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由此而推断出“不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社会的苦”。这种观点貌似很有道理。我却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并且,学习的苦如果是一类的话,社会的苦当属第二类。受了学习的苦,并不等于不受社会的苦。
人生一世,所有的获得都属负累,拥有什么就受什么的罪。当然,人们大都看到了拥有什么的好处,却看不到拥有什么的坏处。由于患得,才会患失。
淹死的大都是会水的,不会水的人被淹死的几率很低。
知识恰恰是相反的,拥有知识越多,越不容易受累。因为拥有知识,人的技能会增加,人的视野会开阔,人的思维方式也大为改观。
所以,知识和其他东西不一样,拥有越多,越不会负累。
由此可见,学习实在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儿?
因为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传承。
鼓励人们不断满足好奇心的最佳方式,非学习莫属。好多时候,是不断产生的好奇心使得我们不断进步呢。
不断的好奇,不断的满足,就是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的文化,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反倒把学习的辛苦夸大到了极致,甚至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人们把学习当成了工具,当成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说中获得颜如玉和黄金屋的工具。
于是乎,对于学习的误解就来了。家长也灌输“学习是苦的”,老师也传承“学习是苦的。因为什么?因为学习而不一心,一方面想着学好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呢?学习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其实孩子的内在本心却是实在不愿意学习的。
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从我从学和从教的经验来看,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家长最成功之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现实却是,等到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儿的时候,早已没了学习的条件。
以前是这样,当然现在大不同从前,现在是个学习成本最低的时代,因为有互联网。现在知识类资讯之多,学习门槛之低,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举个例子,只B站的资讯就很多很多。
我们赶上了最幸福的时代。
其次,学习应该是每个人终身的快乐事件。最起码我是这样人为的。关于哲学、美学、心理学的东西,我都是通过网络学习得到的。
人们之所以说“不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社会的苦”,是因为人们大都认为学习好有个好工作,走到社会上起点会高些,基层体力劳动的苦,可能会少吃。
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社会的苦都得吃,社会本是本硕大无比的书籍,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是任何普通学生学校里都学不全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会的苦才是真的苦,学习的苦,真也算不了什么。这根本意义上来说,并不处在同一个重量级别上。
其实对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来说,体力劳动更容易获得平和的心态,一身臭汗,一顿饱餐,一个热水澡,看着电视节目就很容易睡着了。
相比较而言,脑力劳动更不容易得到恢复。人们所谓的吃过学习的苦,更多是指学校毕业获得脑力劳动的权利,摆脱了体力劳动。
这种说法也是偏面的、落后的。
人生的意义,因人而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看一个人如何界定人生意义,首先得看他处于哪个需求层次。
所谓的意义,一般人理解有满足感。看你需要怎样的满足感,你就界定此为你人生的意义。
很难想象,一个千万富翁的满足感会轻易得到。因为,身边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他俯拾即是,再也不会激起他更大的满足感,他需要的是尊重,或者造福社会带来的荣誉感,能使他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当然,对于穿不暖吃不饱的人来说,也很难想象他会有什么忧国忧民的思想,因为,眼前的鸡零狗碎会消耗他更大的精力,这便很容易成了他人生的意义。
学习是一件终身事件。而并非某个好大学,某个好工作就能一劳永逸的事儿。目前的教育使得孩子们有了“考个好大学”就终身无虞的思想,等到走向社会却产生了极大的反差,于是乎,孩子们怀疑开学习,怀疑开原先继承的观点。甚至可能追问“人生的意义”。
这也是成熟的表现。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学习也就意味着参与到社会当中,用实践而学习。所以,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就是学些书本上的东西那么狭隘。
再者,也不乏学习而死学,继而成为“书呆子”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社会的“苦”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苦。这样的孩子,那就成了“学习的苦”根本代替不了“社会的苦”,“苦海无涯”呀。
我们学习的目的,浅表是技能,是有个糊口的工作,更深层次的作用,却应该是我们思维的成熟,这才应该是学习的终极结果。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