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三十岁女性拒绝结婚的真实理由!
昨天是黑色星期五,加班,回程把漫步当做运动。晚归遇一弱柳扶风背影的美女,路过天桥底的时候,静的能清晰辨别两人的脚步声。她摇晃着手机照明灯嗖嗖的跑起来,独留我在桥下形单影只。想借点光还这样不容易,为嘛?
最后我也哼哧哼哧的溜之大吉。独留那与喧嚣繁杂孤独为伍的桥。
是恐惧黑暗?恐惧人?还是恐惧黑暗中的人?亦或是恐惧社会黑暗中的人?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小小的问题也能切开宏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印度电影,我曾经看过一部因为一个厕所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被拍成电影,关键它还挺饱满,整个剧情层层跌宕,丝毫不觉单调。
80后静悄悄的消失在朋友圈,直到前几天我才发现我的朋友圈也停留在了5月26日。第一批90后赶着这波三十而以的热潮在属于我们的时代里扬眉吐气了一把。
我们离社会角色越近,害怕和恐惧的东西就越多。遇见未知拔腿就跑,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我们选择性的看见。最后离自己越来越远。偶尔把身份证拿出来瞟两眼,否则不认得镜子里的橡皮人到底是谁。
凉薄吗?淡然吗?可被丢进这个社会的大海里游泳,有挥之不尽的浪潮,必须兼备很强的可塑性,才能生存。手脚并用的都去扑楞生存了,哪有人管那满目苍夷的垃圾。更别提爱情。
这个奢侈品在现今,只适合简.奥斯丁的小说里。你看一生未恋爱的人写出了旷世的爱情。通过幻想我们也拥有熠熠生辉关于爱情的精神家园。
用抽屉锁住秘密,在某本书籍注下批语,休闲放肆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风站在路口,我站在阳台。你会注意到从树上掉落的一片叶子,会明白一个人的狂欢其实是一群人的孤单。体会一个人才能看见的风景,听见独处发出的声响。
日子一天又一天匆匆流失,一个人的生活也要引人注意。计划健身,旅游……像学会离别一样学会煮饭,学会换灯泡,学会……最后铁人三项都能行。
婚姻不再是体面的退路,不以婚姻为目的恋爱是耍流氓,这流氓,能不能耍?又要不要耍?"耍"这个更偏向男性的动词词汇。老一辈留下来的风气被放置在高台,挑衅需要时间精力。
结婚和恋爱是什么关系?即使现在的婚姻不在是像曾经被装在围裙的女人,还是有人不愿按部就班的走进这围城,归结于网络的发达?看到了太多世风日下,化粪池的警告,是个平地大风波。
谎言披着誓言的外衣凿凿而出,谁都不知道往后某天会后悔,这也不妨碍我们将它说的如钻石般坚硬。这个誓言✌需要藏在桌子底下偷偷进行,上有五雷轰顶的老天,下有"舔狗""恋爱脑"的高帽子。亦舒说:爱的保留,才能维持彼此最后的体面。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乘风破浪"……都时刻提醒着我们,开始对年龄敏感,对衰老恐惧,周围不再忽视对衰亡命题的尽早讨论。日升月落都将归还星河,提早未雨绸缪,爱情的可替代品又多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