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听他的兄长说,退休后要开车走遍祖国的所有县城。
好壮丽的愿望。我也有类似的梦想,但不够具体,就只是想尽可能多的出去走走看看。如今,我受了启发,开始有了一个小目标。
我百度查了中国有2862个县,还买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世界好大啊,用一生去走都不够,不用等退休,现在就出发。
后悔之前没有记录的习惯,过往游历的美好同烦恼一样都随风飘散,大多数都不记得了。
庆幸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他,我们常常一拍即合,说走就走。我喜欢当大帅,发出指令,他只好做将军,安排一切。
鹤壁浚县,也是他安排的。去之前,我说那里有啥好看的啊,他说去看看不就知道啦。
浚县,一个少有人知的小地方。殷商时期,浚县称黎;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明洪武三年,始称浚县。浚县古城,却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站我们来到大伾山。大伾山又名黎山,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
相传大禹治水,到过大伾山。因此,历代名人登临大伾山,赋诗留言,刻碑勒石。我们从岩壁上看到许多的古人题词,甚是感慨。尤其,王阳明也来过,还留下了“大伾山赋”。古道上也有许多碑文,皆是王阳明名句。这些令我十分欣喜,王阳明是我最为崇拜的圣人。
大伾山有天宁寺、天齐庙、太平兴国寺、丰泽庙、阳明书院、吕祖祠、禹王庙、张仙洞、龙洞、丰泽庙等古迹。尤其天宁寺内的石雕大佛,最为出众。大佛始建于北魏,古时,黄河流于大伾山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
大佛高22.7米,是中国北方第一大佛,有“八丈佛像七丈楼还有一丈在下头”的俗称。我们都好奇的去近前探头看了看石佛在地下面的那一丈。听导游讲,其他地方的佛都是垂着眼皮,俯首看众生,只有这里的佛是目光平视,遥望远方。什么原因,不知道。我猜是为了守护百姓,需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吧。
龙洞也挺好玩儿。在东丰泽庙内。石壁上有天然洞穴,洞穴四周雕刻蟠龙,形象生动,有历史、有趣味。传说摸了龙爪,就能金榜题名。我仔细的摸了一遍龙体,重点抚摸了龙爪,暗自许愿帮我下笔如有神。
大伾山海拔只有135米,因此游玩并不累,而且处处古迹,步步美景。上山的台阶两边雕刻有据说100只不重样的石猴,台阶以及步道全部是石头砌成,更有些步道看起来就是整块的石头修凿的道路,平滑、结实,非常独特。
导游说在大伾山的诸多庙里许愿很灵验,就看道路依山的墙壁上那数不清的还愿碑就知道了。其实,只看那游人大半手里都提着一大袋的金箔和香就知道了;就看那数不清的庙里,香火烧不停也知道了。
有趣的是,每个庙里都有一个管事的人在负责。我发现一个像是工作人员的年轻女子,在捡栏杆里游人投进去的香火钱,就站定看她怎么如此“不敬”。见她捡了些一元钱的纸币,递给一位老妇人,那位老妇人接过来,在手指头上沾了唾沫,一张一张的点数。不仅笑了,这是让“神仙”找钱啊。
在兴国寺门口,一位老妇人手拿一把红色的祈愿条,追着问买不买?就当照顾老人了。我犹豫了下,小声说:买一条吧,就当照顾老人了。可是他说,我不同情强买强卖,我心是诚的,行为是道德的,神仙是知道的。
后来,我们把导游跟丢了。我喜欢那个导游,穿着淡青色的汉服,戴着耳麦,声音清脆,我们跟着蹭听并不反感,讲解十分周到得体。
下山的时候,遇见她又带了一队上山,不仅心疼她的辛苦,也欣慰她的体健,不知为何还有些羡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