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絮絮叨叨,才发现,本来想讲书的故事,不小心变成了自己的故事。
慎入。
一个人的认知状态会决定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以及他的生活状态。
世界真的很大。与世界相处,说来说去,最终,还是和自己相处。
《非暴力沟通》一书阐述的是,如何与他人做有效果的交流。阅毕此书,深思一下,发现,对于我来说,我最需要做的是如何与自己沟通。
书中提到要把“注意力放在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上”。在交谈中,无论对话者的状态如何、情绪有多激动,甚至有伤害我们的意愿,我们最先做的应该是体会他的感受,发现他的需要。全然接纳之后,才能打开完全新的可能性。
人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欲望的世界。只是,有些欲望埋得比较浅,有些欲望埋得比较深。有些欲望,层次比较高,已经属于利他范畴了,有些欲望还保留在低层次,仅是利己而已。当我们专注于别人的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解决的路径。也意味着,我们与对话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共识,问题已经得到澄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相对于发现问题来说,解决问题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吧,特别是沟通中。
书中还有一句话,“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对于我来说,愤怒到一定层次是,无力。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呢。就是,我明明知道这都是自己造成的结果,可是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可是,如果不甘心,那又如何?事实不是已经出来了吗?
在我愤怒到无力的过程中,我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的能力配不上我想要的。
我的能力配不上我的欲望。
我终于能够体会到那种绝望到无力的感觉了。
可是,这不是最终结果呀,也不可能是最终结果呀。人生之路,怎么可以是这样一个终点呢?
走到了低谷之后,那就爬起来。
体会过一次,亲自把机会拱手相让的感觉之后,你还会甘心吗?
还有下一次机会的。
非暴力沟通,本质上是为了和别人好好沟通,我却把它用在了自己身上。
接下来,引用一段书中提到的表达愤怒的四步骤: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好的,我试试。
先呼吸。
然后想想:本来在现阶段想要实现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了。
是我对时光的不珍惜与对学习的不够坚持与高效让我没有能力去争取我当前渴望想要的东西。
我的感受是,我失落,但是不放弃。
我希望满足的需要是:争取下一年拿到奖学金。
跑题了,其实我在和自己何和解。
不知道,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篇文章是怎么样的体验呢?
希望,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如果浪费了,请说出来,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