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昵称要少叫

[爱心]阜城教育心理学会~家长智慧课堂[爱心]

( 赵国凤  2019.4.22)

孩子长大了,昵称要少叫[微笑][微笑]

  

  不管在小区里,还是在各种儿童的娱乐场所,我们总会听到叫“宝宝”  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家长都会从心底把自己的孩子视作“心肝宝贝儿”、“心头肉”,因此,在有的家庭,这样的昵称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另一个名字。生活中或者在电视剧中,有时会有这样的情景,初高中生或者已经成年的孩子被父母充满爱意地唤作“宝宝”,或者其他甜腻的称呼,但是,很多这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它和奶嘴一样,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咿呀”表达感情和需求的婴儿。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人格的独立性,因此当孩子能够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家长就应该理智地改口,称呼孩子的名字。


  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玫瑰]在孩子的转折期适时改口

        如果嫌改口比较生硬,可以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或假期旅游中开始。因为这些时机都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孩子将面临在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父母在这个时候改称孩子的大名,有助于孩子成长意识的觉醒,增添他步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


  [玫瑰]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教育


  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新学年意味着孩子升入新的年级。孩子会感觉自己不是小朋友了,学校也会在不同的年级增设一些家务技能课程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如果父母仍旧“宝宝”地叫着,就会抵消学校教育带来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跟上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的节奏,在称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他的身份不同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玫瑰]利用孩子们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称

 

      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或者在作文、日记中,总会流露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理想。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称,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对于长大想当警察的孩子,家长可以戏称“王警察”,对于想当医生的孩子称为“李医生”,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可以称为“张教授”……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或多种职业精神,如警察的胆大心细、勇敢奉献;科学家的认真专一、思考创新;医生的细心耐心、慈悲为怀等等。这些都可能随着称呼强化孩子长大的意识,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样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青春热血•战场搏杀》——理想篇 战场 生存 王道 成王败寇只是瞬间 不甘平庸 怎能庸碌没落 坚持不懈地战斗 只为...
    不染凡尘czf阅读 365评论 2 10
  • 1。刘书娟的例子说明,忽然觉得领导力就是心量大,放开自己的心量,包容,和团体连在一起,无为的做事,最关键是自己私自...
    智囊团阅读 186评论 0 0
  • 义卖的报童 中秋后,碧空蓝天,阳光灿烂。 今天是国庆长假第一天。大多数人外出渡假,乘坐地铁的人锐减了大半,不再踊挤...
    六六缘来阅读 174评论 0 1
  • Zooko透露,Vitalik对这个想法并不满意。维塔利克回答说,这不是因为它不可能,而是因为它太复杂了。他将合并...
    区块儿阅读 625评论 0 0
  • 一天: 2017目标1:8月1号前怀上健康、智慧的二宝。(主要动机:家庭中有更多的爱与陪伴) 【种子计划】 1.每...
    楚楚_心相印阅读 4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