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新闻,女孩追着车跑了200米,哭求妈妈能留下来,然而追到车转弯走远,妈妈也没有留下来。
留守人的问题已然是一个社会呼吁的,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也不想再老生常谈,徒流泪叹息却无法改变。
我只想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只应用于爱情。
我表姐和表姐夫在孩子小的时候,也将孩子扔给老人,夫妻两个人去远方打拼。孩子太久见不到自己的爸妈,逐渐和父母淡漠了。每次表姐打电话回来,想要和孩子对话,孩子都若无其事,躲的远远的。不管怎么哄,孩子对着那个只有图标的绿色屏幕,只是拒绝,一点都不愿意靠近,更不会对着电话复述爷爷给教的那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表姐和表姐夫过年回家,来看孩子的时候,孩子远远的躲着他们。表姐想要去抱他,三岁的孩子,边尖叫着对着爷爷奶奶哭喊“救命”,边拼命的拍打着接近他的表姐。那一刻,表姐泪流满面,尽管她不停地向孩子解释:我是妈妈。孩子还是躲在爷爷的怀里,不让她靠近半步。
表姐受不了了,觉得这样下去,和孩子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也有点闷闷的,不利于孩子成长。表姐和表姐夫决定再苦再累,也要将孩子放到自己身边。待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被慢慢安抚后,变得比之前活泼开朗,爱打爱闹,也很愿意亲近自己的爸爸妈妈,整天唱着:“爸爸妈妈我爱你……”
问他待在爸爸妈妈这里,没有钱给你买好多好吃的,待着好吗?孩子点点头说:“有爸爸妈妈就好。”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需求多么简单: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就好。
事实上,父母的有效期真的不长,大概只有十年左右。一旦孩子长大,他们对于父母的依赖就没有了。
我姐在刚有宝宝时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她生产后辞职专心在家带孩子,值得庆幸的是,全家人都支持她在家带孩子,并愿意帮她分担。所以我姐可以一边给足孩子爱,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一边可以偷闲不停地学习做一点自己喜欢的微商和线上专业知识培训。
很多父母都打着“我要挣钱养家”的牌子,名正言顺的不去陪伴孩子,不关注孩子成长。而等你觉得孩子长大了,该反哺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离你已经很远了。
过年回家,平时都各自忙的叔叔伯伯堂兄妹欢聚一堂,打闹着。我小叔在旁边欣慰地看着,对我说:“你们回家了真好,热热闹闹的。平时进屋来,冷冷清清的,连个人气儿都没有。”
我想起有一年,我要去外地工作。傍晚时候,父母一起去送我坐班车。到了车站,车还没有来,父母默默地陪我站着,满眼的不舍。我看向远处,不敢看他们,眼泪一波一波的上来,我不能当着他们的面哭。
班车终于到来,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对着父母说:“回去吧,天黑了。”父母点着头,继续站着。妈妈说:“我看你坐上车就回去。”
我坐上车后,父母站在车旁边,互相背对着看向远处,好像我的离开,让他们变得迷茫。
我不停地催促他们:“快回去,天马上黑了。”父母听到后,向我坐的地方看了很多眼,乖巧的点着头,回身向后走。
看着乌蒙蒙的傍晚十分,走在寒风中两个消瘦的走的一步三回头的有些踉跄的身影,我泪如雨下。我不想离开,却也不能任性的说不走就不走。
孩子们长大后,因为学业或者事业,大部分人会选择离开家,或独立居住,或在去远方打拼。当我们出去上学工作的时候,有谁能想到,父母也会因为子女不在身边陪伴而暗自流泪?
偶然间看到一组公益广告,其中有一个是:一位老人正在阳台浇花,突然间捂着心口倒下,一直没有人来管,而他的药,就在离自己不远的桌子上……
画面上说:“如果你在家,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镜头倒退,回到老人倒下去的瞬间,一旁的女儿听到动静,及时给父亲拿过来药,父亲欣慰而满足的笑了……
当父母老了,他们对于孩子的要求,也终于简单:你们能待在我们身边,就好。
曾经看到一个宝妈说:“工作和家庭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极端,希望重回工作岗位打拼的你,每天和宝贝分享一点时间,哪怕只有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好玩的游戏。”
对于孩子,这个建议,让我们觉得温暖而有爱,实践起来也不难。如果可以尽量让孩子待在父母身边,我想,父母们,是可以做到的。
对于父母呢?也许更简单。独立居住的我们,不断发快递给父母表孝心,是可以用常回家看看的方式替换的;不得已远离父母工作的你,无聊刷朋友圈的时候,顺便可以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玩微信的,将朋友圈敞开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你过得好,你也可以随意看一看他们发给你的那些养生知识,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其实,只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对父母,他们是很乐呵的。
最真切的爱和孝顺,陪伴是最好的给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