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羽雄二,麦肯锡工作14年。
《写书初衷》
一方面,很多人不能很快、很好的梳理事情发展逻辑、思考止步于入门阶段、日常交流中也经常词不达意,为此平添了很多工作、人际交流方面的烦恼。归根结底,就是不会“深入思考”。
人类潜力无限,在足够舒适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各抒己见,但是囿于过往经验、领导责骂、社会体制等,让人变得不自信,埋藏了这些能力。
其实,只要调整好内心频率,学会深入思考(即学会本书方法),任何人都可获得成长,在工作和生活中独当一面,令人刮目相看。
《记笔记方法提前剧透》
做笔记的好处:
混乱的思绪、尚待解决的事情、自己的想法、郁结都可以得到梳理。
方法:
横放A4纸,掐秒表1分钟,写下1个主题+4-6行(每行8-12个字)的自我回答,剖析。
每天10张(即花费10分钟),并按照每页主题进行分类,3个月复盘一次。以此,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压力与不安和恐惧也随之减轻。
坚持做3个星期到1个月的笔记,脑海中的语言层出不穷。
示例如下:
《第一章:启发思考》
1.1开始记录想法
记录想法的重要性:梳理、释放郁结
内心浮现的想法,如果不写在纸上,仍是朦胧的,不明确的。有些伤心难过的事情,虽然会转瞬即逝,但只是暂时忘记,郁结并不会消失,甚至会越积越重、人会变得消沉。
“总觉不高兴、不爽”“说不上怎么了,就是觉得心里很乱”等等等,想必你们也经常会有这种心情。
有的人可能不想抱怨、不想说别人坏话,虽如此,但不释放心中想法,它们也不会消失。
所以,把心中所想毫无保留、不想着遣词造句、语言优美的记录下来(当然,不能被别人看到),会看到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
1.2准确使用语言
让表达更贴近自我。
很多人,怕别人说自己没眼色,所以一直极力使自己“有眼色”,如此,说话时,会更加犹豫要不要说出口。有了这种想法,表达本身就变困难。而在工作与交友中,准确的表达、不过分顾虑,更容易推进工作与表达自己。
解决思路:
不断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脑海中的意向和感觉,对转化成语言的犹豫心理也会消失。因此:适应语言、使用语言。对使用语言的抵抗心理和犹豫逐渐消失,从拘束和顾虑中前进。
1.3理解语言偏差,精确表达
除了表达要贴近本心,还要够精确、不造成听者误解。
对某些词,如“全力以赴”、“责任感”等,每个人理解甚远。因此,需要经常思考,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以及意图,是有意还是无意。
另一方面,如果你用词准确、不存在偏差、不矫情、不拐弯抹角,话里的意图更加明显,听者不会产生误解,沟通也会更加顺畅。表达能力好,看问题抓重点,工作也会优秀,一切有序进行。
1.4深入思考,注入逻辑力量
平日思想过于情绪化,用词不精准,不加深逻辑和思考,只是通过片面词语理解问题,解释问题,会让工作职责范围等模糊,不能顺利展开。
因此,要深入理解思考问题。
1.5“沉思默想”与“滔滔不绝”都是误区
想法不写下来,无法积累,谈不上深入。因此,不如不考虑语言的记录下来。
人的烦恼得到宣泄之后,心情更轻松,思考也可以更深入,还可以审视大局。
《第二章:零秒思考,你也可以做到》
2.1多花时间并不意味着思考可以深入
无止境、无效率的会议,只是在自嗨,让自我觉得充实。实则耗费心力,并且团队恢复也需要时间。
人没有成长,就不会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2.2当机立断的能者及优秀的经营者
有的人思考过程漫长,有的人当机立断、迅速思考并搜集信息、付诸行动。
类型A:当机立断、迅速思考并搜集信息、付诸行动。
如:经营者,平时思考搜集问题,保持敏捷。
类型B:拖延、耗时间。
原因1:缺少瞬间掌握信息、整理问题、提问+解决的能力;
原因2:没有效率,拖延,甚至以为“神的启示”会降临,而它只会降临在极大努力的人身上。只付出一点,就在等启示,只是在找借口。
2.3终极目标:零秒思考
人类自古以来出色的判断力、行动力、思考力被种种原因掩盖并退化。
如:
2.4零秒思考和信息收集
工作中零秒思考的前提:掌握充足的信息。
看完本书,发现有问题时,书写,真的是很棒的一个排解心忧的方式。也准备尝试,每天10分钟。
2018年要求自己1个月至少读3本书+读书笔记,打卡第一本书。记录时,多次拖延,终于搞定。
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