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更新于2019年12月2日,
摘要:type的另一功能;__new__( )方法;元类;metaclass属性;ORM典例
*写在前面:为了更好的学习python,博主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路程。本学习笔记基于廖雪峰的Python教程,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欢迎与博主一起学习Pythonヽ( ̄▽ ̄)ノ *
目录
面向对象编程
type( )
new( )
元类
metaclass属性
ORM典例
面向对象编程
在介绍元类之前,我们先深入了解一下type( )和__new__( ),这对后面的介绍十分关键。
type( )
--
在获取对象信息那一节中,我们知道type( )函数可以知道对象的类型。
print(type(123))
<class 'int'>
print(type('123'))
<class 'str'>
我们已经十分了解这一功能,那么为什么还要介绍它呢,因为它还有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更强大的功能!!!∑(゚Д゚ノ)ノ
type( )函数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类。它依次传入三个参数:
1.一个字符串,表示类名;
2.一个tuple,表示继承的父类集合,可为空;
3.一个dict,表示属性或方法,包括名称和值,可为空。
举个例子:
def fn(self): # 先定义一个函数作为方法
print('Hello, %s' % self.name)
A = type('A', (object,), {'name' : 'a', 'say' : fn})
# 创建了一个名字为A,继承object类,有name属性并且值为a, 把函数fn作为say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传入tuple时,如果只有一个参数,那么记得在后面加逗号。执行结果:
>>>a=A()
>>>a.say()
Hello, a
上面创建A类的代码与下面等价:
class A(object):
name = 'a'
def say(self):
print('Hello, %s' % self.name)
__new__( )
__new__( )方法的用途是创建一个类,但它不能像type( )那样单独使用,它接收四个参数,然后返回一个新类。需要依次传入的四个参数是:
1.当前要创建新类的对象,cls
2.创建的新类名,name
3.新类继承的父类的集合,bases
4.新类的属性或方法, attrs
可以发现,传入的最后三个参数和type需要的参数是一样的。你可能会困惑,那第一个参数是什么?什么是创建新类的对象?答案就是元类。
元类
我们都知道,实例对象是根据类来创建的,那这些类(对象)就是根据元类来创建的。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__class__属性来得知一个对象的类型,如:
>>>'aa'.__class__
<class 'str'>
>>>x = 123
>>>x.__class__
<class 'int'>
>>>class A(object):
... pass
>>>a=A()
>>>a.__class__
<class '__main__.A'>
那么对于一个__class__的__class__属性又是什么呢?
>>>'aa'.__class__.__class__
<class 'type'>
>>>x.__class__.__class__
<class 'type'>
>>>a.__class__.__class__
<class 'type'>
答案是type。实际上type就是一个元类,是Python在背后用来创建所有类的元类。那么能不能自己创建一个像type这样的一个元类呢?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一般情况下都去自己创建元类,因为多数情况下是用不到的,下面的内容将介绍如何创建一个元类,并且举了ORM的例子,内容会有点复杂。
__metaclass__属性
在定义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加入了__metaclass__属性,那么将会使用指定的元类来创建该类,像这样:
class A(object):
__metaclass__ = BMetaclass
或者这样:
class A(object, metaclass = BMetaclass):
pass
如果这样写的话,那么A就会根据元类BMetaclass来创建,一般而言,metaclass的类名总是以Metaclass结尾,表明这是一个metaclass。接下来就需要定义元类BMetaclass。
需要注意的是元类B需要继承type(这是因为万物皆对象,而type是创建对象的源头)
class B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上面是定义一个元类的框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元类BMetaclass必须继承type(这是因为万物皆对象,而type是创建对象的源头);
2.需要添加__new__( )方法
3.__new__(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类,由type.__new__( )生成
接下来就是往中间添加代码来定义创建的元类了。如在廖雪峰的官方网站中,创建了一个可以调用add的list类。
class List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 L = MyList()
>>> L.add(1)
>> L
[1]
实际上,在敲下了类似class A(object)的代码后,Python执行了以下的操作:
第一步:检查A类里面有没有__metaclass__属性,如果有,则按照metaclass来创建类对象,若没有执行下一步;
第二步:检查A的父类有没有__metaclass__属性,如果有,则按照metaclass来创建类对象,若没有执行下一步;
第三步:检查模块层次中有没有__metaclass__属性,如果有,则按照metaclass来创建类对象,若没有执行下一步;
第四步:用内置的type来创建类对象。
可见如果把__metaclass__属性放置在模块层次,那么所有的类都会根据__metaclass__属性来创建,若只是放在某一类的内部,则只针对该类。
ORM典例
(前方高能!)
(以下内容转自廖雪峰的官方网站,博主看了一遍,大概明白其中的原理。在后面还会用到的时候会回来巩固的 ̄▽ ̄)
ORM全称“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即对象-关系映射,就是把关系数据库的一行映射为一个对象,也就是一个类对应一个表,这样,写代码更简单,不用直接操作SQL语句。
要编写一个ORM框架,所有的类都只能动态定义,因为只有使用者才能根据表的结构定义出对应的类来。
让我们来尝试编写一个ORM框架。
编写底层模块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调用接口写出来。比如,使用者如果使用这个ORM框架,想定义一个User类来操作对应的数据库表User,我们期待他写出这样的代码:
class User(Model):
# 定义类的属性到列的映射:
id = IntegerField('id')
name = StringField('username')
email = StringField('email')
password = StringField('password')
# 创建一个实例:
u = User(id=12345, name='Michael', email='test@orm.org', password='my-pwd')
# 保存到数据库:
u.save()
其中,父类Model和属性类型StringField、IntegerField是由ORM框架提供的,剩下的魔术方法比如save()全部由metaclass自动完成。虽然metaclass的编写会比较复杂,但ORM的使用者用起来却异常简单。
现在,我们就按上面的接口来实现该ORM。
首先来定义Field类,它负责保存数据库表的字段名和字段类型:
class Field(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column_type):
self.name = name
self.column_type = column_typ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s>' % (self.__class__.__name__, self.name)
在Field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各种类型的Field,比如StringField,IntegerField等等:
class StringField(Field):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StringField, self).__init__(name, 'varchar(100)')
class IntegerField(Field):
def __init__(self, name):
super(IntegerField, self).__init__(name, 'bigint')
下一步,就是编写最复杂的ModelMetaclass了:
class Model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if name=='Model':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print('Found model: %s' % name)
mappings = dict()
for k, v in attrs.items():
if isinstance(v, Field):
print('Found mapping: %s ==> %s' % (k, v))
mappings[k] = v
for k in mappings.keys():
attrs.pop(k)
attrs['__mappings__'] = mappings # 保存属性和列的映射关系
attrs['__table__'] = name # 假设表名和类名一致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以及基类Model:
class Model(dict, metaclass=ModelMetaclass):
def __init__(self, **kw):
super(Model, self).__init__(**kw)
def __getattr__(self, key):
try:
return self[key]
except KeyError:
raise AttributeError(r"'Model'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key)
def __setattr__(self, key, value):
self[key] = value
def save(self):
fields = []
params = []
args = []
for k, v in self.__mappings__.items():
fields.append(v.name)
params.append('?')
args.append(getattr(self, k, None))
sql = 'insert into %s (%s) values (%s)' % (self.__table__, ','.join(fields), ','.join(params))
print('SQL: %s' % sql)
print('ARGS: %s' % str(args))
当用户定义一个class User(Model)时,Python解释器首先在当前类User的定义中查找metaclass,如果没有找到,就继续在父类Model中查找metaclass,找到了,就使用Model中定义的metaclass的ModelMetaclass来创建User类,也就是说,metaclass可以隐式地继承到子类,但子类自己却感觉不到。
在ModelMetaclass中,一共做了几件事情:
排除掉对Model类的修改;
在当前类(比如User)中查找定义的类的所有属性,如果找到一个Field属性,就把它保存到一个mappings的dict中,同时从类属性中删除该Field属性,否则,容易造成运行时错误(实例的属性会遮盖类的同名属性);
把表名保存到table中,这里简化为表名默认为类名。
在Model类中,就可以定义各种操作数据库的方法,比如save(),delete(),find(),update等等。
我们实现了save()方法,把一个实例保存到数据库中。因为有表名,属性到字段的映射和属性值的集合,就可以构造出INSERT语句。
编写代码试试:
u = User(id=12345, name='Michael', email='test@orm.org', password='my-pwd')
u.save()
输出如下:
Found model: User
Found mapping: email ==> <StringField:email>
Found mapping: password ==> <StringField:password>
Found mapping: id ==> <IntegerField:uid>
Found mapping: name ==> <StringField:username>
SQL: insert into User (password,email,username,id) values (?,?,?,?)
ARGS: ['my-pwd', 'test@orm.org', 'Michael', 12345]
可以看到,save()方法已经打印出了可执行的SQL语句,以及参数列表,只需要真正连接到数据库,执行该SQL语句,就可以完成真正的功能。
以上就是本节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阅读。
下一节内容:18.错误处理
有任何问题与想法,欢迎评论与吐槽。
和博主一起学习Python吧( ̄▽ ̄)~*