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旧称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因其鼎腹内壁著有铭文“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母戊”是武丁妻妾妇妌(jǐng)的庙号。该鼎可能为祖庚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价值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