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是湖南省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故雅称“潇湘”,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永州为什么简称、别称“竹城”呢?
永州的别称竹城
零陵和永州一地二名,别名竹城,应该是与斑竹有关,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二妃娥皇女英久久盼不到音讯,故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来到湘江去寻找丈夫。当到达九嶷山得知舜帝去世后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斑竹”。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九嶷斑竹又名湘妃竹、泪竹,是我国一种稀有珍贵的竹子。斑竹的外皮,有逼真的泪痕和指痕,呈棕黑色或紫晕色。“斑竹一枝千滴泪”,据生物学家考证,九嶷山区原有一条斑竹林带,分布于宁远、道县、江华、蓝山4县的山区,东西长约200华里,南北宽近100华里。近世以来,由于人为破坏,斑竹日见衰微,现仅存几百亩。从1981年开始,国家采取措施,在这里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永州城标--竹城城标--倒竹形
竹城城标 ,Zhúchéngchéngbiāo坐落在永州市零陵区潇水路与永州大道交汇处花坛中,城标高26米,基座直径60米。
城标采用倒竹形,象征永州是我国竹文化的发源地;竹叶朝上,象征永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两侧的翅状水珠,象征永州各项事业展翅飞翔;四女迎宾,象征永州人民手持竹工艺品欢迎四方客人。城标采用不锈钢建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为永州古城增添了新的风貌。
竹城永州--是我国竹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题、作喻、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竹文化诗文,词语成语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
竹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竹城--竹的精神体现是永州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苏东坡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返财富奉献给人民。
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永州的别称竹城,我想更多的是希望永州人民传承竹之精神,让永州影响力做到像竹一样,在中国及世界发展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