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三
选自《第2章 你还能变聪明吗?》P33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对自身优劣势的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制定的目标。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得不错,那么下决心成为一名工程师便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协调、动作缓慢,那么试图加入大学运动队可能就不太说得通。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认知—甚至还影响到我们的实际成就。
有趣的是,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某种能力,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认为某种智力(或个性、体魄)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一个人是固定在某种聪明程度上,还是能变得更聪明?心理学家把这些信念称作“间接理论”—也就是关于智力(或个性、道德观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个人信念。
什么使人聪明?如果你相信聪明度是天生的、遗传的,或是在幼年发育形成的,但成人后就差不多不变了,那么你是一个关于智力的“实体论”者。智力的“实体论”简单地说就是相信一个人的智力空间有限,没什么方式可以改变它(换言之,智力是个不变的实体)你或者聪明,或者不聪明。
反之,如果你相信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时间从经验和学习中得来,并且投入便能获得更多的话,你是个“渐进论”者。智力的“渐进论”是相信聪明度为可塑质量的理论——人们在任何人生时期都能变得更聪明。
毫不奇怪,实体论者会特别为证实自己的智力而做决定、选目标。通常他们都会避免太有挑战性的目标而选择安全选项。关于这点我可以根据切身经验发言—我直到读研究生以前一直是个顽固的实体论者。像很多人一样,我相信一个人在某些学科上很拿手是基因所致。也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相信如果你需要在一件事上特别努力则说明你并不擅长此事,心理学家称之为“逆努力规则”——勤能补拙嘛。因此我曾经只会选择对我来说容易的课程——使我看上去并自我感觉聪明。
渐进论者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当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能力——是可以增长和发展的,你便不会把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证明自己聪明上,反而会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智力。挑战并不可怕——它是获取新技能的机会。犯错误不代表你笨,而是提供了更多帮助你学习的信息。我常常对我母亲成年后学会的诸多技能感到惊叹——那都是她小时候没有学过或没有被正规训练过的技能。我的母亲自学炭笔素描会缝制图案复杂而精致的被面,自己设计并制作服饰,还是个园艺大师。她自己给家具整修表面。她在自家外围建了一圈岩墙——用的都自己从房围中挖出的岩石。
「I,重述知识」(必选)
什么是实体论者?什么是渐进论者?两者在选择目标时有什么差异?
实体论者认为人的智力由基因所决定。人要不擅长做某件事情,要么不擅长做。因为认为智力固定不变,他们会为了证明自己聪明,而避免做不擅长的事情。比如,一个毕业了几年的小伙子说,有些人就是有天赋,像我这样的人就很普通,没什么天赋。这属于实体论者,他认为他人的能力是天赋,而忽略了努力也可以达到的事实。此外,我还听到过身边的朋友说,我是个内向的人,所以,我就是不擅长沟通的。一位50多岁的阿姨说,老了,没脑子了,不想花时间去想问题了。
渐进论者认为,智力是可以增长的。犯错误是智力增长的必要条件。渐进论者会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比如:员工甲会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原本需要2天完成的工作,他要求自己1.5天完成。
再比如,老人姜淑梅60岁开始认字,75岁开始写作,81岁出版4部小说。
「A1,激活经验」 (必选)
1)搜索你身边的实体论者和渐进论者,请用实例佐证。
实体论者例子: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个亲戚,晚上吃完饭没什么事情做,我就提议大家一起玩游戏吧。游戏是这样的,大家按照顺序喊数字,当数字是7或者7的倍数时,用敲桌子的方式代替喊数字这一行为,有一个人不想玩,我一开始以为是他不喜欢玩游戏,软磨硬泡了几分钟后,他说如果玩斗地主就玩。
然后,我们一起玩斗地主。结果是他很会玩,每次当地主,几乎每次都赢,更重要的是,规则是当了地主的人,下一局仍然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当地主。后面为了保证能照顾一下其他人,让其他人更有趣味性,我提议说把规则改一改,每次当地主,由发牌情况决定,谁拿到牌面向上的那张牌,可以先叫地主。玩了几局后,他的胜率变得越来越低,后来他就说,你们几个玩吧,我休息会儿。
经过整个游戏的观察,我会做出大胆的假设,他在玩游戏这方面属于实体论者,他只想要自己擅长的游戏,不愿意尝试新游戏。当擅长的游戏遇到阻碍,不是很顺利时,他也会放弃玩这个游戏。不愿意挑战有挑战性的游戏。
渐进论者例子:
我的主管属于渐进论者。有一次,做项目,他用了技术A去完成了一项任务,后来遇到了类似的项目,本来还可以使用技术A去完成,但他没有用,而是采用了新的技术B。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要有收获。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2)请描述你自己的一次实体论者经历,和一次渐进论者经历。然后请思考,你大多数时候属于哪一种?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实体论者的选择?
实体论经历:上学时一直写不好作文,认为自己没有写东西的天赋,也认定了自己以后可能也不会再写东西了。后来,在18年中旬,接触到拆书帮,认识到写东西可以提高学习能力,便开始写东西,后来发现,以前不会写是因为不知道写作是有技巧的,是可以模块化的,至少,写作还有这种方式。
渐进论经历:我不会聊天,害怕聊天,觉得自己讲话时容易冷场。但我仍然相信,只要努力是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所以,我会去看一些聊天类型的书籍。前段时间有了一个改变,我自己都很吃惊。
事情发生在国庆的时候,我应邀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回去的路上,恰好遇我这位朋友的另一位好朋友,坐同一列车,并且我们之前不认识彼此,为了方便,后面称他为小A。下车后,在去酒店的路上需要1个多小时,我向对方询问问题,他的工作,他的读书经历,他的未来期待,当然,我也在交换我的信息。以前,我不会想到有一天,可以在1,2个小时,了解到一个陌生人如此多的经历,并且相谈甚欢。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感谢自己相信的力量,也感谢拆书帮这个平台的帮助。
我大多时候属于渐进论者。遇到挑战,迎接挑战。但,当我多次尝试,仍然无法解决时,或者所面临的挑战超出自己认知时,会陷入实体论者状态,认为,这件事情太有难度,我可能无法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