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灵枢.寒热第四十》


【本章要点】


一、讨论了瘰的成因、治疗方法。

二、说明瘰的预后诊断法。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①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

岐伯曰:此皆鼠瘘②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

岐伯曰: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著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

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③,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

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注释】


①瘰疬:一种顽固的外科疾病,多生于颈部或者腋下,形状如硬核,推之不动,小者为瘰,大的叫疬,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目前认为属于淋巴结结核的一类病。

②鼠瘘:瘰疬破溃后,流出清稀的脓液,久不收口,就称为鼠瘘。

③从其本引其末:本,发病的根源;末,外在症状。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时发寒热的瘰病,多生在颈项和腋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岐伯说:这都是鼠瘘症,是寒热的毒气,羁留在经脉中不能消除的结果。

黄帝说:怎样消除它呢?

岐伯说:鼠瘘的病根,都在内脏,它所标症的症状,却上出于颈腋之间,如果毒气仅是浅浮在脉中,还没有内伤肌肉腐化为脓血的,较容易治愈。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应从致病的根源着手来治疗瘰,可以使毒气衰退,停止寒热的发作。要察明主病的脏腑经脉,以便循经取穴,给予刺治,用针缓入缓出,使补泄得当,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若瘰初起,形小如麦粒的,针一次就能见效,针三次就可以痊愈。

黄帝说:诊断这种病,怎样判断他的生死呢?岐伯说:诊断的方法,可以翻开眼皮进行观察,如果眼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的,是病情恶化的征兆。出现一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出现一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半;出现两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出现两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半。如果出现三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三年。如果出现赤脉并没有下贯瞳子,还可以医治。


【学究】


      本篇文章描述了生长在外面的肿块发病情况,明白这种肿块发病的原因。可见《黄帝内经》也涉及到外科的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