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校操场外有一片空地,父亲就抽空去开荒,整理出两块菜地,种上各种蔬菜瓜果,茄子、四季豆、青菜、豌豆尖、辣椒、冬瓜、红薯,家里四季都不缺蔬菜,父亲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些改善家庭生活的事情上,那时觉得父亲真的是超人,下班就去打理自己的小菜园,担水、施肥、翻土,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让一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这种成就感由然而生。
父亲手很巧,凡是家里的各种修理都是他包干,记得小时候,我的各种玩具都是父亲新手制作的,手枪、弹弓、弯弓、风筝.......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父亲也特别疼爱我,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做这做那,从小我也学着做,后来动手能力挺不错的。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父亲做的风筝,各式各样,有蜻蜓,有蝴蝶,有青蛙,还有那种说不出样子的风筝,但不管是什么样子,风筝都特别能飞,平衡性特别好,父亲是教数学的,做风筝就像做数学题一样,每一根龙骨都测量得非常精确,龙骨一般是有竹片来做,厚厚的的竹片在父亲的刀下变得薄薄的一片,然后在火上烤一烤,把竹节处压平整,每一片龙骨都像一把精确的量尺,看起来特别舒服。
放风筝需要线和轮盘,父亲从来不会花钱去买现成的,当然当时可能也没有,都是亲手制作,他总会找到各种废弃的材料来满足制作之需,做轮盘一般是用一种薄薄的塑料片,先用圆规画出两个圆盘,用一种拉线锯锯下来,然后用纱纸打磨精细。再用平时积攒的金属件把两个圆盘固定起来,中间会加上一个轮轴,转起来很顺溜,然后木头做一个手柄,固定在轮盘的一面,而另一面会做一个小把手,用于收拉线用。最后,把买来的呢哝线绕在轮盘上,在线头上会做一个精致的绳套,很方便就能够和风筝结合起来。
记得有一年,大约也就5、6岁,父亲做给风筝,我爱不释手,一个人在操场上去放风筝,刚开始总是放不上去,就在操场上来来回回地跑啊跑,最后累得趴在地上,后来是父亲来和我一起把风筝放上了天,那一刻,心里充满了喜悦,那种简单而真实的喜悦至今都记忆犹新。记得第二天,由于运动过量导致全身酸疼起不来床,也因此学会了运动不能过量的经验。后来,我常常会约着小伙伴一起去山上放风筝,并且给小伙伴吹嘘是如何做风筝的,我渐渐成了学校里的孩子王,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和我一起玩,因为我会做好多手工,当然,这都利益于父亲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