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这个道理讲了千百年。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其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琢成器物,也还是玉。同理,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自然的本性,倘若都被一一雕琢成统一规格,是否无趣很多呢?
“斫直、删密、锄正”,乃龚自珍所述“病梅”之法,如此可成“梅之欹之疏之曲”,以投文人画士之所好。“琢玉”比之于“病梅”,可谓异曲同工。斧凿删削,切磋琢磨,只为得温润、圆滑、光艳之玉,以博高人雅士之欢心。病梅乃为畸形,不复生气存焉。琢玉亦为玩物,难成堪用之“器”。
宋代神童仲永,天赋异禀,有如璞玉,几经雕琢,泯然众人,莫不伤之惜之。改革开放之初,一班神童得入科大校园,名闻遐迩,举国轰动,几年塑造、打磨,不过平平,续写又一《伤仲永》。
今之比尔·盖茨,拒绝雕琢,出走校园,反成微软霸业。少年韩寒,中途辍学,专事写作,乃成文坛名家,名列作家富豪榜。
《星光大道》阿宝一唱成名,盖因其浑然天成、未经雕琢之唱功。“青歌赛”原生态唱法令人一新耳目,皆缘于其纤尘未染天籁之音。
春秋战国,群雄并起,无拘无束,自由激荡,乃成百家争鸣之势。有清一朝,文字狱起,精雕细琢,众口一词,遂致万马齐喑。西方中世纪,教会思想一统天下,雕镂灵魂,腐蚀身心,漫漫长夜挥之不去。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去除禁锢,迎来繁荣曙光。
我等家园,恢弘地球,遨游宇宙,蓝光闪闪,宛如天赐宝玉一颗。人类恃才傲物,雕天琢地,致其伤痕累累。水土流失,“三废”排放,臭氧空洞,人类劣迹印遍天地。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始得共识:玉不琢,方成器。乃效龚自珍之所为,“纵之顺之”“复之全之”。于是,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成为智慧之选。退耕还林,善待动物,减少排放,人类着力擦除自身劣迹,还地球本来面目。不事雕琢,悉心呵护,持续发展,前景可期。彼时,蓝色星球必装满人类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