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真的无从答起……
2006年,我到文化部门工作,至今已有12年,从年数上来,不能算资深,怎么也得修练成行家了。但要真的让我回答什么是文化,我真不敢张口。
很巧,前段时间,在县图书馆借到余秋雨先生的《何谓文化》,便捧来阅读,也正好解解心中困惑。
在自序部分,余先生讲到“对于文化问题,我决定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试着回答。”注意,余先生这样的大家尚且用的是“试着”。余先生是从四个方面来回答的,学理、生命、大地、古典。
其实,读书必须思考,也贵在思考,只有思考,才能算是读了一本书,也才能完成读一本书的目的和意义。
但读完《何谓文化》,我还真不敢下手写读后感,一方面我觉得个人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依然十分浅薄,我只有吸收的份儿。另一方面,懒惰作祟。所以今天这篇读书笔记,我且就把我个人对于余先生对文化回答的精辟解读做一摘抄,也算是我的读书收获吧。
先读先生自序,对全书已有初步概念,读完全书,再返回来读自序,感触更深,理解也更深。
学理的回答收录了《何谓文化》《利玛窦说》《世界报告》《身上的文化》《向市长建言》五篇演讲。
从学理的角度,用他的极大智慧、广博学识和科学思考回答了什么是文化,让我明白了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文化是一种感恩,懂得把它们全部唤醒。
人之为人,在本性上潜藏着善的种子。灌溉它们,使它们发育长大,然后集合成一种看似天然的森林,这就是文化的使命。
中国文化的特性,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概括为三个道:中国文化的特性,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概括为三个道:礼仪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它反对切割,而提倡整体;它希望清晰,却又容忍混沌;它要求结果,却也承认过程;它知道是非,却又肯定转化……它认为,互补、互动、互易的整体,是世界的真相,而极端化思维则是虚假思维。)
读书是一味药,它可以治疗我的无助
中国文化的弊病:疏于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最大的文化作品,同时又是最大的文化课堂);疏于实证意识(实证意识的缺乏,也就是科学意识的缺乏);疏于法制观念(中国文化对法律观念的疏淡,严重影响广大民众快速进入现代文明)。
近三十年的进步:比较充分地普及了民生文化、多元文化、生命文化。当前的文化隐忧:复古文化正在冲击着创新文化;民粹文化正在冲击着理性文化(民粹主义表现在文化艺术上,就是放弃应有的等级和标准,把底层观众的现场快感当做第一坐标)(专制让人向往民主,民粹让人误解民主);文化的耗损机制仍然强于建设机制。
《利玛窦说》 中华文明大体上是一种非侵略性的内耗性文明。
《身上的文化》
一个人身上要真正有文化不再扮演(真正有了文化,就不会再扮演文化)
不再黏着(文物再好,也只是文化鹰隼偶尔留下的爪印,而鹰隼的生命在翅翼、在飞翔)(只要摆脱定位,摆脱局限,让文化回到宏观的本性,我们就能天马行空)
必要贮存
必要风范:书卷气、长者风、裁断力、慈爱相。
《向市长建言》不少市长都把城市文化建设集中在常规的几个方面:发掘本地古人,重建文化遗迹,大话地方特色。
城市文化建设的两个环节:公共审美和集体礼仪。
生命的回答对文化的追索和探求,会让我想到那就是对真理的捍卫
谢晋:东山谢氏,光那股积累了一千六百年的气,已经非比寻常。
黄佐临:萧伯纳的学生,北焦南黄。
巴金:前半生“反封建”“争人道”,后半生“斥棍子”“讲真话”。
文化重建:1971—1975
章培恒:章培恒教授是钱钟书先生之后最渊博的文史百科全书。
林怀民:林怀民在美国学舞蹈,师从葛兰姆,再往上推,就是世界现代舞之母邓肯。
白先勇:白先勇是国民党名将白崇禧的爱子。
我们这一代不得不从事军事和政治,为的是让我们儿子一代能从事科学和哲学,让我们孙子一代能从事音乐和舞蹈。
——美 政治家 亚当斯
余光中:《余氏家训》,先祖曰:进得网内,便无河海。
大地的回答
古典的回答
《心经》《离骚》《逍遥游》《赤壁赋》四篇名篇今译,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