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化翻译理解·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汉纪四十三,乙丑(125)—癸酉(134年),共9年

孝安皇帝下

延光四年(乙丑,125年)

1.春天,二月乙亥日,下邳惠王刘衍去世。
2.二月甲辰日,刘祜到南部地区开展巡视工作。
3.三月初一(戊午),发生了日食。
4.三月庚申日,刘祜到达宛(音“渊”)县,生了一场重病,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
三月乙丑日,刘祜离开宛县。
三月丁卯日,刘祜到达叶县,在车驾上驾崩,在位十九年,享年三十二岁。
阎皇后和阎显弟兄、江京、樊丰等人商量:“济阴王(废太子刘保)还在京师之内,如果陛下半路上晏驾的消息传到了宫中,公卿大臣要是决定立济阴王为天子,那我们回去可就惨了!”
于是对外放出的消息是“天子病重”,随后将刘祜的尸身搬到寝车之中,还是按照往常的老样子,向寝车内送膳食、派人对着寝车向里面请安。
车驾一路飞奔,四天以后,三月庚午日,回到了洛阳皇宫。
三月辛未日,阎皇后等人让司徒刘熹前往宗庙、社稷祭坛,向上天祷告祈福,如同当初周武王病重时,周公旦向祖先为他祝祷续命一样,也采用的是同一套流程。
当天下午,阎皇后等人宣布了汉安帝刘祜驾崩的消息,并且为他举办丧事。
阎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
阎太后临朝听政,暂代天子处理国事。
阎太后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地位等同于三公,尊官)
由于阎太后想要独揽皇权,所以她打算立一个年幼的皇帝,便于自己操控。她与阎显等人在内廷中合计了一阵子,最后决定将济北惠王刘寿(汉章帝刘炟之子)的儿子·北乡侯刘懿定为汉安帝刘祜的继嗣。
济阴王刘保当初被刘祜废黜了太子之位,没有资格来到宫殿内为刘祜哭丧;刘保在殿外撕心裂肺地大哭不止,哀伤得一口饭都不吃,朝内朝外的群臣百官看到刘保这个样子都默默为他感到揪心。
5.三月甲戌日,济南孝王刘香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承袭爵位,因此封国被移除。
6.三月乙酉日,北乡侯刘懿即皇帝位。
7.夏天,四月丁酉日,朝廷任命太尉冯石为太傅,任命司徒刘熹为太尉,二人同为录尚书事,总领尚书事务。
朝廷任命前任司空李郃为司徒。
8.大将军耿宝手握重权、身份尊贵,遭到了阎显的忌惮,然而现在朝堂俨然已经成了阎氏的政治舞台,于是阎显指使有关部门上奏:“耿宝和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谒王君王圣、王圣的女儿永,几人相互勾结、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在朝廷内外无恶不作、嚣张成性,全都应该被定为大逆不道之罪!”
四月辛卯日,樊丰、谢恽、周广全都被打入监狱处以死刑,他们的家属也都被发配到了比景县。
牟平侯耿宝和他弟弟的儿子·隆虑侯耿承被贬为亭侯,朝廷要求他们离开京师、返回封国。
耿宝在回封国的路上自杀了。
王圣和她的女儿被发配到了雁门郡。
朝廷任命阎景为卫尉,任命阎耀为城门校尉,任命阎宴为执金吾(负责保卫京师安全)。
至此,朝中的重要岗位全被阎氏兄弟包揽,他们一朝大权在握,便开始随心所欲的行使特权,不受任何人的限制。
9.四月己酉日,孝安皇帝刘祜在恭陵下葬,庙号为“恭宗”。
10.六月乙巳日,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11.秋天,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发动六千名敦煌郡、张掖郡、酒泉郡的骑兵,并联合鄯善国、疏勒国、车师前部,一同向车师后部发起进攻,车师后王军就(王名)被班勇打得溃不成军。
班勇斩杀了八千多名敌兵,活捉了军就和北匈奴的持节使者,然后将他们带到了索班牺牲的地方将其处斩,为索班报仇雪恨。
班勇把军就和匈奴使者的头颅快马加鞭传送回京师。
12.冬天,十月丙午日,越嶲山发生了山体滑坡。
13.皇帝刘懿病重,中常侍孙程对济阴王刘保的谒者长(传话近侍的总管)兴渠说:“济阴王(刘保)原本就是孝安皇帝(刘祜)的正统嫡子,当初并没有犯下什么过错,只不过是因为先帝听信了宦官、乳母的谗言,所以才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
如果皇上(刘懿)这次一病不起,那我们就去找江京和阎显立济阴王为天子,这事儿肯定有戏。”
长兴渠对孙程的提议表示赞同。
中黄门南阳人王康之前是太子府史(管理东宫的府库),长乐太官丞(负责管理太后的饮食)王国等人听了孙程的提议后,也纷纷表示支持。
江京对阎显说:“皇上的病一直都不好,怕是活不成了,应该赶紧确定下一任天子的人选,免得事到临头出现什么岔子。
您怎么还不赶紧把孝安皇帝(刘祜)的儿子们都召集起来,从里面挑一个合适的继任者呀!”
阎显觉得江京这话说得有道理,默默琢磨起这件事来。
十月辛亥日,刘隆去世,阎显让阎太后暂时不要宣布这一消息,先把汉安帝刘祜的儿子们叫进宫来再说。
于是阎太后下令关闭宫门,安排护卫在皇宫周围警戒守备。
十一月乙卯日,孙程、王康、王国和中黄门黄龙、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汎、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人,聚集在西钟之下商量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天子一事。
这些人从自己的衣服上撕下一块布,以表示结盟抱团的决心。
十一月丁巳日,包括京师在内,发生了十六次地震。
当天晚上,孙程等人在南宫崇德殿中会面,随后进入了章台门。
当时,江京、刘安、李闰、陈达等人都在通往内廷的宫门口坐着,孙程和王康齐心协力把江京、刘安、陈达给砍了;由于李闰在内廷的宫人和宦官之中位高权重,孙程等人打算让李闰当他们这个团队的主心骨,于是拿起佩刀威胁他说:“如今我们要立济阴王(刘保)为天子,你必须得听我们的!”
李闰迫不得已,说:“好好!没问题!”
随后,孙程将李闰搀扶起来,拉着他来到西钟之下拥立济阴王刘保即皇帝位,刘保时年十一岁。
尚书令、仆射及以下的官员被召集起来,跟着刘保的天子车驾来到南宫,孙程等人负责把守皇宫内廷的宫门,整个皇宫里里外外被严格控制了起来。
刘保登上云台,召见三公九卿、群臣百官,下令让虎贲、羽林的部队守卫南宫、北宫的各个宫门。
阎显当时在北宫的内宫之中,得知孙程等人拥立刘保为帝,焦虑急躁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阎显身边有个名叫樊登的小黄门为他出主意,要他拟一道以阎太后为名义的诏书,要求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带兵守住朔平门(北宫北门),用以与孙程等人做对抗。
阎显找了个由头把冯诗叫进宫,对他说:“济阴王(刘保)即天子位,这并非阎太后的意思,天子的玉玺和印绶还在这里呢,他那个皇帝根本不作数!
只要你愿意站在阎太后这一边,保你以后封官加爵,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阎太后把爵印交到冯诗手中:“能活捉济阴王(刘保)的,封为万户侯(享有一万户的供奉);能活捉李闰的,封为五千户侯(享有五千户的供奉)。”
冯诗等人表面上满口答应,但是找了个推辞的借口:“我们来的太突然,没带多少兵过来,济阴王等人不好对付啊!”
阎显还真以为冯诗等人同意了,于是他让樊登跟着冯诗去左掖门外征调士卒,结果冯诗半路上就把樊登给杀了,回到自己的军营中屯兵死守。
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见大事不妙,赶紧从内宫中来到宫外的卫尉府,集合府上的兵力前往盛德门。
孙程传达刘保的诏命,要求尚书部门的工作人员捉拿阎景。
当时,尚书郭镇正在卧床养病,他得知宫中发生了变故,赶忙带着值班的羽林将士来到了南宫的止车门,恰好就遇到了阎景的大部队。
阎景和他的部众们看到了郭镇,便抽出佩剑,露出明晃晃的剑刃,对他喊道:“别过来!”
郭镇当即拿着符节下车,准备给阎景宣读天子诏书。
阎景大怒:“还管什么诏书!?”说完,举起佩剑就朝郭镇砍去,但是愣是没有砍中,反倒被郭镇用剑将他从车打翻在地。
眼见阎景摔在地上,郭镇身边的将士赶紧拿起戈戟、钢叉压在阎景的胸前,让他动弹不得。就这样,阎景被郭镇活捉。
郭镇把阎景押送到廷尉监狱,当天晚上就把他处死了。
十一月戊午日,刘保派遣使者来到内廷之中,从阎太后手中夺走了天子玉玺和印绶。
刘保来到嘉德殿,下令要求侍御史带着符节凭证捉拿阎显和他的弟弟·城门校尉阎耀、执金吾阎晏,将他们三人全部打入监狱处死,并将其家属发配到比景县。
阎太后被迁到了离宫(京师以外的宫殿)之中居住。
十一月己未日,刘保下令打开皇宫宫门,取消各宫门的屯兵守卫。
十一月壬戌日,刘保下诏,要求司隶校尉:“处死那些与阎显和江京关系较近的亲属即可,其他的全都不予追究。”
刘保开始分封功臣:
孙程为“浮阳侯”,赐予一万户人口的食邑;
王康为“华容侯”,王国为“郦侯”,二人均赐予九千户人口的食邑;
黄龙为“湘南侯”,赐予五千户人口的食邑;
彭愷为“西平昌侯”,孟宿为“中庐侯”,李建为“复阳侯”,赐予四千二百户人口的食邑;
王成为“广宗侯”,张贤为“祝阿侯”,史汎为“临沮侯”,马国为“广平侯”,王道为“范县侯”,李元为“褒信侯”,杨佗为“山都侯”,陈予为“下巂侯”,赵封为“析县侯”,李刚为“枝江侯”,赐予四千户人口的食邑;
魏猛为“夷陵侯”,赐予二千户人口的食邑;
苗光为“东阿侯”,赐予一千户人口的食邑。
以上被称为“十九侯”。
刘保给十九侯按照功劳大小分别赏赐了相应的车驾、马匹、金银珠宝、钱财布帛。
由于李闰一开始并没有参与到拥立刘保为帝的联盟当中,于是刘保没有给他任何封赏。
刘保提拔孙程为骑都尉。
当初在这个帝王争夺赛中,孙程等人计划进入章台门进行守卫防御工作,只有苗光一人没有进去,然而在刘保让尚书草拟功臣的名单时,正好是由王康负责,于是他故意把苗光也加进了入章台门护卫天子的功臣名单中。
然而在刘保分封功臣的时候,人人都有专门的策命文书,唯独把苗光一人给漏掉了,导致他心中对此一直焦灼不安,时常怀疑是不是刘保识破了这个小伎俩。
由于这个想法折磨得苗光吃不下睡不香,他最后实在顶不住压力,只好来到黄门令自首。
有关部门弹劾王康、苗光欺瞒天子,刘保下诏不予追究。
刘保任命将作大匠来历为卫尉。
祋(音“对”)讽、刘玮、闾丘弘在刘保即位前就已经去世了,于是刘保将他们三人的儿子任命为郎中。
朱伥、施延、陈光、赵代等人也都得到了刘祜的提拔任用,后来也都坐到了三公九卿之位。
刘保把自己的乳母王男和府监邴吉都叫回京师,给他们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作为补偿。
当初刘保被废黜太子之位时,太子府的小黄门籍建、中傅高梵、长秋长(即 大长秋,皇后近侍,传旨、管理杂务)赵熹、长秋丞良贺、药长(负责管理医药,属皇后宫)夏珍,都被汉安帝刘祜发配到了朔方郡;刘保即位后,把他们召回了京师并提拔为中常侍。
早年间,崔骃的儿子崔瑗(音“院”)是阎显车骑将军府上的从属官,由于刘懿并非汉安帝刘祜的嫡子,崔瑗并不认同他即位为天子这件事,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推断,看出了阎氏一族马上就要完蛋,打算劝一劝阎显,让他废黜刘懿改立正统天子,说不定还能给阎氏扳回一局。
结果阎显天天酗酒,醉得不省人事,崔瑗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阎显,于是崔瑗对府上的长史陈禅说:“中常侍江京等人在先帝(刘祜)面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给太子(刘保)泼脏水,导致最后先帝废了太子,现在江京拥立的新天子根本就不是先帝的嫡子,导致天子之位被一个庶子霸占,怎么能忍!
况且新天子(刘懿)即位后,体弱多病,根本就没有上朝理事的能力,当初周勃废黜吕后拥立的少帝,现在的状况与周勃那时面临的差不多,怎能不把握住机会呢?
我想与您一起劝说车骑将军(阎显),让他去跟阎太后说说,把江京等人抓起来,废掉当前的天子(刘懿),改立先帝的嫡子济阴王(刘保)为天子,这才是让上天和百姓满意的结果,也是将军立下如同伊尹、霍光般功劳的大好时机啊!
只要将军身负拥立新帝的功劳,那么阎氏一族将来的荣华富贵不就再也不用发愁了吗?就连后代的子子孙孙也都能享受这样一份荣耀。
如果仍然让庶子继续占据天子之位,而让正统的嫡子冷落在一旁,恐怕如此违逆上天的心意,将来还不知道会降下什么样的灾难与祸患呢!
此时就是建功立业、谋取大好前程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呀!”
陈禅陷入了犹豫之中,并没有马上做出决断。
后来过了没多久,阎显就被下狱处死了,崔瑗也受到牵连被定罪驱逐。
崔瑗有一个名叫苏祗的门生,想要上书为崔瑗鸣不平,被崔瑗制止了。
当时,身为司隶校尉的陈禅把崔瑗叫来,对他说:“你就让苏祗上书申诉吧,我来为你担保。”
崔瑗说:“这话只能在没人的地方偷偷说,希望陈使君不要再这样了!”
说完,崔瑗就离开陈禅,告辞而去,不再接受任何州郡发来的征聘文书。
14.十一月己卯日,刘懿(北乡侯)下葬,采用的是诸侯王的葬礼规格。
15.延光二年(123年)时,司空刘授为了巴结耿宝和阎显,任用了他们二人推荐的官员,这次被刘保揪出来一并清算,以选人用人不合格为由,下令免去了刘授的司空一职。
十二月甲申日,刘保任命少府河南人陶敦为司空。
16.杨震的学生虞放和陈翼来到皇宫门前为杨震喊冤。
刘保下诏任命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赏赐了他们一百万钱,并用更高规格的礼仪将杨震改葬在华阳潼亭。
杨震下葬时,不少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他的葬礼。
在葬礼上,有一群高一丈多的大鸟在杨震的棺椁前聚集,当地郡守把这一异常情况上报给了刘保。
刘保念在杨震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份上,下令要求有关部门用中牢(牲具为猪羊)礼给他祭祀。
17.议郎陈禅提出:“阎太后与陛下之间并不是母子,应该将她移居到其他的宫舍之中,永远不要再见面。”
群臣百官都对陈禅的意见表示赞同。
司徒掾汝南人周举对司徒李郃说:“舜的父亲瞽瞍巴不得舜死于非命,总是想方设法要杀了他,结果舜对自己的父亲越来越孝顺。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有心置郑庄公于死地,虽然郑庄公许下了‘不到黄泉誓不与母亲相见’的誓言,但是最终他还是找了一处叫‘黄泉’的地方,与武姜冰释前嫌、重新找回了母子之情。
秦始皇(嬴政)看不惯他母亲赵姬乱搞男女关系,很长一段时间都拒绝与她见面,然而最终还是在颍考叔和茅焦的劝说下,与母亲赵姬重修旧好。
以上这些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破裂又破镜重圆的案例,一直成了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如今阎氏已经被陛下铲除,阎太后还被幽困在离宫之中,万一她因为悲伤忧郁而把身体给搞垮了,真的医治无效晏了驾,那么陛下怎么给天下人解释呢?
如果陛下真的听了陈禅的话,把太后迁居到其他馆舍,那么所有人都会指责您,因为您身为司徒,没有尽到匡正陛下、极言直谏的职责。
您现在应该赶紧写一封密奏,请求陛下将阎太后接回宫中,并要求群臣百官仍然以皇太后的礼节来面对她,给上天和民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李郃采纳了周举的提议,按照他的意思给刘保写了一封劝谏的奏疏。

孝顺皇帝(名 刘保)
永建元年(丙寅,126年)
1.春天,正月,刘祜在东宫拜见阎太后,至此,阎太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2.正月甲寅日,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3.正月辛未日,皇太后阎氏驾崩。
4.正月辛巳日,由于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与权臣贵戚结党营私,刘保撤免了此二人的官职。
司徒李郃去世。
5.二月甲申日,安思皇后阎氏下葬。
6.二月丙戌日,刘保任命太常桓焉为太傅,任命大鸿胪京兆人朱宠为太尉,二人共同录尚书事,负责总领尚书事务;任命长乐少府朱伥为司徒。
7.刘保封尚书郭镇为“定颍侯”。
8.陇西郡的钟羌种发动叛乱,校尉马贤出兵讨伐,在临洮县与钟羌展开激烈对战,马贤斩获了一千多名敌兵的首级。
羌人战败之后,纷纷投降于马贤。
至此,凉州地区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9.六月己亥日,刘保封济南简王刘错的儿子刘显为“济南王”。
10.秋天,七月庚午日,刘保任命卫尉来历为车骑将军。
11.八月,鲜卑人入侵代郡,代郡太守李超在与鲜卑交战的过程中牺牲。
12.虞诩当上司隶校尉后短短几个月,就上奏弹劾了冯石和刘熹,成功说动刘保将其免官;随后,虞诩又弹劾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
在官场上、朝廷中,虞诩获得了一个刻薄狠毒的名声,群臣百官看到他都恨不得绕道走,连正眼都不敢瞧一眼。
三公弹劾虞诩:“虞诩在孟夏(初夏)之时关押了大量无罪之人,在基层官吏和人民群众之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虞诩上书为自己开脱:“法律中所明确禁止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守住底线;法律中所规定的刑罚,是为了以此来改变、引导人们的行为。
如今老百姓想要办个事,州官推给郡官,郡官又说这是县官的责任,各部门之间来来回回的踢皮球、打太极,这才是引起民怨沸腾最根本的所在。
而官场风气早就已经乌烟瘴气了,在大家心中,把放松懈怠当作通达贤明,而恪尽职守反而成为了愚昧较真的象征。
我检举揭发的这些人,各有各违法犯罪的理由,后面还有不少我要慢慢弹劾的罪人;至于为什么三公要弹劾我,自然是因为他们怕我把他们做的丑事恶事抖搂出来,所以才先发制人,诬告了我一手,这是想让我没有机会揭发他们的罪行呢!
当初卫国的大夫子鱼因为自己无法向卫君推举贤人、无法除掉奸贼,而遗憾离世,如今我这就到地下去见子鱼,就以我的尸身让陛下醒悟吧!”
刘保看了虞诩的奏章之后便心软了,没有给他定罪。
中常侍张防仗着自己权势滔天,收受了大量的贿赂,给人开后门、托关系,用公权力谋取了大量的私情私利。虞诩把张防查了个底朝天,然后把调查记录全部上交给刘保,但是回回都石沉大海。
刘保对张防的包庇纵容,让虞诩感到十分胸闷气短,他只好主动把自己关进廷尉监狱,上奏说:“当初,孝安皇帝(刘祜)重用、宠爱樊丰,结果樊丰纠集一帮人诬陷诋毁您,使得先帝废了您的太子之位,差点让整个江山社稷都毁在他的这张嘴上。
如今张防也凭借着您的宠信,在宫内宫外作威作福,仗着自己大权在握肆意妄为,依我看,再这么下去,国家迟早要败在他手里。
我不愿与张防一同入朝为官,只好主动来到廷尉监狱,以一个罪人的身份向陛下建言献策,希望陛下别让我走杨震的老路!”
虞诩的奏疏交上去之后,张防赶忙在刘保面前装可怜,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终于把刘保的心给哭化了,于是把虞诩发配到将作大匠的左校中去当一个底层小工。
由于虞诩已经把张防给得罪了,张防趁着刘保现在还站在自己这边,虞诩也正在服刑期之中,张防打定了主意必须要把虞诩给整死,短短两天之内,张防就委托了各路人情、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把虞诩给拷问了整整四次。
狱卒企图让虞诩主动自我了断,虞诩说:“想要我死,就在闹市中处死我!让大家都看看我到底犯了什么罪,都看看陛下这么做到底公平不公平!
我绝对不会就这么窝窝囊囊的自杀,要是我就这么死了,谁还知道是非对错呢!”
浮阳侯孙程、祝阿侯张贤接二连三的替虞诩求情。
孙程说:“在我们计划为陛下复位之时,还记得陛下是有多么痛恨祸害国家、陷害忠良的乱臣贼子,其实陛下很清楚什么样的人是包藏祸心的奸人。
如今您已经登上了天子之位,然而做出来的事情却与先帝(刘祜)犯下的错一模一样,难道您真的认同先帝的所作所为吗?
司隶校尉虞诩是忧国忧民的忠正纯良之臣,然而如今他却身陷囹圄之中;
中常侍张防做出了那么多违法乱纪、行贿受贿之事,贪污的赃款数不胜数,接受的请托、走过的后门不计其数,这些都有明明白白的罪证,分明他自己就是害群之马,却反过头来对忠臣倒打一耙。
通过天象也能看出这一点:
有彗星出现在羽林星(营室星南)附近,这意思就是表明皇宫中有心怀不轨的大奸之人。
陛下应该赶紧将张防打入监狱,以求消除天灾。”
张防当时就在刘保的身后,孙程一番话说完,直接指着张防破口大骂:“奸贼张防,还不赶紧滚下来!”
张防被孙程的气势吓了一跳,迫不得已只好走下殿,来到东侧的厢房之中。
孙程说:“陛下,赶快让人把张防抓起来,千万不要让他去找您的乳母(宋娥)求情。”
刘保拿这事儿咨询了一下尚书部门的人。
尚书贾朗与张防的关系非常要好,为了救张防,站出来为张防作保,并表明虞诩的确有罪,还像模像样的拿出了有关证据。
刘保看了这些证据后,原本打算处置张防的念头产生了动摇,对孙程说:“您先出去一下,我自己好好想想。”
眼见虞诩在监狱中遭受着严刑拷打,他的儿子虞顗(音“以”)带着虞诩的一百多名学生,拿着诉讼的经幡在路上拦下了中常侍高梵的车驾,一大帮人跪在地上一个劲儿的磕头,额头都血肉模糊了但是他们似乎根本感受不到疼痛,只顾着给虞诩喊冤申诉。
高梵进入宫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全都告诉了刘保,最后刘保下令把张防发配到延边地区,包括贾朗在内的六个人,有的被免官、有的被处以死刑。
当天,刘保就下诏将虞诩无罪释放。
紧接着,孙程上书为刘保一条条列举了虞诩的功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发自肺腑,光看文字都能感受到孙程的激动与迫切。
刘保终于被孙程的一番话点醒,当即任命虞诩为议郎,过了几天之后,将虞诩提拔为尚书仆射。
虞诩向刘保推荐了议郎南阳人左雄:“放眼当今朝堂,都是些闷葫芦,根本就没有为陛下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的有才能有德行之人,大部分人都忙着交际、搞关系,把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当做贤德,把尽忠守节当做痴傻。
甚至还有人说:‘光滑洁白的玉璧不好当啊,随波逐流才是保住福气的关键。’
在这么多庸庸碌碌之辈之中,也就只有议郎左雄,做事认真踏实,为人谨慎谦虚,胸怀大志、恪守臣节。
我认为陛下应该让他在尚书部门任职,肯定会对您有极大的帮助。”
于是刘保任命左雄为尚书。
13.浮阳侯孙程等人拿着奏疏在大殿上争论功劳大小,引起了刘保的反感,当场发了很大的脾气。
有关部门弹劾:“孙程等人太过嚣张,举动严重扰乱朝堂秩序,王国等人都是孙程的党羽,他们在京师待得久了,愈发的放肆,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
刘保下令撤去了孙程等人的官职,把他们的封地改到了较为偏远的郡县,随后刘保就趁着将十九侯赶回封国的契机,下令要求洛阳县县令负责敦促十九侯赶紧上路。
司徒掾的周举对司徒朱伥说:“西钟之下,难道不是孙程等人定下拥立陛下为天子的联盟的吗?
如今陛下完全看不到孙程等人所立下的大功,反而紧盯着一点小错不放,如果他们在前往封国的路上遭遇不测,不幸身亡,岂不是让陛下落了个残害功臣的恶名吗!
司徒大人应该趁着十九侯还没出发,赶紧上奏制止陛下啊!”
朱伥说:“现在陛下正在气头上,我递交这种奏疏,岂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周举说:“司徒大人您已经八十多岁了,又身居三公之位,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锦衣玉食的待遇,现在到了该您报效国家的时候,怎么反倒开始爱惜起自己的性命来了?您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如果您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去保护这些为陛下尽忠的忠臣,那么必然会被世人指着脊梁骨议论;
如果您为了保护那些维护汉室社稷、拥立陛下的功臣,即使被定罪处罚,那么您的美名和义举,也必然会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
要是我说的话您觉得没有道理,那么就请让我立刻辞官回家!”
最后,司徒朱伥选择采纳了周举的提议,劝刘保留下十九侯,果不其然刘保看到奏疏后就心软了,下令将他们继续留在京师任职。
刘保将孙程改封为“宜城侯”。
孙程回到封地,心中对刘保的处置愤愤不平、越想越气,冲动之下选择退还了爵印和册命文书,然后从封国逃回京师,躲进了深山老林里。
刘保下诏恢复孙程原先的爵号和封国,并且额外赏赐了大量的衣服物品、车辆马匹,然后客客气气地将孙程请回了封地。
14.冬天,十月丁亥日,刘保罢免了陶敦的司空之位。
15.朔方郡西部地区的亭障、哨所、关塞等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于是给了鲜卑攻打南匈奴的机会。
南·乌稽侯尸逐鞮单于(拔)对鲜卑的侵扰表示非常担忧和惊恐,上书向刘保请求派人修缮朔方郡的屏障。
十月庚寅日,刘保下诏:“黎阳营的士兵到中山国的北部边境屯扎。
延边地区的郡县给步兵队伍扩容,让这些步兵去戍守边关,郡县要派专人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教他们使用兵器弓弩。”
16.刘保任命廷尉张皓为司空。
17.班勇立前任车师后部王的儿子加特奴为“车师后王”;派了其他将领斩杀了东且弥王,然后在东且弥国中挑了一个人立他为新王。
至此,车师分裂出来的六个小国——卑陆、蒲类、东且弥、移支、车师前部、车师后部——重回大汉朝廷的掌控。
班勇调动西域各国的兵力攻打北匈奴,北·呼衍王落荒而逃,剩下的两万多名北匈奴部众全部投降于汉军。
北单于的族兄被活捉,班勇让车师后王加特奴亲手将他斩杀,意图让北匈奴和车师后部之间结下深仇大恨。
北单于亲自带着一万多名骑兵进入车师后部,来到了金且谷,班勇派假司马曹俊前去迎战北单于,救援车师后部;北单于见汉兵赶来,便匆匆带着人马离去了,曹俊紧追不舍,斩杀了北·骨都侯。
至此,北·呼衍王被迫转移到了枯梧河附近,车师国很长一段时间都再也没有受到过北匈奴的侵扰了。

二年(丁卯,127年)
1.春天,正月,中郎将张国率领南·乌稽侯尸逐鞮单于(拔)的兵力攻打鲜卑首领其至鞬,将鲜卑部队击败。
2.二月,辽东地区的鲜卑人入侵辽东郡、玄菟郡。
乌桓校尉耿晔率领延边郡县的兵力联合乌桓,带兵追出塞外与鲜卑交战,斩获了大量敌兵的首级,收获了非常多的物资辎重。
有三万名鲜卑来到辽东郡请求投降。
3.三月,发生了旱灾。
4.汉安帝刘祜元初二年(115年)时,刘保的母亲李氏去世,葬在了洛阳北部,那时刘保对此事一无所知。
至今,刘保身边的人将他母亲的下葬地点说了出来,于是刘保便决定给李氏举办葬礼。
刘保亲自来到李氏的埋葬地点,重新用皇后的墓葬规格为李氏安葬。
六月乙酉日,刘保给李氏追加谥号为“恭愍皇后”,将她在恭陵(汉安帝刘祜的陵寝)北部下葬。
5.西域的城居国家(非游牧习俗)基本已经全部向大汉称臣了,只剩下焉耆国国王元孟迟迟没有臣服。
班勇上奏提出发兵进攻焉耆国。
刘保让敦煌太守张朗调动三千名河西四郡的兵力供应给班勇,然后调动了四万多名西域兵力,将人马兵分两路向焉耆国发起进攻。
班勇从南道进发,张朗从北道进发,并约定好了共同在焉耆国会合的日期。
在这之前,张朗触犯法律被定罪,他想要通过此战好好表现,争取立功来给自己赎罪,于是张朗提前来到了爵离关,让自己手下的司马带着一部分人率先发动攻击,轻轻松松便斩杀了两千多名焉耆人。
焉耆王元孟眼见汉军如此勇猛,吓得赶紧派出使者找张朗投降。
张朗大摇大摆的进入焉耆国,接受了元孟的投降,然后撤兵离开。
由于张朗收降焉耆立下大功一件,于是刘保赦免了他的罪过,而班勇到达战场的时间比张朗晚,被判定为迟到、拖延战机之罪打入了监狱之中。
刘保撤去了班勇的西域都护一职。
6.秋天,七月初一(甲戌),发生了日食。
7.七月壬午日,刘保罢免了朱宠的太尉一职,罢免了朱伥的司徒一职。
七月庚子日,刘保任命太常刘光(刘矩之弟)为太尉、录尚书事(总领尚书事务),任命光禄勋汝南人许敬为司徒。
在汉和帝刘肇、汉安帝刘祜执政期间,许敬就已经入朝为官了,历经了外戚的起起伏伏、兴衰更替,无论是窦氏、邓氏还是阎氏登上政治舞台,许敬都从来没有巴结、讨好过这些外戚权贵;后来窦氏、邓氏、阎氏败亡倒台,不少与他们三家有牵扯的士大夫(泛指官员)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波及,然而只有许敬清清白白,没有染上任何诋毁的只言片语,也正是因为如此,许敬才在当时的朝堂、社会上获得了好名声。
8.南阳人樊英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学习且道德水平很高的人,当时他的美名传遍各地,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高洁品性,然而他并没有担任过一官半职,而是在壶山的南边过着隐居的生活。
当地州郡的官府多次向樊英发送征聘文书,然而樊英一概不予理会;三公九卿推举他为贤良、方正、有道,樊英也完全不为所动;甚至汉安帝刘祜亲自写下诏书征召樊英,他也依旧隐居深山,绝不入朝为官。
本年,刘保写下征召文书,让人带着玄熏(黑色和红色的布帛,高规格的礼品)、车驾请樊英出山,樊英实在是被使者磨得无可奈何,只好坐上公务车来到了京师,然而刚一落脚,他就马上说自己生了重病,无法入朝觐见刘保。
刘保硬是让人将樊英请入皇宫,而樊英非是躺在床上不肯起来,使者也拿他没有办法。
于是刘保只好让太医来到樊英居住的馆舍给他治病,每个月都给他送去羊肉和酒水,好吃好喝的把他供着。
后来,刘保专门为樊英搭建了一个祭坛,用于给他举行任职大典,让公车部门派车将他接到大会现场,由尚书部门的人员将樊英牵上殿,刘保赏赐给他坐几、手杖(表示身份尊贵),并用接见师长的礼节来礼遇樊英。
刘保向樊英咨询治国之策、安民之道,随后便将他任命为五官中郎将。
几个月后,樊英声称自己又生了一场大病,于是刘保下诏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允许他回家养病,让当地郡县的官府为樊英送去米粮,每年定时定量送去牛肉和酒水。
樊英拒绝接受光禄大夫这一职位,然而刘保特意为此下诏叮嘱州郡官府,不允许樊英辞职。
在樊英当初无可奈何接受天子征召、跟着使者离去的时候,好多人都认为他这一次一定会放下自己的身段,在朝中安安心心任职;樊英有一个好友,是南郡人王逸,他看樊英屡次拒绝官府和朝廷的任命,为此给樊英写了好多信件,信中引用了大量古时候的经典案例,劝他把握住机会、为国效力。
樊英也确实如同王逸所劝的那样,来到朝中为官,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人听说过樊英有提出过什么治国安民的奇计良谋,那些原本对樊英抱有高期待值的人也因此渐渐对他感到失望。
河南人张楷当时与樊英一起被征入朝廷做官,他对樊英说:“天底下的人也就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归隐。
之前我看您愿意入朝为官,还以为你真是个能够辅佐君王、振兴社会、造福百姓的人才,毕竟您在隐居的那段时间营造出来的形象实在是太过高深莫测了,就连天子的征召都能无视。
结果您现在享受着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却一点匡正天子执政、促进国家发展、完善社会制度的方案和建议都拿不出来。
依我看,您隐居时没悟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入朝为官后也对国家没有任何帮助!”
司马光点评:
【古时候贤明通达的君子到底是做官还是归隐,都是有讲究的:
朝廷和谐、政治清明、天子明达,那么入朝为官就是一条行得通的路;反之,朝廷混乱、外戚干政、天子昏庸,那么隐居不出便是比较好的选择。
由此可见,是否归隐只不过是君子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做出的灵活抉择,并不是真的就那么喜欢隐居。
正是因为当前的政治生态不好,朝中鱼龙混杂,没有人理解自己的治国理念,没有人看得上自己的处世之道,如果还硬是要往官场里挤,那么最终只会把自己给害了;所以把自己在乱世之中隐藏起来就成了君子的明智之举。
帝王起用有才能有德行的隐士,是为了让他利用自己的学问和本事,打造一个更好的国家,并不是只是为了给帝王本人立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虚名。
如果有一位隐士,他的才能和手段足以巩固帝王的威名和中央集权,他的眼界和本事足以帮助帝王庇护、关怀黎民百姓——这才是真正怀揣着绝世名玉,隐藏在集市上的大佬。
面对这样的贤人,帝王必须要想方设法、竭尽所能的向他展示自己尊敬、谦恭的一面,最好是能够放下帝王的身段和面子,以低调谦卑的姿态去拜访、咨询他的治国良方,以真切炙热的诚心打动他选择出山辅政——只有这么做,隐士的智慧与本领、贤德与仁爱,才能够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才能够让天下百姓都因他而过上更好的日子,那么帝王本人也算是建下了值得千秋万代歌颂的功业。
这其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就是:
要用贤人的治国之道,而不是仅仅把人招来就算完;要让贤人实实在在地为国为民做事,而不是仅仅贪图他的虚名来给自己立人设。】
【如果帝王觉得自己的礼遇已经够到位了、态度已经够真诚了,而还是没法打动得隐士为自己效力,那么帝王该做的是反思自己,而不是强迫隐士出山。
应该问问自己:
难道他看不上我的道德水平和品格修养吗?
难道他觉得我执政混乱,已经没有辅佐的必要了吗?
难道他担心朝中奸邪佞臣太多,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吗?
难道他觉得我的诚意不够,怕我将来不会听他的建议计策吗?
为什么贤德聪慧的隐士不愿意为我做事呢?
如果帝王本身品德修养够高、人格魅力够强,各项法律制度、条款规章也清晰明了,帝王执政毫不偏私,朝中宫内的奸臣已经被清退,态度已经足够真诚恳切——
那么这时,隐居深山的贤人们巴不得主动来到宫门前毛遂自荐,怎么可能还会有天子屡次征召都不来的情况?
荀况说过:“想要把蝉吸引过来,需要在木棍上点火,在空中挥舞;如果没有火光,只是拿着一根木棍在空中舞来舞去,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当今那些英明仁德的君主,所有人都会被他吸引,这就像蝉会追随火光一样。”
有的君主会觉得自己招不来贤人隐士很丢脸,会动用高官厚禄、金银珠宝来进行物质刺激,会动用强硬的严刑手段来欺压逼迫:
然而如果君主所看上的那个人真的是君子,那么他是看不上这些身外之物的,也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折磨、生命安全的威胁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操守,所以君主再怎么样诱惑、胁迫都没办法招来真正的贤者;
如果这些所谓的贤人真的在物质刺激、生命威胁之下,被迫为君主做事,那么他们只不过是一些贪生怕死、贪财好利的平庸之辈罢了,又有什么闪光点可言呢?】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
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关爱弟弟;
在外能够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平易近人;
金银珠宝摆在他面前,也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
高官厚禄近在咫尺,也不会为了这些去侍奉自己的看不上的君主——
就这么洁身自好、修生养性,一直活到生命的尽头,即使他没有足够的才华和本事辅佐君主执政、造福天下万民,然而这也算得上是一个清高通达的优秀人才,君主如果发现了这样的人才,也应该为他提供优厚的礼遇,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志向,少说也能给天下人树立一个优秀的道德模范标杆。
当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三月,孝昭皇帝(刘弗陵)下诏给各地郡国包括韩福在内有品行、有道德的人每人赏赐五十匹布帛,并要求当地官府每年正月给他们送去羊肉酒水;不幸身故的人,也能获得一套陪葬礼服以及中牢(牲具为羊、猪)祭祀。
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刘秀)也给了贤人隐士周党非常隆重的优待。
这么做都是为了号召各地百姓学习这些贤人的优秀品质,培养民间踏实、质朴、淳美的社会风气。
像当初范生自以为自己学识过人,便去诋毁左氏春秋,固然不应该,但是张楷批评樊英的那番话说的也是过重了!
当然,这世上少不了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只是为了博取一个虚名而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清高的隐士,为了让世人对自己另眼相看而故意提出一些博人眼球的观点,既不愿意为国家效力却指望获得财富和名爵,不愿意从基层的小官干起却指望一步登天成为三公九卿。
太公望(即 姜子牙)说任矞、华士兄弟:既不给天子效力,也不为诸侯做事,既能下地耕作获得食物,又能就地挖井寻找水源——二人无欲无求,没办法用赏功罚罪来进行约束管理,这种目无天子、目无法纪的人只有被处死的份儿。
孔子说少正卯:心思通达但阴险,行为放肆且果断,说话不着边际且能说会道,喜欢探究他人的私密丑事且喜欢到处乱说,支持不道德的行为且为其掩盖美化,即使他是当世之名人,也该被诛杀。
那些华而不实、外秀中干的草包,只不过是一些空喊口号、玩弄文字游戏的样子货罢了,与古时候的华士和少正卯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人不被圣明的君主抓来处死就算他福大命大,怎么敢期望得到国家的重用呢?】
9.广汉人杨厚、江夏人黄琼(黄香之子)也响应了刘保的征召,来到了京师。
杨厚提出,大汉现在已经历经了快三百五十年,五七三十五,意味着会有重大变故和灾厄,希望刘保对此保持警惕和戒备,时刻关注上天的提醒、反思执政上的疏漏。
刘保任命杨厚为议郎。
黄琼在到达京师之前,李固(李郃之子)写了一封信交给他,信中说:“贤明的君子都认为:不效命于周朝的伯夷太傻太死板,而为了国家甘愿受辱的柳下惠太没有操守和原则。
只要你既不像伯夷也不像柳下惠那样走极端,保持着中庸的态度,那么怎么做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这才是圣贤之人所重视的行为处事的原则。
如果你想以山为枕、以草为被,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效法巢父、许由,这完全没问题。
如果你想辅佐朝政、服务百姓,那么现在就你大展身手的好时候。
从天地之间有人以来,昏聩无能、凶狠残暴的君主比比皆是,仁善爱民、柔和宽厚的君主少之又少,只有出现了像唐尧、虞舜这样的君主,世间的能人智士、英雄豪杰才会大批量的涌现,多的是空有一身才华但是没有合适的施展时机的失意之人。
我听说一句话:‘高耸入云的山峰,上面其实陡峭坑洼;光滑洁白的玉璧,很容易沾上污点。’一个人的名声越响,人民群众对他的期待和神化就越多,期望值越高那么失望就会越大,很有可能他本人真实的水平不如大家传说的那样神乎其神。
前段时间,鲁阳人樊先生(樊英)接受了朝廷的任命,陛下专门为他摆酒饮宴、搭壇设席,天下人还以为朝廷真的找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救世主;虽然樊先生没有什么奇谋良策,但是他的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还是非常优秀的,即便如此,在众人的期待和失望下,社会上还是出现了诋毁批评他的言论,导致樊先生的名声急转直下——
这不就是因为他名气太大,使得大家对他的想象和神化太过吗?
俗话说‘隐居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博得清高贤德的美名而已’,希望先生您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和智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贡献,响亮地给说这句话的人一记耳光,让人知道也不是所有的隐士都是徒有虚名!”
黄琼来到京师,刘保任命他为议郎,过了没一会儿就将他提拔为尚书仆射。
汉和帝刘肇时期,黄琼跟着自己的父亲黄香在尚书部门做事,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对很多事情该依据的条文规章都很熟悉;后来黄琼成为尚书仆射之后,对尚书中各部门的各项事务都门儿清,即使是在朝堂上公然指出某些意见和提议不合适,也没有哪个大臣能够将他驳倒。
黄琼多次上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很多都得到了刘保的采纳。
李固小时候很喜欢研究经书,经常更名改姓,策马扬鞭到四处找老师求学,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他也愿意背着书箱去求访各种各样的儒生长者为自己答疑解惑;由于在书海里沉浸了许久,渐渐地,李固变成了名满天下的大知识分子。
每当李固来到太学院学习的时候,他都是偷偷回到家中看望父母,不愿让自己的同学发现他就是李郃的儿子,行为处事非常低调。

三年(戊辰,128年)
1.春天,正月丙子日,京师发生了地震。
2.夏天,六月,发生了旱灾。
3.秋天,七月丁酉日,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寝)发生了火灾。
4.九月,鲜卑人入侵渔阳郡。
5.冬天,十二月己亥日,刘保罢免了桓焉的太傅一职。
6.刘保罢免了来历的车骑将军一职。
7.南·乌稽侯尸逐鞮单于(拔)去世,他的弟弟休利继任,号称“去特若尸逐就单于”。
8.刘保将十九侯召回京师。

四年(己巳,129年)
1.春天,正月丙寅日,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2.正月丙子日,刘保成年,举行加元服之礼。
3.夏天,五月壬辰日,刘保下诏:“最近灾害频发,我一直在反思执政过程中出了哪些问题,并且下令要求太官部门减少膳食开销,也不再让各地向朝廷进贡玉器珍玩等新鲜玩意儿了。
然而桂阳太守文砻(音‘龙’)竟然献上了一颗巨大的宝珠来谄媚讨好,根本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完全不在意朝廷的当务之急,现在将这颗宝珠原封不动地退还!”
4.五个州出现了雨水天气。
5.秋天,八月丁巳日,刘保罢免了刘光的太尉一职,罢免了张皓的司空一职。
6.尚书仆射虞诩上疏说:“安定郡、北地郡、上郡,这三处被山带河,有天然的屏障险阻,再加上其土壤肥沃、地理面积广阔,非常适合种田和放牧,河流既能灌溉农田,也能打造出一条运送物资的水上通路。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在这二十多年间,羌人渐渐叛离朝廷,为了对付羌人叛乱,朝廷为此耗尽了精力和兵力。
当初选择放弃这块丰饶的土地、天然的财富,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舍弃山河形成的自然屏障,那么我朝将没有险阻关隘来抵挡少数民族的侵扰,那么内地郡县就危险了呀!
现在安定郡、北地郡、上郡的动乱还没有平息,长安的先帝陵园直面外敌的威胁,正是朝廷应该为此想出对策的时候。
然而朝中的公卿大臣一个赛一个的软弱无能,只要有人提出营救边境的方案就站出来反对、质疑,翻来覆去都是经费开销难以承担之类的车轱辘话。
作战、守边自然是要花钱的,这些朝臣眼中只想着如何守住这些钱,根本不想着国家的安全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
希望陛下不要被这些乱七八糟的意见蒙蔽,应该挑选一些有能力有本事的贤人去管理延边地区。”
汉安帝刘祜永初五年(118年)时,为了躲避少数民族的侵扰,将安定郡、北地郡、上郡的民众迁到了内地郡县居住;九月,刘保下诏让原安定郡、北地郡、上郡的百姓全部回到他们原来生活的故土。
7.九月癸酉日,刘保任命大鸿胪庞参为太尉,录尚书事(总领尚书事务)。
刘保任命太常王龚为司空。
8.冬天,十一月庚辰日,刘保罢免了许敬的司徒一职。
9.鲜卑人入侵朔方郡。
10.十二月乙卯日,刘保任命宗正弘农人刘崎为司徒。
11.本年,于阗王·放前(王名)杀了拘弥王·兴,放前将自己的儿子立为新的拘弥王,并派出使者向朝廷进贡宝物。
敦煌太守徐由请求出兵讨伐于阗王放前。
刘保赦免了放前的罪过,要求他放弃对拘弥国的控制,然而放前并没有答应。

五年(庚午,130年)
1.夏天,四月,京师发生了旱灾。
2.包括京师在内,发生了十二次蝗灾。
3.定远侯班超的孙子班始娶了刘保的姑姑·阴城公主(清河孝王刘庆之女)。
阴城公主为人傲慢放纵,做了很多败坏道德的事情,班始对她忍了很久,最后终于忍无可忍将她一刀给杀了。
冬天,十月乙亥日,班始被处以腰斩之刑,他的同胞兄弟姐妹全都被弃市。

六年(辛未,131年)
1.春天,二月庚午日,河间孝王刘开去世,他的儿子刘政袭爵。
刘政性格骄纵,多次触犯法律禁令,闯下了很多祸,做了不少恶事。
由于侍御史吴郡人沈景这人刚强且有头脑,刘保便将他提拔为河间国国相,负责看管教导刘政。
沈景来到河间国后,前去拜见刘政,而刘政只穿着一身便服、在殿上岔开双腿随意地坐着;侍郎要求沈景下拜行礼时,沈景原地直愣愣地站着拒绝跪拜,并问道:“河间王在哪?”
虎贲郎说:“在你面前的不就是吗!”
沈景摇摇头:“河间王连王的礼服都不穿,和普通人没有区别!如今我是来给河间王当国相的,不会跪拜一个不讲礼节的人!”
刘政被沈景的一番话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只好走到后面换了一身礼服出来,这时,沈景才跪下拜见行礼。
沈景离开后,站在宫门外,把河间太傅叫来批评:“陛下让我来河间国当国相,就是因为他知道大王为人无礼、性格乖张,让我来监督、纠正。
你们这些人,身为大王的辅佐、老师,竟然光拿钱不办事,根本不好好教导大王!”
随后沈景便上奏弹劾河间太傅,请求给他定罪。
刘保下诏将河间王刘政和太傅狠狠谴责了一顿。
沈景把河间国中那些包藏祸心、心怀鬼胎、祸乱国事的人都揪了出来,列明了每个人的罪过,将其中几十个罪行最为严重的人给处死了;当时河间国的官府中关押了不少犯人,沈景一一审理核实,放出了一百多个含冤入狱之人。
河间王刘政在沈景这一番操作之下,开始悔过自新、注重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修养提升。
2.由于伊吾卢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又离西域地区非常近,多次惨遭匈奴的毒手,因此三月辛亥日,刘保参照汉和帝刘肇永元二年(90年)时的做法,下诏安排一名司马带领部队在伊吾卢屯田。
3.刘保并不是很注重儒家思想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博士都不再传教、讲课,学生们也渐渐对学习这事儿懈怠了下来,导致学堂没有人打理,变得荒废破败,院子里的杂草长得有半人多高,甚至还有人在学院里放牧、割草。
将作大匠翟酺上书请求重新打理学舍、招募学生,恢复教育培养工作,得到了刘保的批准。
秋天,九月,刘保下诏修缮太学院中的各项设施,新修了二百四十座馆舍,共有一千八百五十间教室。
4.护乌桓校尉耿晔率兵攻打鲜卑,成功将鲜卑击败。
5.护羌校尉韩皓将屯田的位置从湟中地区换到了赐支河与逢留大河之间,其目的是为了离羌人的部落更近一点,便于管理和控制,然而过了没多久,韩皓就因为犯了事被押送回了京师。
刘保任命张掖太守马续接替韩皓为护羌校尉。
羌人看到汉军的屯田部队离自己的地盘越来越近,担心迟早有一天汉军要攻打过来,于是各部落之间放下仇恨,重新结为盟友,每个部落全都处于战斗戒备状态。
马续看到这个情况,为了不惊扰到羌人,上奏提出重新把屯田点转移回湟中地区,得到了刘保的批准。
汉军退去后,羌人这才放下心来,暂时也不再想着联合对付汉军一事了。
6.刘保打算册封皇后,当时后宫之中有四个贵人深得宠爱,一时间不知道该选谁,有人提议可以将四人的姓氏写下来抽签决定。
尚书仆射南郡人胡广以及尚书冯翊人郭虔、史敞上书劝道:“陛下的诏书中说要通过抽签来确定皇后人选,微臣认为此举太过草率。
册封皇后这是大事,应该选取最得人心、名声最好的人,不能由陛下擅自做主,怎么能假借抽签这事还说是由神灵来决定呢?况且抽签确定皇后,这件事情从古至今闻所未闻。
靠这种随机性极强的做法选定皇后,选出来的人不一定就是品德优秀、母仪天下的那位,就算抽出来的这个人刚好就是最优秀的,然而也是通过不正当的途经选出来的,说出去也不好听,难以让人信服。
德行出众、才华超群、遵节守礼的人,是非常出众的,就像巍峨的高山一样,赫然不同于其他所有平凡之物,所以真的符合皇后之位的人,也必然不同于其他所有普通人。
陛下应该从德行高深、名声良好的世家大族中选择有德有才、容貌姣好、年纪相仿、气质出挑的女子,这才符合经书中的规矩,也能体现陛下的英明与德行。”
胡广等人的提议得到了刘保的认同。
恭怀皇后(梁太后,汉和帝刘肇之母)弟弟的儿子,是乘氏侯梁商,梁商的女儿被选入掖庭成为了刘保的贵人,常常受到刘保的召见和宠幸。
有一次,梁贵人在与刘保聊天的时候说道:“广施恩德、体恤百姓,这是德义中‘阳’的一面。
虚心恭谦、纳言听谏,这是德义中‘阴’的一面。
《螽斯》中表达的意思就是,只要后妃不相互妒忌陷害,能和平相处,一心一意为君主好、为国家好,那么就一定能够开枝散叶、多子多福,江山社稷自然而然也就稳固繁荣。
希望陛下不要专宠某一人,后宫妃子您都要顾及到,让大家都感受到陛下的恩德与情谊,这样我心里也好过一点,我身上的罪过或许能少一些吧!”
刘保因此一直高看梁贵人一眼,觉得她是个难得的贤妃。

阳嘉元年(壬申,132年)
1.春天,正月乙巳日,刘保册封梁贵人为皇后。
2.京师发生了旱灾。
3.三月,扬州的九江郡、丹阳郡、庐江郡、会稽郡、吴郡、豫章郡出现了妖贼作乱,以章何为首的贼人通过各种各样恐吓或者迷惑性的言论煽动百姓加入到盗贼团伙中,有四十九个县遭到了贼人的破坏,当地的长官也在动乱之中惨遭杀害。
4.三月庚寅日,赦免天下全部囚犯。
刘保将年号从“永建”改为“阳嘉”。
5.夏天,四月,刘保赐予梁商特进(地位仅次于三公,高于列侯)的身份,过了一阵子,便将梁商任命为执金吾(负责京师治安)。
6.冬天,耿晔派乌桓人戎末廆带兵攻打鲜卑,俘获了很多敌兵、收获了大量辎重。
没多久后,鲜卑再次进攻辽东属国(即 辽东地区管理的西域国家,为昌辽国、宾徒国、徒河国、无虑国、险渎国、房六城),耿晔将屯兵点转移到了无虑城中,抵御鲜卑的侵袭。
7.尚书令左雄上书说:“当初孝宣皇帝(刘询)认为官员频繁调动影响很不好,容易让老百姓手足无措,没法让人民群众正常开展农耕工作。
如果地方上的父母官不换得那么快,让他长期管理当地的民众,那么老百姓也就自然愿意服从他的管理和教育,一个地方稳定的局面也就形成了。
这些地方官员之中,如果有征政绩特别出色的,皇帝应该写下玺书予以褒奖,并且赏赐给他丰厚的奖金,中央朝堂中的三公九卿如果有位置空缺,也是从这些优秀的地方官中进行筛选、填补。
在这样的一套体系下运作,基层管官吏工作起来会更加顺畅有条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也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也就是从孝宣皇帝开始,大汉才逐渐涌现那么多优秀而又称职的好官,如:尹翁归、韩延寿、朱邑、龚遂、黄霸。
而现如今,即使只是一个掌管百里之地的县官都频繁换人,这些官员心中怎么可能会考虑如何治理好一方百姓呢?他们根本就没有长期任职的打算。
在这种快节奏、频繁调任的大环境下,官员想要做出成绩来展现自己那必然就要动一些歪脑筋:
给无辜百姓处刑当做立威的手段,捞钱谋取私利、大张旗鼓折腾民众成为了贤明能干的标签;
而那些安抚百姓、脚踏实地解决民生问题的人却成了暗弱无能,按照法律条文规规矩矩办事的人却被当成了治理水平低下的典型。
只不过是因为一点小小的不愉快,长官竟然会动用权力让弱小的百姓遭受髡钳(剃光头发、戴上枷锁)之刑;
只不过是因为心情不好,长官竟然以公谋私,残害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之性命。
如此可怕刻薄的官场风气,使得在某些父母官的眼中,老百姓比仇人还可恨,在向老百姓收税的时候,巴不得像老虎吃羊一样,将人民的财产全部搜刮得干干净净。
监督管理部门也完全成为了这些贪官恶官的帮凶,看到这些官员为非作歹却视若无睹,得知这些官员胡作非为却充耳不闻。
各郡县的长官忙着把当地的亭长馆舍搞得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这就是做给上级视察部门看的形式主义,让监督人员看到这些还以为长官的政绩有多么出色,以至于监察人员在馆舍中被好吃好喝的供着,过了一年才写下完成任务的文书。
由于这些监察人员被照顾得那么到位,因此在汇报监察结果的时候自然也要为这些地方长官说好话:
明明这些长官也没干出什么利国惠民的事情,却被夸上了天;
明明这些长官没有立下任何功劳、没有创下任何政绩,而汇报的时候却会为他们编造许多并不存在的功绩。
注重形式主义的人获得了夸赞与美名,秉公执法的人却遭到奸人的诋毁和诽谤。
有的人明知自己有罪,选择主动弃官走人,竟然会被当做清高风雅;有的人看到上级对自己的脸色不对,就不打招呼直接离职,竟然会被人当做见微知著。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为了获得美名,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州郡长官是多么重要的岗位,但是所选任的这些人根本就没有通过正儿八经的考核与调查,不少人只是因为在社会上有名气,就轻轻松松的到了这些职位,甚至有的人还凭借声望得到越级提拔。
官员在处理刑狱案件的时候也都是马马虎虎、毫无职业道德可言:被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人,不追究他的罪名,这些人通过行贿受贿的手段或者等到朝廷下达了大赦天下的诏命,让自己的身上的罪名消失的一干二净,洗白后又再次投身官场,导致社会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根本就分不清谁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良民,谁是偷奸耍滑、心怀狡诈的奸贼。
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
贪官污吏横行霸道,找关系走后门的事情层出不穷;
官员毫无责任心,想辞职就辞职,某一个岗位上的人变来变去就如同流水一样没有定准;
放眼全国各地,空缺的岗位少说也有三位数。
乡镇官员、州部刺史,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吏,他们的车马、服饰等吃穿用度,全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
稍微有点良心的清官,从人民群众之中拿取够用的物资就好;
而那些贪婪缺德的脏官,自己够用还不满足,非要这些金银财宝在家中堆成山。
政府要求征收的田租、赋税以外,当地官员还要求老百姓上交额外的费用,如保护费和礼品,民众为了拿出这些远超赋税之外的钱简直得想尽一切办法,生活压力成百上千倍的增长。
这不仅让老百姓生活难以为继,还损害了中央和陛下的形象。
前段时间灾害不止、异常不断,微臣推测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这里。
微臣认为,那些执法宽和、为人和蔼、政绩优秀的太守、国相、长官等人就不要轻而易举的调动了,为了表示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和褒奖,可以增添加他们的俸禄等级以示鼓励。
陛下还应该要求他们,除了给父母奔丧,其余的情况都不得离开岗位。
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条文,不听从朝廷的指示、中央的号令的,全都不得再入朝为官,且这些人不在大赦天下的赦免范围之内。
如果有人违法犯罪之后,选择逃走以躲避处罚的,应该将他的家人全都流放到延边地区,让后人知道逃避罪行的下场。
那些真正处于执法一线、管理人民群众的官员,应该选用有学识、有品德且管理水平优秀的儒生,为了吸引这些人才,可以免去他们的赋税,增加他们的俸禄水平;只要在基层工作满一年的,便可以拥有被州郡长官任用、推举的资格。
只有这样,那些贪官污吏才不敢继续鱼肉百姓,才不会有各种各样不实的工作汇报,人民群众不用再为了不被刁难而去巴结讨好长官,官员无法再向老百姓索取额外任何一分钱——遵纪守法、秉公无私的好官能很有效的净化官场风气、社会风气,黎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了。”
左雄的奏疏令刘保深受触动,于是再次下诏强调了“不允许擅自离职”这一禁令,还安排了有关部门对各部门、各地长官开展政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看到底有多少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的情况,要求有关部门把审计流程和事项形成详细的工作方案进行汇报。
然而这事牵扯到了内宫中宦官的利益,宦官们极力反对此事,最终刘保还是没能成功推行审计工作。
左雄又一次上奏:“孔子说‘人到了四十岁就不再迷茫’,《曲礼》将四十岁称为‘强仕’,也就意味着这个年纪的人进入官场是最合适的。
所以微臣认为,年纪不满四十岁不得被推举为‘孝廉’,而且被举荐的人应该先在官府中接受考核、测试,由儒生学者考核他所掌握的专业流派知识的水平,然后由负责文书的官员考核他写文章的水平,副本保存在端门(皇宫正南门,尚书在这个位置接受天下各地交上来的奏章)交由尚书留档。
然后再让被推举人在基层部门试用一段时间,考察他的工作办事能力,这样就能知道他实际水平到底如何,有没有过人的闪光点,能不能保住一方百姓的安定团结。
如果有人不按照这一规章制度进行人才的选拔和推荐,那么就要按照相关法律给举荐人定罪处罚。
如果有些茂才(即 秀才)真的异于常人的优秀,那么也就不用以年龄来卡他的为官门槛。”
刘保采纳了左雄的提议。
胡广、郭虔、史敞上书反驳左雄的观点:“推选人才,主要是看一个人的才华和德行,选人用人没有固定公式。
陈平当初为高祖(刘邦)出了六个奇计,帮助高祖于危难中脱险,这些计策也都并非拘泥于儒家经典。
郑国的子产选人用人注重能力才华,使得郑国朝中太平无事,没有其他诸侯国敢威胁挑衅;齐国的晏婴治理东阿,整整三年,既没人托关系走后门以享受特权,也没人行贿受贿搞得社会乌烟瘴气——子产和晏婴当政期间,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事无巨细地给国君写奏章汇报。
甘罗十二岁便替秦王出使赵国,赵王当即割让了五座城池给秦国,秦王封甘罗为上卿;子奇年仅十八,就将齐国的东阿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安宁——此二人的年龄远低于所谓的‘强仕’之年。
终军十八岁时,便有活捉南越王来面见孝武帝(刘彻)的壮志,得到了孝武帝的赏识,将他提拔为谏大夫;贾谊也是在十八岁,凭借着自己对于国政的过人见解,成为了孝文帝(刘恒)身边红得发紫的名人,多次得到越级提拔——他们也是在弱冠的年纪就有了如此成就。
从前代开始,推举人才的制度就从来没被改动过,说明它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如今难道仅凭一个小小的左雄一句话,就把以前的规定完全推翻吗?况且左雄所提出的观点,还不知道到底好不好用呢,贸然推行如何让众人服气?
修改完善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大事,陛下不先去咨询一下有关部门的意见,也不与三公九卿商量商量,就这么下决定,实在是太草率了。
如果一旦左雄提出的制度推行之后,实在是不好用,群臣的反对之声越来越大,陛下到底是要采纳哪一边的意见呢?如果坚持继续使用左雄的制度,那么确实不能让不合适的制度就这么用下去;如果陛下认为群臣的反对意见有道理,然而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陛下已经下达的政令,又怎么好朝令夕改呢?
微臣认为陛下应该将左雄提出的新制度交给群臣百官共同商议,把不合适、不合理的地方挑出来剔除或修改,只有通过群策群力制定出来的东西才是实用性最好的。”
刘保没有采纳胡广、郭虔、史敞的意见。
冬天,十月辛卯日,刘保要求:“各郡国推荐的孝廉人选,年纪必须大于等于四十岁;被推举人必须要通过对经书内容的考核、测验,然后由文官考察他的案头能力,之后才可以来到京师备选。
如果有像颜渊、子奇那样能力出众、德行拔群的茂才,在推举时不以年龄为限。”
此政策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广陵郡推举了一个不满四十岁的孝廉,名叫徐淑。
尚书郎质疑他为什么不满四十岁便被推举为孝廉,徐淑回答:“诏书中说了:‘如果有像颜渊、子奇那样能力出众、德行拔群的茂才,在推举时不以年龄为限。’所以广陵太守才选了我。”
听到这个回答,尚书郎无言以对。
左雄当时也在面试现场,他问:“别人问颜回一个问题,颜回能引申出十个与之有关的回答。
那么请问徐孝廉,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能回答出多少来?”
徐淑一时语塞,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于是左雄就把他退回了广陵郡,广陵太守也被撤职免官。
袁宏点评:
【无论是制定方案还是制度,都是为了让所有人的行为符合君主的期望,那么这些政策必须得是便于人们实行的才可以。
古时候的人,基本都是四十岁以后才入朝为官,这并不是说必须非得到了这个年纪才可以、年纪不足的就不行。
那为什么又会有一个“做官的时间大致在四十岁左右”这样的说法呢?
其实是因为就一个群体而言,大部分人到了这个年纪,他的身体条件、阅历经验、性格素质都到了一个最适合、最成熟的阶段,那么在这时做官是最容易干出一番成绩的,所以才有了四十岁属于“强仕”这么个说法,让人民群众对为官年龄的事情有个统一的、大概的认知。
像颜渊、子奇这样的天才,几百年都不见得能出一个,如果要是面对这样的奇才还要以四十岁的门槛来限制他们,岂不是太死板愚昧了吗!】
左雄为官公正、眼光独到、头脑敏锐,能够一眼看出事情的本质,也能识别出被选举人是否真的有才,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致力于一定要为朝廷选出一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贤士。
过了不久,胡广被刘保下放到地方,担任济阴太守,他和其他十多名太守全都因为推举的人不合适而被免职;各地所推举的孝廉之中,只有汝南郡人陈蕃、颍川郡人李膺、下邳县人陈球等三十多人被刘保任命为郎中。
从这以后,州牧、太守都不敢随便乱推荐所谓的人才了。
在左雄的不懈努力之下,直到永嘉之年,朝廷选用的官员基本上都能胜任相应的岗位且较好地完成任务,官场风气清正和谐,官员办事恪尽职守、秉职奉公。
8.闰十月庚子日,恭陵(汉安帝刘祜的陵寝)的百丈庑发生了火灾。
9.刘保听说有一个人,名叫顗(音“以”)精,十分精通阴阳派的学说,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年(癸酉,133年)
1.春天,正月,刘保下诏要求公车部门将顗精召入京师,咨询他有关天灾异象、自然灾害的事情。
顗精上书说:“三公之人,对应着天上的台阶,又是帝王的左膀右臂,与帝王是一体同心的;如果执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天象、气象。
现如今身居三公之位的人,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拿着那么高的俸禄,享有那么高的身份地位,却根本就不为国事忧心操劳。
平常也没见他们有什么事情要做,动不动就这病那病的,但是好巧不巧,皇上的一封册命文书以及丰厚的金钱赏赐到位了之后,他们的病马上就得以痊愈。
真是怪了,什么病好的这么快啊?
想要这样的人为天象灾异背锅顶罪,老天根本就看不上,想要安稳太平,的确不太现实。
地方基层长官出现了问题,责任在州牧、太守身上;三公部门(司徒、司空、太尉)负责州牧、太守的选举,如果州牧、太守出现了问题,那么岂不是推举他们的人的责任吗?
陛下实在是把三公抬举的太高了,但是对州郡的监督责罚却过于严苛,这不就是‘不把控大局,却紧盯细节不放’吗?
当然,三公之人并不是我的仇人,我之所以废寝忘食天天思考这些事情,主要还是为了朝廷着想,盼望着天下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啊!
微臣说话不知避讳、口不择言,自知触犯死罪,但是我也绝不后悔!”
随后,顗精就提出了七条建议:“第一点,先帝(刘祜)的陵寝发生了火灾,希望陛下念在百姓生活窘迫的份儿上不要再折腾他们去给园陵搞复建工作。
第二点,从立春开始,天气出现了极大的反常,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陛下应该挑选能直言极谏、忠正纯良的贤臣,帮您出谋划策,以求推行更好的政策,使社会更加兴旺繁荣。
第三点,今年属于‘少阳’之年,春天大概率会出现干旱,夏天又会出现水灾,应该按照过去的做法,应该号召所有人勤俭节约,不得铺张浪费。
第四点,去年的八月,荧惑星(火星)出现在轩辕垣(代表后宫)附近,陛下应该放一部分宫女出宫嫁人。
第五点,去年闰十月,一股白色云气从天空西方的天苑星附近,来到了参垣十星的西南侧(代表偏将军),恐怕立秋之后羌人要出现动乱,陛下应该赶紧下令要求边地郡县加强戒严警备工作。
第六点,今年正月十四日(乙卯),有一条白色的长虹(百灾之源)直接穿过了太阳,应该告诉中央和地方上的官员,必须要等到立秋之后再审讯犯人。
第七点,从大汉开国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三百三十九年了,按照三朞(每三十年为一个周期,每十年为一节)的方法来推算,现在已经经过了三十一个周期,陛下应该给国家法律来一次大规模的修改,将各项条文规定全部改头换面,迎来新气象。
帝王的一切举动都要顺应天意,就好像从春天到夏天,服装主色就要从青色变成红色一样。
从孝文皇帝(刘恒)减轻刑罚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然而那些犯罪情节较轻的案子已经积累了不知道多少,是时候重新将法律收紧了。
帝王创建法律,就应该像长江、黄河一样,让老百姓容易避开,且拉高犯罪成本让老百姓不敢触犯。”
二月,顗精上书推荐黄琼、李固,说他们二人理应得到提拔。
顗精还说:“从冬天到春天,一滴雨都没下,西风倒是刮的挺勤,这是非常反常的气象。
面对这种情况,陛下只能多操操心,为天下万民祈福,在高山上、河流边祭祀祝祷,并且在对应的日期让人扮作不同的龙,在北门和闹市中焚烧公鸡和猪尾以求福消灾。
上天能够感受到人是否真心,如果祈福的时候不真诚,老天是不会有任何反馈的。
一切的灾害和异常,都与人的错谬行为密切相关,所以在祝祷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承认错误、自我反思。
如果这么做可以让上天降下甘霖,可以让洪水就此消失,那么将会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这种灾害发生了,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将指日可待。
然而如果这么做了灾害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那就说明陛下在祈福的时候反思的内容搞错了。”
顗精的奏疏交上去之后,刘保任命他为郎中,但是顗精表示自己身体不好,没有接受刘保的任命。
2.三月,出使匈奴的中郎将赵稠派遣他手下的从事带着南匈奴的兵力到边塞外攻打鲜卑,成功将鲜卑击败。
3.当初在拥立刘保即皇帝位这件事上,刘保的乳母宋娥也参与了进来,于是刘保封宋娥为“山阳君”,又封执金吾梁商的儿子梁冀为“襄邑侯”。
尚书令左雄递交了一封密奏:“高皇帝(刘邦)立下过约定:刘氏以外的人不能封为王爵,没有立过功的人不得封为侯爵。
孝安皇帝(刘祜)违背了这一约定,给江京和王圣都赏赐了爵位和封地,马上就引来了地震这一灾异。
永建二年(127年)时,陛下给当初拥立您为皇帝的功臣封了爵,又招来了日食。
那些拥有术数技能的人,都说日食和地震都是由于给无功之人封爵所致。
如今青州地区饿殍遍野、饥荒不断,盗贼也一直流窜于各地抄盗作乱,这不是陛下忙着给乳母报恩的时候啊,您这么做实在是有失帝王的身份!”
刘保拒绝听取左雄的建议。
左雄再次劝谏道:“没有哪个君主希望自己的身边都是奸臣、邪臣,肯定是希望忠臣越多越好;但是反观历史,那么多年过去了,下场不好的大多数都是为国尽忠的贤臣,而谄媚讨好、心怀狡诈之人反而会得到君主的宠爱。
为什么会这样?
大概是因为匡正错漏、纠正失误的忠言实在是不好听,那些阿谀奉承的甜言蜜语更能讨君主的欢心吧!
没有人愿意被定罪受刑,没有人不想要尊贵的身份和特权,所以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谄媚之徒多于忠贞之辈的。
也正是因为会讨好的人多,君主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夸赞自己的溢美之词,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哪里有问题,长此以往,在花言巧语中迷失了自我,最终错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落得个覆灭的结局。
前段时间陛下下诏给您的乳母封君侯,我能理解陛下是想报答她的哺育和拥立之恩,所以希望她能够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按照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从来没有任何一代帝王给自己的乳母进爵封地的,也就只有先帝(刘祜)给乳母王圣封了个‘野王君’,然而在延光三年(124年)时,也正是因为王圣在暗中搞鬼,差点让陛下永远失去了天子之位——她活着的时候要被天下人嚼舌根,等她死了所有人都拍手称快。
夏桀、商纣王是身份尊贵的人主,然而为什么如今就连身份卑微低贱的奴仆都不愿意把自己与这两人相提并论?是因为夏桀和商纣王过于昏聩残暴,做的恶事太多。
伯夷、叔齐只不过是山野中的草莽之人,然而为什么地位煊赫的王侯将相巴不得世人将自己与他们二人放在一个水平?因为他们忠于故国,守住了臣子的底线,守住了自己心中的高尚的道德操守。
如今陛下的乳母(宋娥)为人谦虚退让、勤俭节约,并且通过自己的优秀影响着其他人效仿学习,陛下身边的那些侍从、甚至就连朝中的大臣,都纷纷向宋娥的高风亮节看齐。
如果在这个时候,您给她赐予爵号,岂不是让她与王圣同流合污了吗?这不仅违背了她本人的高贵品格,也让群臣百官们对此有所非议。
微臣认为,人类所喜欢的、所厌恶的、所害怕的,大体上来讲都是一样的,从古至今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当初王圣差点颠覆朝廷,这事儿让老百姓想想都感到后怕,天下万民的性命都系于朝廷、系于陛下,所有人都不愿意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搞得社会动荡不安,所以直到现在人们谈及此事都冷汗直冒,嘴上仍然对王圣骂不绝口。
希望陛下能按照我之前说的,给乳母(宋娥)赏赐一千万钱就可以了,这不仅能体现您对她的报答之情,也不会让官吏百姓惊慌失措。
梁冀封侯一事,并不是什么当务之急,希望陛下能等到灾害过去了之后,再让公卿大臣商量商量这件事的可行性。”
于是,梁冀的父亲梁商主动要求退还“襄邑侯”的侯印,辞让的奏疏上交了十多次,刘保才勉强答应。
夏天,四月乙亥日,京师发生了地震。
五月庚子日,刘保下诏要求三公九卿对当前的状况建言献策、提出批评,并且要求每人推举一个敦厚善良、朴实宽厚的人才。
左雄上书说:“先帝(刘祜)给王圣封为‘野王君’导致汉阳郡(天水)发生地震;如今陛下给宋娥封为‘山阳君’,导致京师出现了地震——陛下为了一个乳母,视封爵之事如儿戏,竟然擅作主张,这可是比地震还要严重的灾难!
微臣之前就已经提醒过陛下,赐爵是大事,代表的是权力和地位,不能随随便便给配不上的人。
陛下有自己所偏爱的人,这很正常,想表达您对他们的爱,多赏赐一些钱财就行了,千万不能把权力交到他们手上,希望陛下把赐予宋娥的爵位收回,以求老天息怒、灾害停止。
如今梁冀已经表现出了谦虚退让的高姿态,退还了‘襄邑侯’,那么宋娥也应该主动退还‘山阳君’之爵来体现她的道德素养。”
左雄为这件事是真的操心和忧虑,奏疏也足够体现出他的真诚与恳切,宋娥也被左雄的奏章搞得心慌意乱,由于已经被点名道姓的指出来,她也只好主动推掉了“山阳君”这一爵位,而刘保不愿意这么做,最终仍然保留了宋娥的“山阳君”爵位。
当时,大司农刘据因为工作上出了问题,遭到了刘保的问责,在押送刘据去尚书部门的路上,官兵们催促得过于急切,甚至还动手捶打、驱赶。
左雄上书说:“大司农属于九卿,地位仅次于三公,又身为朝中大臣,是随身携带玉佩的谦谦君子,是举动彬彬有礼的纯良贤士,代表的是朝廷的威仪和肃穆,怎能随便受到一个小吏的冒犯呢?
捶打朝廷命官,是从孝明皇帝(刘庄)开始兴起的,这一点本来就不符合规矩,朝臣失去了尊严,这对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希望陛下能够多多留意。”
刘保采纳了左雄的观点,从这以后,九卿官员犯了罪再也不会受到肉体上的侮辱了。
4.五月戊午日,刘保罢免了王龚的司空一职。
六月辛未日,刘保任命太常鲁国人孔扶为司空。
5.六月丁丑日,洛阳的宣德亭地面开裂,裂开的长度有八十五丈。
刘保召集公卿大臣所推荐的那些敦厚温和的贤士,对他们进行考核测试,在考试的题目中,特意让他们谈一谈国家当前存在什么问题,并要求提供相应的对策。
李固回答:“曾经,孝安皇帝(刘祜)给乳母王圣封爵,就已经破坏了以往的规矩和制度,由于他开了这个不好的口子,才使得王圣在朝中宫内作威作福、为所欲为,教唆先帝废黜嫡子,使陛下屈居与西钟之下,遭遇了一段非常惨淡困苦的时期。
然而好在陛下能够挺过那段艰难的日子,最终还是顺利坐上了天子之位,天下人都希望您登基之后能一改先帝(刘祜)那些不合适的制度、整顿朝堂和内宫风气,让国家发展、社会经济重新振作起来,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要知道,在足够混乱的情况下,想要触底反弹还是很容易的,按理说陛下稍作努力就能让汉室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只需要陛下有让国家振兴的真心,那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必然就会有好结果。
但是现在我只听到很多人说‘现在这个样子,与孝安皇帝时期差不多’,我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卑贱草民,但是听到这种话怎能不为国家感到悲哀!
大汉开国至今已经三百多年了,也历经了十八位(高皇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以及当前天子刘保)天子,之前那么多代先帝,难道都没有乳母将他们喂养长大吗?难道他们都给乳母封爵了吗?
只不过是因为加官封爵这件事情是上天赋予帝王的权力,先帝们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为了不违逆天意、不违背原则,所以才不这么做。
如今您的乳母宋娥虽然有哺育陛下的大功,勤勤恳恳的在宫中干了一辈子,陛下只需要给她足够的钱财,让她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就已经算是报答了;赏赐爵位、分封土地,这实在不是一个乳母能够享有的权力。
我一直听人说,宋娥为人谦虚谨慎,她肯定早就已经多次向陛下提出辞让的要求了,陛下应该尊重她的个人意愿,既能让她有美名流传于世,也能真正保住她永远的荣华富贵啊!
放眼前代,很多妃子、皇后的家族都是灭族、破败的下场,难道他们天生就是祸乱朝纲的坏种?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太高、爵位太过、权力太大罢了,是天子对他们的赏赐早就已经过饱和了,这些家族之人也意识不到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他们自然也不知道急流勇退,那么就更不知道低调、谦虚、退让为何物了。
正是因为如此,贵戚们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行为放肆、目无法纪,招来了怨恨,迟早有一天要惹祸上身,垮台是必然的结局。
先帝(刘祜)对阎氏一族的恩宠太过,给他们的官位和爵号已经贵无可贵、无以复加,所以才在眨眼之间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老子》中说:‘进步得越快,衰退得越狠。’
如今陛下的皇后是梁氏,按理来说,陛下不应该以皇后的父母为臣子,所以陛下给梁皇后的父亲赏赐爵位,这还算合理;但是梁皇后的兄弟子侄也一并受到了爵位封赏,这就确实不应该了,永平年间、建初年间都没有这样的先例。
应该让步兵校尉梁冀以及那些梁氏的侍中回到黄门部门中办公起居,不应该给外戚这么多的权力,决策大权还是得由陛下一人掌控,这才是真正对梁氏好、对社稷好的做法。
“侍中、尚书、朝中大臣的子弟不得为官,也不得被推举为孝廉,就是因为防止这些朝廷命官借着自己的权力和官威给自己的亲人开后门。
中常侍是天子身边的近臣,身份地位是他人不可比拟的,然而您对他们的兄弟子侄的官位级别、俸禄等级没有限制,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地方上总有一些虚伪狡诈、谄媚讨好的人,企图巴结中央、内廷的官员来获得更好地晋升机会,所以即使中常侍及其子弟都是品德高尚、谦恭低调之人,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在州郡享有特权,但是仍然挡不住各地官员的讨好行为。
微臣认为,对于中常侍也应该像中央大臣一样,禁止他们的兄弟子侄为官或者被推举为孝廉。
当初馆陶公主想给自己的儿子求一个郎官做,结果被孝明皇帝(刘庄)拒绝,并赏赐了一千万钱作为补偿,因为孝明皇帝知道金钱远远不如爵位和官职重要,如果通过走后门、托人情的方式让不称职的人坐上了某一岗位,那这只会让真正有才的人心里不平衡从而对朝廷失望,甚至会不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出特权事小,让国家损失人才事大,百姓被不称职的官员瞎折腾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长水司马武宣、开阳城门侯羊迪等人没有干出什么出色的成绩,也没有什么优秀的事迹,然而连试用期都没有,初次任职就已经是正职了,这虽然算不上什么大错误,但是一点点小错误积累起来,迟早是要动摇制度之根本的。
古之圣贤所制定出的法律规章应该严格遵守,如果一旦这些规定遭到了动摇,那么怕是花上一百年都无法恢复原样。
《诗经》中说:‘统治者但凡违背了一丝一毫的制度,老百姓就得累死累活的受罪。’
这就是在讽刺周王违反了先王的礼法制度、法律规范,导致黎民百姓被折腾的够呛。
“尚书部门,就如同天上的北斗星,北斗星是上天的咽喉,那么尚书也是陛下的咽喉。
北斗掌控着天地四时的变化、阴阳的区分、五行的转换,尚书负责宣布天子的诏命、向天下四海传达中央的指示。
由此可见,尚书是非常重要的岗位,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如果尚书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是通过正当的、公平公正的途径选出来的,那么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陛下应该注重尚书人员的筛选,保证每一名尚书都是尽职尽责、有真才实学的好官。
朝中有三公九卿、尚书,宫内有常侍、黄门,他们是协助、辅佐陛下执政的重要帮手,相当于是与您一同治理天下的一帮人,这就好像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地方上有州刺史、郡太守,这些人表面上是掌管着一方土地,而实际上他们全都受着中央政府的节度和管理,如果朝廷的法令有问题,那么地方官员岂不是也会跟着出现失误吗?
弯弯曲曲的东西,照出来的影子一定是扭曲的;源头是清澈的,那么水流也一定干干净净。这就表明,根源对于枝干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如今,中央就是根本,地方就是枝干,中央的政策号令怎么能出问题呢!
现在对陛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遵守礼法、守护法律,不要让法律规定、礼法规范遭到破坏。
天子执政就如同水流有堤坝一样,只要堤坝严严实实,那么不管雨水再多再密、水流再奔腾再汹涌,都不会造成洪灾;同理可得,只要天子坚决遵并执行守法律规定、礼法规范,那么即使暂时有一些混乱或者异常,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
一旦堤坝被损毁,即使派出上万个人抢修,也阻挡不了洪水带来的灾害;一旦法律规范被打破,即使能人智士齐心协力出谋划策,也无法弥补制度公信力受损带来的后果。
如今的朝政,还算是比较坚固的堤坝,但是上面已经出现了裂痕和细微的孔洞,只要陛下愿意及时弥补和修缮还来得及。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中央朝廷就相当于内脏心腹,地方州郡就相当于手脚四肢,如果内脏出了问题,四肢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了。
微臣所担心的问题正是出在心腹之上。
想要加固堤坝,就应该明确律法规范并坚决遵守执行;想要让内脏健康,就应该除掉中央朝廷中的害群之马。只要能这么做,即使世间有奸人贼党、有水旱天灾,也不用为它操劳担忧;然而,一旦堤坝倒塌、内脏生病,就算没有任何自然灾害出现,这个国家怕是也要完蛋了。
宦官目前已经成了一大问题,应该给宦官裁员、取消他们的部分职权:陛下身边的常侍只用留下两个人就好,而且留下还得是品行出众、德才兼备的贤人;小黄门控制在五人,选那些心地纯良、聪敏能干的人留在皇宫内殿做事即可。
我相信经过这么一系列的改动,肯定能让上天感受到陛下的诚意,那么风调雨顺的太平之年便近在咫尺了!”
扶风功曹马融回答:“如今推行的制度和禁令已经够多够详细的了,没有必要再进行增添和修改。
然而各种异常现象和自然灾害还是不停的涌现,老百姓还是怨声载道、唉声叹气,这是为什么?
因为人民群众总是听到那些口号式的大道理,但是根本感受不到陛下对他们的关爱与恩惠。
古时候,君主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其实是无法细化到给每家每户发福利、搞慰问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丰衣足食呢?主要还是要通过分析研判社会民生经济数据,来规定人们在各项生产活动上的开销,以此进行约束和调节,帮百姓保住财产、留下存款。
所以嫁娶的礼法规范崇尚低调节俭,那么老百姓就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举办婚礼;丧葬的礼法规范推崇节省朴素,那么人在去世后都能入土为安;根据不同的节气与气候,到了该桑蚕纺织、下地耕作的时候,不耽误老百姓的工作,那么民众自然而然也就能有好的收成,吃穿也就不用发愁了。
在这样和谐有序的环境下:男人娶老婆、生孩子,这些是他向上拼搏的动力;脚踏实地的工作,能更加打磨一个人的意志,让其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虽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少不了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无业游民,但是在完善的制度规范之下,这样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
太史令(属太常)南阳人张衡回答:“从孝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推举孝廉这一制度创立以来,至今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了。
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孝顺,在孝顺之外,如果他还有其他更多的优秀品格和天赋,那么才有那个水平去钻研经书、学习律法。
去年冬天,十一月辛卯日陛下下诏,要求被推举上来的孝廉必须要精通案头文字工作,即使这个人足够孝顺父母,如果文章写的不好也不符合被推举的条件。微臣认为,陛下或许搞错了重点。
曾参的仁孝人尽皆知,但是他其实思维并不敏捷、头脑略显愚钝,文学素养比不过子游和子夏,政务能力比不过冉有和子路,然而他却是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标杆。
如果陛下既要求一个人孝顺仁爱,又要求他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素质和工作能力,就算您真的找到了这样的人,他或许表面上看起来各项工作都完成的不错,但是细究起来,肯定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弊病,那么陛下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完全违背了当初推选孝廉的初衷了吗?
当初陛下因为郡太守、国相选人用人出了问题,一眨眼的功夫,就将如此重要岗位的官员直接罢免了十多个,再怎么说他们也是管理一方土地、庇护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啊!
您一句罢免的诏命下达的轻轻松松,而当地的基层官员和老百姓为了迎来送往,忙的可是不可开交;而且在这种人员大规模变动的情况下,肯定少不了各种各样钻空子、谋私利的人在其中浑水摸鱼:如果有在位者看不惯某些官员深得百姓爱戴,借着这个机会进行诋毁诽谤,让真正执政为民的好官也受到牵连、遭到罢免,那岂不是夺走了庇佑人民的父母吗?岂不是要了老百姓的命吗!
《易经》中说‘趁着还没走远,及时回头’,《论语》中说‘犯了错不要害怕改正’,就连好朋友之间都有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闹不愉快,更何况帝王肩上承担的是天下的重任呢!犯错完完全全是情有可原的,只要能意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就好了。
本年四月壬寅日,太白星(金星)在白天出现,而永建三年(127年)京师发生了地震,本年宣德亭又出现了大地开裂之灾,这些都是上天对陛下的警告啊!请陛下一定予以重视!
机敏聪慧之人在灾祸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就能够引起警惕并采取行动补救,而现在灾祸已经明明白白摆在陛下的面前了,希望陛下一定不能放松懈怠,赶紧改正不恰当、不合时宜的政令,以求消灾降福。”
刘保看了这些人的答卷之后,判定李固为第一名,当即下令将乳母宋娥移出内宫,让她回到自己家中居住,那些内宫中的常侍们也都磕头认罪,一时间朝廷上下全都规规矩矩,没有人敢搞偷奸耍滑。
刘保任命李固为议郎。
但是经此一事,李固遭到了宋娥和宦官们的嫉恨,很快弹劾、诽谤、诬陷李固的奏章满天飞。
由于这些弹劾李固的奏章都是直接呈交给刘保,没有经过尚书,很多人担心李固会因此获罪,所以大司农南郡人黄尚等人找梁商为李固求情,尚书仆射黄琼也用尽浑身解数证明李固的清白。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保才打消了对李固的怒气,但是仍然把他调离了中央,命他担任广汉郡的雒县县令;李固受不了这一侮辱,主动辞官回到了汉中老家。
马融对经书深有钻研,文章也写得清新脱俗,刘保看了马融的答卷之后,任命他为议郎。
张衡写文章很有一手,且精通《六艺》(一说六经,即 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一说 礼、乐、射箭、骑马、书法、术数),然而他虽然才华出众,在社会上很有名气,但是奈何他性格骄傲、目中无人,这一点使得他的风评稍稍受损;张衡很会做一些精密的仪器和设备,又特别精通天文、阴阳、历法演算,经过他的研究和努力,发明出了浑天仪,并且写下了一本名为《灵宪》的书。
虽然张衡的才华和能力非常出色,然而他为人清高孤傲、不喜竞争,所以他对个人在官场的发展并没有什么追求,好几年都没有得到过提拔晋升。
6.太尉庞参是三公之中最为耿直忠正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一个性,遭到了好多人的诋毁。
那段时间,庞参所推举的人刚好让刘保心存不满,于是有关部门抓住这个机会弹劾了庞参一把。
当时,正好是刘保考核茂才(秀才)、孝廉的时候,照理说三公人员必须参会,而庞参因为自己被有关部门弹劾,于是推脱说自己病了,没办法参加此次会议。
广汉郡的上计掾(每年年底来京师向天子汇报地方工作之人)段恭为庞参说话:“我在来的路上,听到路边的行人、农民、妇女都在说:‘庞太尉为国家尽忠尽责,只不过是因为他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讨喜,成为了无法融入那些阿谀奉承的邪臣之中的怪人,简直成了众矢之的。’
阴险狡诈、花言巧语的谄媚之人诋毁大公无私、刚直忠贞的贤臣,这对于国家而言可是大忌讳,对于天子而言这是最要不得的事情!
当初秦王听信谗言,赐死白起,其他几国的诸侯得知此事后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公子季友被齐国送回鲁国,鲁国人都对他的到来欣喜若狂。
由此可见,只有贤人才可以让国家获得安宁,只有贤人才可以让君王在执政时不出纰漏。
如今天下人都为陛下身边有庞参这么一个忠臣而感到欣慰,希望陛下不要处置庞参,不要让人民群众对朝廷失望啊!”
刘保看了段恭的奏疏,马上要小黄门去庞参家探病慰问,还派出了太医给庞参送去了羊肉和酒水。
后来,庞参的现任夫人对他的前妻心怀怨恨,于是把她推到井里给杀了,洛阳县县令祝良因此事参了庞参一本。
秋天,七月己未日,刘保以天灾异变为由,罢免了庞参的太尉一职。
7.八月己巳日,刘保任命大鸿胪施延为太尉。
8.鲜卑入侵马城,代郡太守出兵讨伐鲜卑,但是没有取得任何优势。
不久以后,其至鞬去世,于是鲜卑人入侵边境的次数大幅降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