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堂拆书稿课程分享6|提高阅读效率—目录法

有些小伙伴拿到书后直接跳过目录,迫不及待地翻到正文部分开始阅读,很多读者对目录的理解还停留在通过目录查找书页的阶段。殊不知,目录通常是作者花费心思提炼出来的内容精华,有时候通过认真阅读目录,仔细研究总结,未读全书就能构建基本框架。这样事半功倍的阅读方法,真的值得好好学习。

一、目录法的概念

目录法就是通过阅读书的目录内容来指导我们阅读书的正文,构建起对书的结构认识的方法。通过阅读目录,我们可以在提前知道哪部分需要精读、哪部分可以略读。

二、目录法的好处

1.建立全书初印象。如果我们从正文开始阅读书籍,那么只能等到全书基本读完才能建立起全书初印象,如果我们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那么通常5—10分钟就能够对全书有个初步认识。

2.提高读书效率。读完目录后,我们建立了全书初印象,同时对目录中有疑惑的内容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的放矢,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3.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目录即书中内容的精华,围绕精华去阅读,提纲挈领,定能加深理解。

三、目录法具体运用

目录法在运用时只需要关注两个重点:找关键字、整理逻辑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录法在三类常见书籍阅读时的运用。

1. 工具书类(干货类)书籍。例如《终身成长》、《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等,这类书籍一般通过阅读目录就能了解全书梗概,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目录提炼出三个主题点,再通过阅读正文去填充具体内容。

2. 文学类(诗歌、散文、传记)书籍。这类书籍在阅读时要透过文字了解作者构建的世界,进而了解作品背后的深意。此类书籍的目录往往无法涵盖全方面,但我们可以借助目录提前猜想文章内容。

3. 专业类书籍。此类书籍指的是专业类领域的普及书籍,包括历史类、经济类、科普类等。相对工具书来说此类书籍脉络可能不是很清晰,但是目录中依然能够找到全书所要表达的重点,我们可以尝试提炼三个主题点,带着主题点去阅读,让书籍中的内容为我们服务。

知易行难,我们通常都是在知道了方法,甚至了解了具体步骤后仍然不去行动,那么这样的学习无异于不学,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提升。所以,目录法,用起来吧!

本文内容来自Jasmine老师拆书稿课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