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请教

突然觉得自己得学门手艺了。

于是早早的来到生产车间找到酿酒的师傅,他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呢。

图|程秀丽

师傅们酿酒是早上4:00就开始了。因为酿酒过程中的温度很高,所以一般赶在中午前就完工了。

看见一师傅正在从蒸笼中接酒,于是上前去聊了起来。

“师傅,现在是第几轮次的酒了”?【酱酒的生产周期为一年,共发酵取酒七次】

“这是今年第四次的了”。

“你要不要喝一口,这是几个轮次中口感最好的了”?

于是我接过师傅手中的不绣钢碗,看着冒着热气的酒碗,一股酒香扑鼻而来。因为自己不会喝酒,所以先泯了一小口:嗯,不太辣口腔里热热的,胃里暖暖的,忍不住再喝了一口。

这时看师傅手里拿着一个温度计往酒桶里放,然后再拿出另外一个东西往里放。

“这是在做什么吖,师傅”?

“这是在量酒的温度和酒的浓度”。

“这有什么用嘛”?

“我们现在要取的酒是要54度的,根据这个就可以取到自己需要的度数”。

一听这个,我就来兴趣了。我要学。

图|程秀丽

他说“以温度计底温20度为准,现在量出来的温度为41度,比如我们现在要取54度的酒,那就要估计酒的浓度在61左右——这就是所谓的:三温一浓。”

“可这和我们取的45度有什么关系呢”?

“温度越高,酒的度数也就越高。”

“那怎样控制酒的温度呢”?

“没蒸一轮次酒,它所需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最开始出来的酒度数高,最后的度数低”。

这时,只见师傅又在量温度了。这时我被那双手所吸引了。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吖!就像一张皱皱巴巴的纸,发着不正常的白净。那是长时间浸泡在酒里的结果……【忘了把它拍下来,明儿补上】

这时,只听班长喊人。

“哎!师傅,我还没搞明白呢?”

“明儿来。”

好吧!

我们这有一句这样的话:只要学会了【做酒】酿酒,品酒,调酒,就不怕没饭吃。

车间里的师傅都是在五十岁上下的居多,听他们说,自己是从十三、四岁就跟着师傅,跟着家里学的,这一做就是一辈子的事了。这可不嘛,像我们车间里就有好几对这样的父子。父亲做这个,就带上自己二十出头的孩子。

我想,在这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不仅是有对传统工艺的一思不苟和敬畏,也有那一颗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

父亲常常是不擅长说出对孩子的爱,索性就把它藏在了这碗热气腾腾的酒碗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