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强调必须下大力气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减负,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入手,各级党委、政府要持续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减负政策精神,严格执行减负工作要求,确保减负成果持续巩固。各级组织部门应认真落实好关心关爱干部激励保障措施,着力把基层打造成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主阵地,树立为基层干部减负意识,让广大基层干部更有状态地干事创业。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真减负。要想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务必找准问题症结,让减负工作“减”到基层心坎上。上级党委政府制定“减负清单”和“落实程序”,应多听听基层心声,广泛掌握实情,推动应减尽减、能减必减,通过建立精准化减负长效机制,让基层为差异化减负清单“叫好”;应根据乡镇工作实际,通过公开招聘、直接面试等方式多渠道招录优秀应届毕业生,补充乡镇空编岗位,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建设,同时,严格规范干部借调、抽调程序,清退乡镇借调人员,减轻乡镇人员使用负担。
三是强化减负整改见实效。《小镇喧嚣》一书中提到“乡镇政府一年少说也有三分之一是在应对检查,而每一次检查,上面一布置,下面就要忙不迭地准备。”乡镇政府是最低一级的政府,谁都可以检查你,你却不能检查别人,只能担着。要想为基层干部减负,不仅要减少文山会海,还要完善基层考核机制,统筹各单位、各部门的同类考核事项,减少考核频次、提高考核精度,实现督考由“一窝蜂”向“一盘棋”转变;上级督考小组下乡调研应轻车简从,不踩点、不打招呼、不陪同,变“蹲点调研”为“随机调研”,基层干部要注重平时工作的资料管理,做到不过度留“痕”、不特意留“痕”,既切实减轻干部“临时抱佛脚”的迎检负担,又能看出基层工作的实绩,让督考工作由“报表格”向“重实绩”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