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文章不难,但要每天写一篇,很多人会崩溃。写到后面会感觉写空了,整个人都不好了。可现在的互联网偏偏进入了内容营销时代,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保持较高频率的内容输出,要经常性地写各种东西比如公众号文章、朋友圈文案、视频脚本等。
这貌似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这种纠结让许多人陷入了焦虑之中。
有人说都怪自己记性不好,不然就不用每次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了。我想说,持续写作其实和记忆力的关系不大。普通人的记忆力都差不多。我们需要明白大脑的一些特点。
人类的大脑有两个特点。第一,大脑并不擅长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脑袋里原本记住的东西还会不断遗忘。第二,人脑不能像电脑那样多线程工作,同时处理多件事,可以理解为人脑内存不足,带宽不够。人脑最擅长的是分析,联想,推理。
既然大脑天然不擅长存储,那该怎么办?
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第二大脑,也就是搭建素材库。
1
提起搭建素材库,很多人简单地理解成分门别类地收藏好各种资料。诚然,平时接触到的文章、朋友圈、微博、视频、音频等,只要我们觉得有价值,以后可能用得到,都可以及时地收藏起来。
但只做这些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把一闪而过的灵感第一时间记录下来。过了那个时间点,你觉得之前的某个想法很妙,但再也想不起来,你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除了记录灵感,看了一篇文章,听了一场讲座,读了一本书后,我们的思考和感悟也要及时地写出来。这样做比单纯地“收藏”这个动作,更能内化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灵感、读后感进行关联整合,深度思考。
试想一下,以后要写某个主题时,你能在素材库里快速找到同行案例作为参考,快速找到故事素材和金句作为论据支撑,还能找到之前对相关主题的一些思考和认知,这个时候你再开始写一篇文章,是不是轻松多了?
你为什么每次写作时都感觉累?
因为你每次都是从零开始。你把每次写作都当成了学校里的写作文,完全凭借仅有的一个大脑去创作。偶尔写几篇还好,要是持续地写,不借助于外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很有难度的。
内容创作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素材库可以帮我们减轻一部分痛苦。有了素材库,我们写作时能快速提取相关信息,创作会更高效。素材库还有更深的一层意义,那就是为不太擅长记忆的大脑节省精力,让大脑去专注思考,去解决更有意义的事情。
从今天起,要把建立素材库上升到战略高度。
2
既然要搭建素材库,那就要用到笔记软件。目前市面上的笔记软件有很多,基本上都支持单个账号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个设备同时登录,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选择就好。我比较熟悉的有印象笔记和浮墨笔记,这两个软件正好可以代表笔记类软件发展的两个极端。
印象笔记可以快速保存微信、微博、网页等内容,一站式完成信息的收集备份。不论是文字、语音、视频还是表格、压缩文件等,印象笔记都能收集保存。除了强大的收藏功能,印象笔记还能进行资料的共享、整理等。印象笔记在走向完善和强大的同时,也走向了复杂和沉重。如果要出一个视频把印象笔记的所有功能都讲清楚,视频时长至少得一个小时以上。
浮墨笔记是我目前正在用的,这个软件给人的感受是轻量,无压力。它的定位是像发微博一样记笔记,记录你想法的川流。浮墨笔记很擅长捕捉灵感和记录文字,方便回顾,促进有效思考。除此之外,其他很多功能,它并不支持。但正因如此,才能操作简便,无压记录。
3
在搭建素材库的实践中,许多人会面临一个困惑:如何把资料进行分类。要建立多少个文件夹或者要给文档打上多少个标签,这其实是关于素材库的结构和框架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浮墨笔记创始人少楠给出的答案是:
结构是在认知之后出现。
如果你现在坐火车到一个陌生城市,下车后,你会怎么划分这个城市?你大概率会分成火车站和火车站之外的地区。但是在这个城市待上几年后,你知道这个城市有几条主干道,有几个旅游景点,有几个行政区域,有几所大学……,这个时候,这个城市的面貌和结构,在你的心中是不是很清晰了?
所以,从现在起抛弃固化的结构思维,素材库的结构和内容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去找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分类方法,别人的框架体系只能作为参考。当你对一个事物了解得越多,认知越深刻,你看待事物的维度越多,你的分类方法就越多。不要一上来就追求完美,你的分类体系会随着你的认知一起成长。
4
有人说,这也太痛苦了!
不仅要收藏内容,还要定期整理,要思考记录,要不断完善框架。我想说,这是需要练习的,前期肯定会有痛苦,后期会好很多。你不吃输入的苦,就要吃输出的苦。
我们打造个人品牌时,需要持续对外输出内容,既然要吃这碗饭,就必须做到职业化。
职业和非职业有两个最大的区别。
一是直觉。职业的人浸淫行业多年,大量练习后会有一种直觉,这种不加思考的直觉快且准。二是稳定输出。不管有没有灵感,不管心情好坏,该交的稿子就得交,该完成的任务就得完成。
素材库就是这样的一种工具,能帮助我们完成从业余到职业的过渡,最终让我们走向专业,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掌控感。
最后,我想说:
搭建素材库最重要的一点是养成随时随地,随心随意记录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