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day----钳工
带着未知的心情,来到了车间,一眼望去,比较陈旧的设备,却很干净,整齐的摆放排列着。钳工师傅年纪很大,授课却很有一套,人很幽默。从基本常识到设备使用以及操作要领,讲的很详细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时也会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看得到。
今天的第一个实习内容,是用磨锯打磨#45钢,让圆平面尽可能平直。我开始进行打磨,很快,我感觉到它可以了,便去验证它平不平,结果,中间突出。之后,我相继打磨很多次的问题依然是中间突出。我换了左手进行打磨,效果却好了很多,我分析了我的施力情况,是我右手力气比较大的原因,控制不住磨具磨头,导致方向向下,造成中间突,换手之后,虽然效果不是完美,进步却很大。
实习的第二个内容,将铁棒磨成螺丝。不得不说,这是个体力活,很考验人的耐力。在铁棒打磨平之后。首先,要进行切割画线,这需要简单了解设备参数。画线也是需要另一个人帮忙的,不然操作不来。画线之后,就是最简单而又煎难的步骤——磨。我从14mm进行割据,一个字,挺住。我从14mm割据下来后,需要打磨到12mm,然而就这2mm,让我怀疑到,这真的是2mm吗!最后完工,我却很佩服那些学钳工的人。
Second day----焊工
今天的主要内容
1,用电安全
2,了解电焊
3,进行点焊
4,细缝焊接
焊机、焊钳、焊条、连接电缆线和附属用具等。
焊帽或墨镜、工作服、工作鞋、皮 手套。用来清除焊渣和填平焊缝的尖锤。
又是新的一天,穿上工服,大来到电焊车间,技工师傅开始教学。首先是设备使用,技工师傅先把焊机的焊钳夹到铁平台一端,另一个焊钳夹住焊条,因第一次没注意,被光闪到眼睛,不敢大意,赶紧用焊帽挡住眼睛,不过那种光亮我却觉得很漂亮,就像打上树花一样。之后老师相继焊出四个焊点,大都成圆形焊点,冷去下来后,成黑色,用小铁锤进行敲击,成银色。 第一个实习内容便开始了。开始第一次焊点时,焊条一直粘住焊板,理论往往从实践开始的,只有操作后,才知道焊接这个技术的难易。我最初听为,焊接的时候要垂直焊接,实践告诉我,不可行。我便倾斜到7.80度进行焊接,操作便顺畅好起来了,我的第一个焊点成型。第二个实践内容,焊接两个铁片,也是如此,先进行点焊,在进行焊接。难度提高了些,经过多次练习,焊接的时候,距离焊接点2~3mm就很好,而且焊接下一个点时,提焊条要快,可以减少焊接扩散,每个焊接点时间大约在5秒左右,就成型了,虽然最后成品卖相不太好,但收获满满。
Three day---铸工
今天实习的主要内容:
用粘土砂制作模型。
在老师详细讲解和操作完之后,我和我的小组迅速开始实践。
第一步,洒水,和粘土砂,用铁锹打碎,然后用铸造过滤网进行滤砂,滤出足够的细纱后。
开始第二步,将砂箱的下层反过来,放入磨具,正面朝下,这样也容易取出。加入二分之一的细沙,再加入另一半粗砂,用捣具进行打实,先是将捣头与砂箱面10度左右进行锤打,再把中间部分锤击打实,再加入粗砂,重复操作,与砂箱面持平后,用钢长片,刮去多余砂,形成平面。
第三步,将砂箱下层正面朝上,把砂箱上层进行重合。在磨具上方用手固定好引流木棒,先后继续加入二分之一的细沙,粗砂,进行打实,和第二步操作相同。
第四步,两手垂直地面,托起砂箱的上层,并竖直放置砂箱的上层于平缓的平面上。此时可以看到磨具成型,然后需要用两个手目指,朝相反方向用力,并借助摩檫力慢慢向上移动,取出磨具。
第五步,取出模具后,加入一种矿粉(可防止砂与蜡相融),再将砂箱上层重新放回,紧接着,要稍左右微旋转并向上用力拔出引流木棒,加入已经冷却到合适温度的蜡油,等待两刻钟,即可开箱。
操作中的问题,当第三步,出现砂模型损坏,是需要重新做的,当引流棒部分出现掉落,这个是可以挽救的,不过可能会多消耗一些蜡油。
Fourth day---车工
今天实习内容:
第一部分安全教育:操作者必须穿好工作服,扣好扣子,严禁戴手套;女生必须戴工作帽,头发盘起,严禁穿高跟鞋、拖鞋与凉鞋;严谨站在卡盘前,用手触摸真正在运转的工件;车床未停止时,严禁用卡尺测量;小溜板一定要保持上下平齐,以免出现重大事故。曾就有人因头发被卷,头皮被撕下来;衣服被卷,遭受重伤,不论何时、何事,安全首要第一位。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
正式开车床削零件前,老师用了近一个小时来为我们上理论方面的知识。
车削第一个零件前,就是熟悉车床操作,在老师演示过后,老师先让每一组的一个成员进行操作,然后每个小组到相应车间进行熟悉操作,虽然操作简单,但不容出现一点差错。
首先是在装车刀时,必须要用力拧紧,以免出现退刀情况。其次将车刀于主轴相处于同一条轴。安全起见,在使用车床时,主轴旋转速度相对较低的,离合只能是往上,暂时不能往下。在进行车削时,更要注意安全,产生的车削铁丝,具有一定温度,相对锋利,容易划伤,必须得注意些。在完成实习内容的同时,成品精度差在0.1以内,我们通过转副刻度轴,再转刻度主轴的办法,减少了多次调节的误差,也减少了操作步骤,就很好。
Fifth day---铣工
上图是实习内容要求,需要将一铁柱体,铣削加工为 高35mm,长宽都为25mm,精度在0.1的长方体。
老师首先强调铣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特点、概念、加工范围。然后带领我们来到铣床,详细介绍了如何稳固的夹住工件,展示了一些常规操作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进行了平面切削的演示。
分组后,五个人一组,开始进行熟悉铣工操作流程,从最简单的开机、停机、对刀,铣刀,到最后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虽然整个流程下来并不复杂,但要的就是精益求精,在进行铣刀时,需要将一个圆柱体形铣成长方体,首先,以中心轴的四个面,大约为40mm,所以,这四个面需要铣20次。除此之外,还有上下两个底面,需要铣近30次。为什么不2mm,甚至3mm的铣削呢?因为这样做对铣刀不好,容易使铣刀磨损,减少工具寿命。另一方面是为了检测自己每铣一刀理论的1mm相差多少,这样可以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接下来就是重复操作,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铁削刺残留在工件上时,会影响铣刀的精度,需要进行打磨掉。最终,在一刀一刀的铣,一次次的用游标卡尺测量,我的小组完美的铣出长方体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