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相逢于茫茫人海是一种前世修来的福分,两个陌生人能有一面之缘,对于彼此来说都是极大的幸运,因为这一可能是这一辈子见的唯一一面;能够成为恋人,便是莫大的荣幸,可能前几世都有着不少的情感纠葛或者说是或多或少的情愫掺杂在里面;能够成为亲人,如父女母子一场,那就是十几世慢慢积攒的情缘,血浓于水,不可分离。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注定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看似很大,却又很小,相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关系网,我们每个个体可说是沧海一粟了。不过在我们每个人相对较小的社会关系中,却又有着很多的复杂却又简单的情感掺杂在里面,说它复杂是因为纠缠不清,藕断丝连,说它简单乃是它不过是一个个体的人际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形成我们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网和社会交际圈,一种是你注定就被分配的,比如你的亲情,一种则是你后天自己建立的,比如朋友,这两种大致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人脉关系网,并且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02
“关山难遇,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是一千多年前王勃对于自己能在滕王阁遇到这么多素昧平生的才子,有感而发的。的确,两个陌生人能够相遇并且能够欢聚一堂,就像迷路的游子和浮萍那样,在奔波颠簸的路上而行,偶尔擦肩而过,或是相互不经意间的鼓励,也是在艰难困苦的旅途中一种对于陌生人的特殊的情感吧,心里也许还会默念,他和我是一路人。这只是古代社会中千千万万关于相遇境遇的一种,多少文人骚客,在旅途或者是前行的路途中彼此相遇,留下了一些千古佳话,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管仲与鲍叔牙,有的人只需一面,便胜过几十年,唏嘘感叹之余,暗恨相见恨晚,这种很难用一般的说法去解释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命中注定,或许是蓦然回首,或许是一见如故。这种文人名士之间的境界,迁移到爱情方面,就好像是一见钟情,类似于诗经关雎里的感觉,但是这两者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03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面之缘得以广化,或许是在刷微博过程中的无心评论,或许是空间和朋友圈的点赞关注,都是这种广化的体现,不过,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对于一个陌生的灵魂不经意间的关注和同情。这种同情会延伸到自己的身上,因为你的点赞或关注就是对于有着你自己的相似灵魂的认同和自我靠近,为什么会这样?就在于你们是一类人。 或许有的人会说,我点赞只是单纯的觉得别人写这些挺不容易的,想支持他一下,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爱屋及乌,事实的确如此,但是你不管你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或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都是对于那个陌生灵魂的支持和帮助,也许找正因为这么一点点的帮助,便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说在社交媒体上简单层次上的关注只是出于对自身相同灵魂的一种无意识的靠近,那么一直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恋情就是彼此灵魂之间的深入了解和对彼此价值观的一种交换,这种恋爱是没有掺杂任何的现实因素的,我们甚至于可以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完美的恋爱形式,可以说是理想化的,既然是理想化的,那么过度沉溺于其中,自然会把对对方的印象固化,乃至于最后真人相见时,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个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网恋大都没有结果的原因,其实在见面之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切都是理想化的,只是现实打破了这种平衡,网恋也就无疾而终了,但是彼此之间的对于灵魂的了解还是不变的,毕竟彼此之间是交心的。
04
或许现实社会中的恋爱更加适合于这种所谓的一面之缘吧,现实中两个人初次见面是真真切切的,这个过程往往是和网恋相反的,初次见面往往在彼此的印象中是很重要的,因为人对于第一印象是特别深刻的,如果是彼此的形象都很好,见面之后印象不错,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彼此间的灵魂也是相似的,尽管可能有一些性格上的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彼此的相恋,因为你们有着相似的灵魂。最可悲的就是那种第一印象并不美好,尽管后来或许发现彼此是有着相近的灵魂的,但是还是避免不了第一印象在自己脑海里面的固化,两个人也就很难走在一起。其实这和网恋的结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层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网恋是先觉得灵魂相近但是到见面觉得不合适,现实中的恋爱是先见面后来了解到灵魂相近而觉得不合适,究其原因就是彼此之间的印象的深刻固化碰上实际情况的强烈反差,前者是理想与现实,后者是表象与内心,也算是殊途同归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理想化的人,一见钟情只是少数,两个陌生的灵魂也不一定是相似的,如果换一种相对理性的方式,慢慢地去磨合,或许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但无奈的是当代社会的浮躁化和感性化或许让这种可能性变得渺茫,所谓爱情的不确定性也变大,不过这也是青春本该有的模样。
“曾经沧海难为水,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每个人处于自己的关系体系内,但是每个人相对他人都是过客,世界那么大,我们能够相遇便是一种缘分,即使是大街上的擦肩而过,我们也应该去善待,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纯洁相近的灵魂。
下面是我的公众号二维码,喜欢就点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