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在那,到达的路径千奇百怪,各有各的一套说辞,各有各的论正体系,我们通常,不知道做成一件事情的确切路径,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果实,和自己脑海中的做成之后的样子,就决定了要做一件事情。
随之而来,该付出的代价,内心的纠结,以及途中每一节点决策的进退,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势必要付出可观的代价,事情跟事情,又有区别,有的被人理解,有的不被人理解,有的反馈快,有的反馈慢,以及极慢,
这就像,生孩子,急不得,没十月怀胎,不会得到理想发育饱满的宝宝,少一个月都不成。
被人理解的事情,这种事情的价值通常是普世的,价值有限,比如考个文凭,在年龄允许范围内,家人一般会全力支持。
不被人理解的事情,这种事情价值不可估量,也有可能万丈悬崖,前者还是后者,由结果评判,谁也不能预测它的具体走向,有一天,你的一个一个一无所有的好友,告诉你他要创业,项目还没想好,你会怎么想?,开始你的心里一定是这样的,现在创业成功率多低,拿出一堆网络数据告诫他,三思而后行,可是,他最后竟然做成了,然后你开始,怀疑创业成功率的可信度,虚心请教,各种经验,准备下海
有了这俩类事情,于是这世上有了俩类人,俩类人之间交错穿梭,不会完全禁锢于自己的阵营,
因为心里作祟,在获得一定积累之后,很难拿着已有的积累,毫无顾忌的厮杀,总想着,退有余地,以至于最终成为行内老大的时候,已经不想再退了,谁冒尖就灭了谁。
第一类人,对生活的的态度是,世界是不可预知的,讨厌在自己二十多岁就急着规划半辈子的事业,心中的目标却很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调动五官感受,生活中,零星的机会,并一一验证。这种人,通常属于产品模型的前25%。发烧友。
第二类,对生活的的态度是,有条有理,进国企,,基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把自己今后的收入,活动范围,社交人群,确定到80%以上,这种人,是我们大多数人,尽管我们不愿承认,多数是被逼的,想到,中国合伙人里的经典桥段,孟晓骏上学时候的梦想是改变世界,现实逼迫他改变了自己。
世界还是原先的世界,于是电影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我们改变不了世界。
可有人还是做到了,不是么,这些人,决定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我们谁也不想成为第二类人,一路上,背负的东西越沉重,步履就越精细,越要精打细算的走好每一步,走哪一条路,越发的佝偻狼狈,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抗这些负担,我能想到的唯一方式只能是盲目自信,后果自负。
不要妄想确定,最严谨的物理学尚且把不确定性分出一个学科,何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