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读书笔记4

我们天生就是玩家,而不是小兵。我们想要做的是自主的个体,而不是机器人。我们生来就是I型人,但是一些外部力量,包括我们需要“被管理”这个想法,一起更改了我们的默认设置,把我们变成了X型人。但是如果我9们能够改变所处的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如果我们的领导者认识到有关人类境况的事实及支撑这一事实的科学,我们就能让自己以及我们的同事重新回到自然状态。人类的天性推动着历史朝更加自由的方向迈进。

驱动力3.0与教育

所有孩子一开始都是自己指挥自己并且充满好奇心的I型人,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都变成了顺从而不投入的X型人。why?问题在于我们这些经营学校,管理家庭的成年人。我们必须摆脱驱动力2.0的束缚。

不幸的是,和商业中一样,教育上也是科学向左,学校向右。如果你许诺一个学龄前儿童,如果他画画就给他一张精美的奖状,那个孩子会为你画画,但之后很可能就丧失了对画画的兴趣。然而,尽管有这一强有力的证据,尽管世界经济越来越需要非机械劳动,越来越需要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仍然有太多学校正在向错误的方向前进。他们仍然加倍强调机械劳动,强调正确答案,强调标准化。最后终于成功地把我们的孩子变得顺从而不投入。

驱动力洞察:在办公室里,我们服从太多,投入太少。服从让我们能够撑过白天,投入却让我们能够撑过夜晚。控制带来的是服从,自主带来的则是投入。

驱动力2.0需要服从,而驱动力3.0需要投入。只有投入才能带来专精,把某件重要的事情做的越来越好。对专精的追求是第三种驱动力中非常重要但经常被隐匿起来的一部分。专精是有心流开始的,即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我们的能力恰好吻合时的最佳体验。专精是指想把事情做的越来越好的欲望。

驱动力2.0的目标是鼓励人们用特定的方法做特定的事情,也就是说让人们服从。要达到这个目标,没有什么比给一捆甜美的胡萝卜,或者时不时用大棒加以威胁更有用的了。机械劳动几乎定义了整个20世纪,让人们服从通常效果不错。但在定义21世纪的工作时,这样的策略就不符合标准了。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勤学好问的头脑,需要试验自己的新方案的意愿。

投入是实现专精的必经之路,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尽管服从是有效的生存策略,但它却非常不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要过上满意的生活,不仅仅是满足控制者的需要。然而,在办公室和教室里,我们服从太多,投入太少。服从让我们能够撑过白天,但投入能让我们撑过夜晚。

自成目标体验,目标就是自我实现,活动本身就是奖励。

画家沉迷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中,专注至极,看起来像是被催眠了一样!到底是什么让行为变成自发性的?

心流:人们生活中最兴奋,最为满意的体验就是处在心流之中的时候。在心流中,目标很明晰:你必须爬到山顶,把球打过网,或者把黏土塑得恰到好处。反馈是即时的:山顶越来越近或者越来越远,球落到界内或界外,捏的罐子表面平整或粗糙。

最重要的是,在心流中,一个人需要做的事情和他的能力范围完美匹配。他所追求的目标既不是太容易也不是太难,比他现在的能力范围高那么一两个级别。这能让个人身心得到延展,让努力本身成为最可口的奖励。这种平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专注和满意,这种专注和满意会轻易超过其他较为平常的体验。在心流中,人们深深地活在当下,感觉控制权完全在握,以致对时间,地点,甚至自我的感觉都消融散去。自发,投入,忘了自己还在工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