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老师一小时的课,教会了我们什么?不是五分钟写完一篇文章,而是五分钟能搭建一篇文章的结构。
一、为什么要搭建文章的结构?(没有结构会怎么样?)
文章的结构如同房子的框架,如果没有框架,那房子会怎么样?无庸赘述,文章亦如此。
二、文章有哪些结构?
1、时间逻辑:
按时间的发展、通过顺叙或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一件人或事。多为传记类文章或故事。
【范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说明:采用倒叙的方式。回顾少年派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
2、结构逻辑:
按总分总(如金字塔结构)、或总分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总分总就是金字塔结构(搭建金字塔结构具体做法: 由上而下纵向回答/由下而上概括式结构、横向演绎或归纳逻辑结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多用于故事类或者干货类。
【范例】书籍《瑜伽之光》
说明:采用总分的结构。首先给出瑜伽的总概念,包括什么是瑜伽?瑜伽的起源、阶段以及瑜伽的八分支;然后着重介绍了八分支中最重要的瑜伽体式(包括200个体式)和呼吸控制(包括14种呼吸控制法)。
3、3W模型:
由单词WHAT、WHY、HOW组合而成。
主要用于分析:
a、问题/现状 - 原因 - 对策;
b、分析为什么 - 说明做什么 - 说明怎么做;
c、目的/理念 - 具体措施 - 成果
多用于干货类文章。
【范例】文章《五分钟学会如何领读一本书》
说明:
分析原因(why):为什么要领读一本书?(又拆分为3部分:第一,为什么要读书,第二,为什么需要你的领读,第三,领读人为什么愿意领读。)
说明做什么(what):领读什么书?
说明怎么做(how):如何领读一本书?
4、5W1H模型:
由单词WHY、WHAT、WHERE、WHEN、WHO、HOW组合而成。
主要用于分析:
何因?何事?何地?何时?何人?何法?故又称为六何分析法。
多用于记录、故事类、干货类文章。
【范例】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段故事
说明:
何因(why):若凌和老公吵架后总有想死的念头。
何事(what):独自开车到了荒郊野外,恰逢汽车没油、手机没电,徒步走入一间山间小屋与老人交谈。
何地(where):荒郊野外的山间小屋
何时(when):一个冬天的雨夜
何人(who):若凌与小屋的老人
何法(how):老人问了若凌一个问题“你是谁?”并通过反复询问、解答同一问题的方式,帮助若凌逐渐找到了自己、解开了心结。
5、SCQA模型:
由单词situtaion、complication、question、answer组合而成。
S:situation(情景),由熟悉的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但是现实实际情况与理想期待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提出问题,怎么办?
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多用于故事、小说类。
【范例】电影《摔跤吧,爸爸》
说明:
S情景:父亲训练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摔跤,并分别获得了全国冠军;
C冲突:进入印度国家队集训后,吉塔认为父亲的训练方法过时了,而巴比塔坚持认可父亲的训练方法。
Q疑问:父亲的训练方式是真的过时了吗?
A回答:最终吉塔在父亲的指导下为印度夺得第一枚摔跤金牌。
怎么样?充电一小时,仅需五分钟就能让你搭建出五种不同结构的文章,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