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上午关于教研讲解的学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即时学习,即时分享。
幼儿园教研,是我的盲区,没有系统学习过,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但是对于观察这一块,我也有一些想法。
在今天的学习中,专家举例说了几个关于观察的案例,其中有一个是关于植物观察角的,让小朋友们作为小评委,去每个班级参观评价,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看的花朵,并且记录下来,写出或者画出原因,比如是因为花瓣形状还是颜色等等,每个班级观察的结果都做画图记录,最后汇总。
小小的观察记录,让孩子们成为活动中的小主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构思,从被动观察,到主动观察。
还有一个案例,我也特别喜欢,是一位小班老师记录的关于一个专项课题的记录,从最开始小朋友们拼、画、做小汽车,然后延伸到汽车轨道,单轨双轨,拥有轨道的城市,小火车,轨道旁的建筑物等等,到最后,还延伸到小火车的绘本故事,比如小火车托马斯等等,真的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观察,小游戏,拓展了孩子们的想象,让他们的眼光和想法更深更远。
还有一个案例,印象也比较深刻,对于“玩中学”这件事,有目的地的引导,的确会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比如建构纸杯搭建,金字塔式的结构,如果从搭好的纸杯最底层抽掉一个被子,那上面的纸杯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倒一层。
就针对纸杯游戏,就可以延伸到物理中的作用力相对等各种原理,孩子们玩过这些游戏,虽然当时不懂理论的原理,但是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理论时,会结合自己观察到的这些现象去理解和学习,也就是接触到类似的题目时,他们的大脑中会立刻显现真实立体的画面,所以说,小游戏,也体现了大道理。
现在想来,在小朋友们接触水类游戏时,我们也可以引导让他们观察到关于浮力,密度的概念。不用讲很深奥,可以多问问为什么?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都应该做好引导者,不需要干预太多,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现在我对教研的理解是,在孩子们不同的领域里,我们作为一个观察者,记录者,学习和分析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想法和行为。
观察,不仅仅是某一个行为,而是言行背后的延伸和扩展。
越说感觉越不懂,先做一个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