一可能是这一辈子见的唯一一面;能够成为恋人,便是莫大的荣幸,可能前几世都有着不少的情感纠葛或者说是或多或少的情愫掺杂在里面;能够成为亲人,如父女母子一场,那就是十几世慢慢积攒的情缘,血浓于水,不可分离。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注定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看似很大,却又很小,相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关系网,我们每个个体可说是沧海一粟了。不过在我们每个人相对较小的社会关系中,却又有着很多的复杂却又简单的情感掺杂在里面,说它复杂是因为纠缠不清,藕断丝连,说它简单乃是它不过是一个个体的人际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形成我们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网和社会交际圈,一种是你注定就被分配的,比如你的亲情,一种则是你后天自己建立的,比如朋友,这两种大致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人脉关系网,并且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关山难遇,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是一千多年前王勃对于自己能在滕王阁遇到这么多素昧平生的才子,有感而发的。的确,两个陌生人能够相遇并且能够欢聚一堂,就像迷路的游子和浮萍那样,在奔波颠簸的路上而行,偶尔擦肩而过,或是相互不经意间的鼓励,也是在艰难困苦的旅途中一种对于陌生人的特殊的情感吧,心里也许还会默念,他和我是一路人。这只是古代社会中千千万万关于相遇境遇的一种,多少文人骚客,在旅途或者是前行的路途中彼此相遇,留下了一些千古佳话,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管仲与鲍叔牙,有的人只需一面,便胜过几十年,唏嘘感叹之余,暗恨相见恨晚,这种很难用一般的说法去解释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命中注定,或许是蓦然回首,或许是一见如故。这种文人名士之间的境界,迁移到爱情方面,就好像是一见钟情,类似于诗经关雎里的感觉,但是这两者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面之缘得以广化,或许是在刷微博过程中的无心评论,或许是空间和朋友圈的点赞关注,都是这种广化的体现,不过,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对于一个陌生的灵魂不经意间的关注和同情。这种同情会延伸到自己的身上,因为你的点赞或关注就是对于有着你自己的相似灵魂的认同和自我靠近,为什么会这样?就在于你们是一类人。 或许有的人会说,我点赞只是单纯的觉得别人写这些挺不容易的,想支持他一下,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爱屋及乌,事实的确如此,但是你不管你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或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都是对于那个陌生灵魂的支持和帮助,也许找正因为这么一点点的帮助,便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说在社交媒体上简单层次上的关注只是出于对自身相同灵魂的一种无意识的靠近,那么一直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恋情就是彼此灵魂之间的深入了解和对彼此价值观的一种交换,这种恋爱是没有掺杂任何的现实因素的,我们甚至于可以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完美的恋爱形式,可以说是理想化的,既然是理想化的,那么过度沉溺于其中,自然会把对对方的印象固化,乃至于最后真人相见时,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个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网恋大都没有结果的原因,其实在见面之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切都是理想化的,只是现实打破了这种平衡,网恋也就无疾而终了,但是彼此之间的对于灵魂的了解还是不变的,毕竟彼此之间是交心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

或许现实社会中的恋爱更加适合于这种所谓的一面之缘吧,现实中两个人初次见面是真真切切的,这个过程往往是和网恋相反的,初次见面往往在彼此的印象中是很重要的,因为人对于第一印象是特别深刻的,如果是彼此的形象都很好,见面之后印象不错,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彼此间的灵魂也是相似的,尽管可能有一些性格上的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彼此的相恋,因为你们有着相似的灵魂。最可悲的就是那种第一印象并不美好,尽管后来或许发现彼此是有着相近的灵魂的,但是还是避免不了第一印象在自己脑海里面的固化,两个人也就很难走在一起。其实这和网恋的结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层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网恋是先觉得灵魂相近但是到见面觉得不合适,现实中的恋爱是先见面后来了解到灵魂相近而觉得不合适,究其原因就是彼此之间的印象的深刻固化碰上实际情况的强烈反差,前者是理想与现实,后者是表象与内心,也算是殊途同归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理想化的人,一见钟情只是少数,两个陌生的灵魂也不一定是相似的,如果换一种相对理性的方式,慢慢地去磨合,或许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但无奈的是当代社会的浮躁化和感性化或许让这种可能性变得渺茫,所谓爱情的不确定性也变大,不过这也是青春本该有的模样。

“曾经沧海难为水,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每个人处于自己的关系体系内,但是每个人相对他人都是过客,世界那么大,我们能够相遇便是一种缘分,即使是大街上的擦肩而过,我们也应该去善待,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纯洁相近的灵魂。


下面是我的公众号二维码,喜欢就点波关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之子戚戚阅读 447评论 0 1
  • 1、 第一次跟王栋见面是在一个星期三的早上,那天因为一本小说深深吸引了我,我从地铁走到办公室的短短十几分钟路程上,...
    娴雅居士阅读 909评论 0 2
  • 这次真实事件改编的普法栏目剧真是让我感慨,让我对阶层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印象。 剧中的两个主人公就是两个悲剧的叠加。...
    王丽燕199阅读 756评论 2 5
  •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重要的是,你我此刻的健谈和倾听。 只要出去走走,每天都可以遇见很多人,各种各样的人...
    西西yohui阅读 756评论 8 2
  • 昨晚,取了新买的书架。边听喜欢的曲子,边一层一层摆放,尽量把物件摆到合适的地方,色彩浓淡,各自气质。 整理之时,发...
    苏长亭阅读 1,107评论 45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