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当代画家列宾美术学院教师——亚历山大.特申科

亚·瓦·特申科——列宾美术学院的副教授,当代俄罗斯最具实力、极富盛名的艺术家之一

1983年11月2日出生于乌兹别克塔什干市

2000年考入克拉斯诺达尔美术学校绘画系

2005考入国立列宾美术、雕塑和建筑学院绘画系

2012年至今在尤·弗·卡留塔教授的工作室任教

2015年因创作表现伟大卫国战争题材的画作“怀念”而被授予俄罗斯美术学院奖章

2016年被授予亚.瓦.特先科俄罗斯美术学院银质奖章

我们今天来到了我最崇拜艺术家的工作室,来自圣彼得堡的画家——亚历山大·特申科。作为访客来到您的工作室对我来说是一场圆梦之旅。







问:在我们过往的伟大艺术家中。你对怎样的画家更感兴趣?比如费欣和列宾,你更喜欢哪一个画家?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艺术家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问:但相信你绘画的启蒙时期肯定会有一些画家对您造成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说他们么?

-“当然,在我八岁那年我拥有了第一本画册。一个朋友送波洛诺夫的老画集,又破又旧。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我的父亲是个建筑师,同时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塔什干的建筑档案馆工作。这也使我有机会和学院里的大师们学习,对我而言这是莫大的幸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沉浸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那场即将来临的巨变,而那场巨变也对我造成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影响。所以我直到现在都致力于描绘那个时代的风貌。”





“我记得那本杂志,那会我还在上小学。我会试着画一切看到的东西,当时我看到我爷爷在追打一头猪,也试着把它画下来。我妈看到后还夸我来着(笑)——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描绘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问:那么风景和人物呢?哪方面更吸引你?

-‘’我喜欢人物更多一些”

问:为什么呢?

-“很难说,也许是生活中的灵感,偶然的事物或悲痛的记忆构成了我的绘画的主题,而人物相比风景会更加直接”






问:您的那幅创作《21:00》非常吸引我,能聊聊你创作过程么?

-“当然,从一个概念,变成一幅作品。我希望到最后完成时看到这幅画可以让你好像回到了我记忆中的那个场景

-“比如说《21:00》,他的灵感来自我的童年回忆。我的祖父在晚饭后坐在电视机前看法制节目的场景,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周末我们常常去祖父的农场里割草。然后在晚饭后一起看电视到10点。



问:可不可以也给我们讲述一下《孤独》的故事呢?




-“这幅画的灵感同样来源于我的祖父,当时我陪着我祖父在重症病房做康复,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其他的病人,他们同样衰老,同样刚刚经历了手术,但却孑然一身,没有人陪伴。这给了我灵感,在探索的途中我花了很多的草图,和一些肖像,我希望借此表达一种灵魂在呐喊的感觉。也希望借此引起观看者的共鸣,加强这个社会对老人的关怀”

问:对你的创作而言,是否可以这么说?就像电影一样,捕捉角色的情绪并将其代入是成功的关键,你的作品是不是也这样?

-“当然捕捉情绪很重要,但是对我而言绘画仍然是以写生为主,模特坐在那里的时候我还是会依靠自己内心的感觉去寻找,因为通常模特的情绪并不强烈。

问:您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您是以怎样的方式将其呈现在画布上的?

-“我的灵感并非深刻到无法捉摸,相反的他只是一个从概念到画面的整合过程,眼中所看到的客观事物在呈现到画布上时受到主观感受的影响而变化,如果你表达在画面上的事物和你心中的感受有所重合或至少重合一点,那这幅画便是成功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