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第11页有这样一句话,“所谓清净心,是清净无染之心,是无求之心,是空寂灵知之心。”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
我们平日里所做的非评判聚焦当下自我觉察的练习,正是为了觉知,进而看见那颗清净心,并保持清醒。无知、欲望和妄念好像厚厚的灰尘,蒙蔽了那颗原本清净自性具足的心,让我们在物质世界的幻相中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带着一颗被污垢染着得越来越沉重的心,而我们还把它视若珍宝,深怕受伤、深怕匮乏、深怕孤独、深怕自己不够独特,为了保护它捧着它而疲于奔命。妄念不止息,清净心难见。
佛陀说“浊世即净土,烦恼即菩提”。放下烦恼不易,人人知道却做不到,那是因为“放下”不是头脑的放下,而是心的放下,是一种不强求的智慧,是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能作如是观后的放下。
信心,不是世俗的“信”,而是源自清净心的、无求的、拒绝机心、崇尚天然的“信”。若自性为体,信心为用,那么我想虔诚当为相吧。信心不起,智慧难求。
我们的心灵本来就很快乐,借助任何条件使自己变得快乐,只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然而,被红尘染着的自我并不清楚这一点。生命本是道场,生活就是修行。这个道场里可以承载很多东西,文学、艺术、音乐、科学、传统文化……等等很多,不同的是我们决定要让它承载什么,并选择以何种方式呈现。正如雪漠老师所说,“每个人的价值都将定格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个瞬间”,所以,临终前,答案自会宣判。
期待下一节“灵魂的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