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篇笔记中,我们了解到:深度工作才能创造高价值,带来生命的意义感和幸福感。所以在这一篇笔记中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深度工作》这本书中提到的具体方法。
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不分心做到专注而深入,我想这也许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但问题是难以做到,其中很大的一个障碍是人类天生有“将注意力转移到肤浅事物上的冲动”。所以仅凭保持专注的主观意愿往往是徒劳的。
可以这样说,想要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就是穿越良好意图,为自己设计一些惯例和固定程序,在尽量少消耗意志力的情况下转入高度专注状态。作者将深度工作的程序设计为四个步骤: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将工作内化成习惯、像经商一样去执行和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今天先来谈谈深度工作模式问题。
深度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定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该模式需要匹配你的生活工作习惯和所处环境。作者介绍了4中不同的但都经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深度工作模式,它们分别是禁欲主义模式、双峰模式、节奏模式和新闻记者模式。
节奏模式是指我们创造一种工作节奏,将深度工作整合到生活中,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都固定做同类事情,形成每日节奏。比如每天早起阅读写作2小时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利用的就是节奏哲学来深度工作。他要求自己每天创作10页,每页写400字,即使外界发生任何事情,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把这4000字写完。
双峰模式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其中一段时间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他会安排一年中的一段时光隐居到乡村小石屋中,冥想、清理思路、写作。而余下的时间则在苏黎世忙于出诊、在大学讲课听课,甚至积极参与咖啡屋文化活动。
禁欲主义模式,听名字已很好理解,就是与世隔绝地进行深度工作。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这种模式显然只适合少数人,毕竟大部分人是无法完全做到与世隔绝的。比如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如果你访问斯蒂芬森的作者网站,就会注意到网站上没有任何电子邮箱和邮寄地址。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解释说:
“如果我的生活中能安排出很多较长的、连续的、不受打扰的时间块,我就可以写作小说。但如果这些时间支离破碎,我的小说作品产量就会大幅下降。”
史蒂芬森用这种禁欲的方式来避免别人联络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文学创作当中。
最后一种记者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也就是说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产品。
这个模式的名称是对一名叫做沃尔特·艾萨克森的记者以及这一类记者的认可。艾萨克森经常利用这种模式进行深度工作。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做记者,到各地去报道。但一旦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在做记者的时间里,他同时完成了一本864页的史诗巨著。
但作者强调,记者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具有这种能力。
总的说来,四种模式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主要取决于个人习惯和所从事的职业特点。
作为深度工作新手,节奏哲学和双峰哲学都是可以尝试的,禁欲主义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尤其是后者是很难的。
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佳方法是将它转化为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节奏模式是帮助我们创造一种工作节奏,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而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去转入深度工作。节奏模式的好处是容易开启,符合更多人的真实天性,缺陷可能是难以到达禁欲主义哲学和双峰哲学模式下的思考深度。
禁欲主义模式最主要是适用于“站到背景后”的人,比如作家、程序员等,他们有着非常明确且价值极高的职业目标追求;双峰模式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区别是使用后者模式的人也会在非深度工作的追求中有实质收获。
新闻记者模式需要具备两点:对从事的工作价值有足够的信心;实现深度工作的技能也足够熟练。非常人所能至。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四种深度工作模式,你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比如我自己,目前的生活工作需要与人多多联结,而家庭生活又需要大量时间投入,所以现阶段节奏模式比价合适,每天早起深度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合适机会(比如娃爸休假在家)会逐步尝试双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