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朋友说,简书很好!这句话省略的内容只有我自己知道,有过几位朋友寻问简书是什么书以后,我想还是花时间把阅读体验和诸种乐趣做一个尽可能简短的个人化的描述,以补充百度的定义,顺便发给那些对简书充满好奇的朋友。
打开简书的主页,你会发现应景的文章,对于我这样一个顾不上看社会新闻的人来说,既可以了解今天的事情,又不会被打扰。尽管文章话题的起因可能是新闻,但在作者写作过程中,即便是以戏虐调侃的口吻讲述,也流露出人的感觉,那种把自己当做人,把他人视为自己同类的温情。这种感觉取代了无尽的嘲笑和谩骂。
做到这一点确实和简书本身有关,虽然人们通常需要靠自己来拯救自己,但简书提出的“阅读”和“写作”这两个词无疑给所有关心自己的人提供了一个空间范畴。正是因为如此,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地在珍惜简书。这让我想起带孩子游泳时,游泳馆楼下有意无意地摆放了几张椅子,家长们在等待孩子的时候常常很舒服地坐在那里。后来,家长们开始搬动它们,随后是越挪越远,直到不再搬回原地,最后,那些椅子永远地消失了,再也没有了。
由于我是网络盲,对很多事情很好奇,就像第一次用自动提款机取钱一样,很困惑里面是一台机器呢,还是站着一个人。我不知道简书说话时是一个人还是好几个人,简书和简叔又是什么关系。有一位朋友更可爱,看到简叔回复以后问:“你是机器人吗?”
说实在的,绝大多数文章我连标题都看不懂,更别提那些很多人都熟悉的缩略语,但我确定在兴趣的引导朋友的帮助下我可能慢慢会懂。比如写作用的编辑方式,我就在学习使用。还有那些关于科技的文章,我选择试试看。因为这些文章的气息充满活力和分享精神,内容实在。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因为各种离奇的原因和很多东西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而她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回来。
其实能找回的东西有很多,除了那些失落的兴趣、被扼杀的爱好、珍贵的回忆之外,儿时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作文或是听老师读范文时似懂非懂等等被时间带走的感觉也在这里。初学者的虔诚,整理旧文时的回忆,对时生存状态的坦露……奇妙的是,当这一切变成文字时候,你可以观察她,她是你所写,但又独立于你。
在这里,不用攀老乡就能找到你熟悉的泥土,不用愁旅费就能见识他乡的文化,不用聊天,也能认识另一人……说到人,我喜欢将一位作者的文章尽可能地读完,就像是长期交往的朋友一样。而对于作者的选择,似乎全依了缘分。但在偶遇之外,我还选择自己信赖的朋友,他喜欢的文章我敢肯定自己读了不后悔。
在这里还有一种长大变小的感觉。昨天发现的侧面有一个图标叫动态,评论啊什么的在这里可以显示出来。浏览一下评论会看到生命年轮和写作的关系,在长大和变小之间发现语言的趣味与倾向。有些话你曾经常说,但现在不说了,有些话你没有说过,可以开始试着说一下。当然,通过评论还能发现自己有兴趣的文章。
说到底,简书的世界很大,不要企望你能飞到尽头,因为这是一间屋子,如黑塞描述的那间:“屋子里交错着许多世界的光芒。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这样美的家庭是我喜欢的……”更重要的是,这里也如黑塞随后坦露的:“我希望的世界更美,我的梦想也更多。现实是从来不充足的,魔术是必要的。”简书这间屋子提供了魔术的场所,你需要自己变出魔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