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年终奖”版的《黄河大合唱》在网络上流传。
在某公司年会上,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群人一边摇晃身体,一边吼着“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
低俗的歌词,夸张的表演,不只是丑化经典,更是在亵渎历史,丑态令人作呕,简直是荒唐。
这样的恶搞让人难以接受,并且毫无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ps等技术以及诙谐方式让大家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而不是毫无底线的恶搞。
看看这些世界名画,你就懂了:
▼
这幅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苦闷和恐惧。
然后:
高能预警:
这幅画是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作品,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
被恶搞后......
变成了变形金刚
这幅画是“人类史上第一全能王”达芬奇的著名作品《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然后......
变成了圣斗士
▼
上天了,好玩吧。
来,大家一起摇起来!
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
▼
「论文啊,论文......」
「看!这里就是阑尾」
「快放假了心里美呦」
不管是《黄河大合唱》,
还是这些世纪名画,
通过轻松诙谐的方式让我们
了解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搞笑和恶搞的区别。
现代技术的无限制使用,
使很多人以无聊的娱乐消遣为目的,
对很多经典传统的作品进行亵渎,
这样的恶搞不值得被提倡。
你怎样看待恶搞经典?
欢迎留言。
本文首发于“艺头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