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列文的《心理创伤疗愈之道》中有一句话,大体意思:好奇与创伤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力量。今早在小家伙身上明显的看到了这个过程。
早上用破壁机打花椒面用,小家伙被奶奶抱着也在厨房。我知道破壁机声音比较大,没打开就先说:我要开破壁机了,嘟噜噜…模仿声音给她听。在我开的时候,奶奶抱着小家伙忽然假装被吓了一下。结果小家伙被这一下加上破壁机的声音吓到了,哇的大哭起来。
我磨完了,把小家伙抱过来,抱到了客厅地垫上,放下来。小家伙就呆呆的坐着,丝毫没有平时放下来就到处爬着去燥的劲。
我又用天猫精灵打开儿歌,小家伙还是呆呆的,也不跟着儿歌打拍子,也不动。
我才反应过来,小家伙还在被吓到了的惊恐里面。甚至对平时熟悉的环境,喜欢的玩具都失去了好奇。
我坐在小家伙面前,半搂着小家伙的后背,并不断的轻轻抚摸和拍打后背。好一会,小家伙开始慢慢有了动作,手开始晃了起来。我便一起跟着晃。
这个过程也持续了一会,小家伙上半身俯了下来,似乎准备爬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起身让了位置。
那一刻与生存相关的恐惧感,完全占据了上峰,即使破壁机停了,她也被带离了那个环境,依然需要持续的消化一会,才恢复好奇和探索。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就理解了创伤中的人,那些无力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