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撒切尔夫人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可是,就好像明明读了这么多书却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可为什么还是没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件事:
什么是习惯?
请先看一个这个来自《习惯的力量》书中的例子:
在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思考基底核是否也和人类的习惯有关。于是,研究人员用新型微缩技术来进行观察极其微小的细节,看看老鼠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大脑中都有什么变化。经过手术,每只老鼠的颅腔内都植入了一种装置和一堆电线。然后,研究人员把小鼠放到T型迷宫里,并在另一端放了一块巧克力。
迷宫的结构设置是让所有老鼠先在隔板之后,当隔板打开的时候会有咔哒一声,老鼠看见隔板消失了,通常会在中央游荡一阵,嗅嗅角落,挠挠墙壁。好像闻到了巧克力味道,但不知道怎么找到它。等到它走到T型前端,一般都会向右转,远离巧克力,然后再往回走,最终,它们会发现迷宫里的巧克力。但是它们在兜兜转转时,没有让人能察觉的模式。每只老鼠好像都是从容不迫不假思索地闲逛。
但是,老鼠颅内的装置告诉我们实际情况是:它们在迷宫内四处走动的时候,它们大脑中的基底核工作地非常卖力。每次嗅气味或挠墙的时候,大脑都非常活跃,好像在分析每一种新味道,画面和声音。它的大脑一直在处理新接收的信息。
当科学家不断重复这个实验,迷宫里同样的路老鼠走了几百次后,研究人员再研究小鼠大脑中的变化时,变化出现了,老鼠穿过迷宫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大脑内部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每只老鼠学会如何穿越迷宫,他们的思维活动开始减弱。老鼠们的行进路线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每只老鼠的思考越来越少。
这种思维的习惯化,靠的是大脑的基底核,随着老鼠跑得越来越快,大脑工作得越来越少。基底核似乎取代了大脑的工作。基底核是回忆行为模式以及以此行动的核心,基底核在大脑沉睡时储存了生物的习惯。
一旦老鼠熟悉了路线,急速前进变成了一种习惯,老鼠在穿过迷宫时,大脑基本没什么活动。
这个过程被称作“组块化”,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这就是习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