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读书营那一刻起,我脑海就有一个念头在默默回响——我要一个不落的参加所有主题营的活动。
3月清单主题营结束时,我更加确定了这个信念。那十天的阅读输出,使我从一年都读不了几本书,到一个月读了10本“硬书”,并且还精读了其中一本,其后的4月也在读书——清单主题营活动,改变了我。
于是这次5月精读营活动,我没有任何犹豫就申请加入了。
昨天是为期10天的精读营的终结之日。猫叔说“复盘才能翻盘”,我本想今天完成成长记录,可是从早上到现在下午5.00,无数次地拿起笔,放下,拿起,放下。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我很明确的知道我不能就此放弃不写,毕竟,按照作者李笑来老师的话说,我已经走在了“认知升级”“自我进化”的路上。
一.本次主题营的目标以及打卡设置。
10天精读1本书,期间每天阅读并输出500-800字的读书感悟,附2-3分钟感悟录音。模式跟清单营一样。
我一直都没有细想这样设置的目的,直到阅读打卡的时候,才体会到,每天写500-800字,是为了确保当天阅读的东西自己真的读进去了,写作输出可以倒逼输入。而2-3分钟录音则保证自己输出内容的质量,毕竟如果自己的文章自己都读不下去,读不通顺,那读者连看都不会看一眼了。阅读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
二.我的执行情况
10篇阅读笔记都按时完成了。精读营开始的时候,正好是我刚从家乡来到一线城市的头几天,白天赶车,落实工作,租房,晚上再回到遥远的哥哥家里暂住。这几天的打卡都是晚上9.00以后。写完了,读一遍没有问题,就打卡提交了。结果就是,作品质量很差。
三.我存在的问题
1.时间管理做的差
前面提到主题营期间刚好也是我来到深圳,每天早上6.30起床,7.00出门,白天走路地铁地铁走路,晚上回到家吃完饭9.00多了。身心都累,剩下的也没有多少阅读和写作时间。
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吗?
时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然后调集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它。早晚地铁,公交车上1-2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构思。回到家以后刷手机的时间可以替换为写作输出。
某种程度上,我是乍到深圳这种节奏快的城市,通勤时间又比较长,而突然乱了自己的节奏。所以接下来,我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利用类似番茄钟之类的工具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好“暗时间”,这样每天至少可以抽出两个多小时做重要的事。
2.并没有全力以赴
我选的书是《财富自由之路》,在主题营之前已经读过两遍了,这次仍然决定继续精读这本书。
可是由于前述时间方面的原因,这10天里面,晚上9点之后才写完是常态。于是为了完成任务,选一篇之前印象比较深刻的文章读一遍就要开始动手写了。这么做导致的结果就是选题比较随意,输出的内容也没有什么时间去修改。更可怕的是,由于输出的内容不成体系,我现在已经完全忘了我之前写了什么主题和内容。
这两天看了一下蜗牛,心系,chrisqu的文章,他们在开营时决心要评上优秀,行动力爆棚,连队前几名。于是想尽办法提高输出文章的效果,提前选题,阅读,构思,修改...
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取法乎下,就是我也。
4月我还在点评组分享过“你完成的是作业还是作品”,结果我自己提交上来的都是匆匆完成的作业。这下啪啪啪自己给自己打脸了。
要么不做,要做就想好怎么做,修改完善,做到最好(文章怎么读?选哪些主题?如何论证,举例,排版,如何保证质量?)
3.拖了整个团队的后腿
岂止是拖后腿,简直拖到大腿根了。好多次很晚打卡,由于我的存在,4排就没有得到过先锋排的荣誉。
虽然我不认为凌晨12.01打卡就是行动力爆棚,另有一些老铁晚上9.00以后打卡就是行动力不及格。但这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之下的评审机制。这种荣誉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协作,不能说我不喜欢做我就做不好,而应该是即使我不喜欢做,但我仍然可以做的很好。
4.缺少跟其他老铁的交流链接
这10天内,我和我的CP daisy一共说了两句话。我觉得凭这个,我们也可以申请一个“神奇CP”勋章啊。跟其他的老铁链接就更少了。
读书营的作用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运用是与其他优秀老铁的深度链接,和他们共同成长。那怎么链接呢?有时间就要积极参与群内的互动,主动和优秀的老铁勾搭呀。
四.关于学习
见识决定格局,格局影响命运。多读好书,走出去见牛人,会扩宽一个人的视野,进而改变他的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